<p class="ql-block">  金秋九月,研修正酣。2025年9月20日,霞山区名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班培训步入第四天,也迎来了本次学习的收官之日。站在这段集中研修的终点回望,从前沿教育理念的深度剖析到教学实践策略的精准点拨,每一堂课、每一次交流都如同甘霖浸润心田。此刻,既有学有所获的充实,更有将所学转化为教学动能的迫切。</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天的学习,在主持人黄月明老师对陈辉校长的介绍中拉开了序幕。从校长的教育经历到办学成果,简短的介绍不仅勾勒出其教育者形象,更让大家对《心中有国,眼里有人》的主题讲座充满期待。</p>  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上午,佛山龙江中学陈辉校长带来《心中有国,眼里有人》专题讲座,以深厚的教育情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塑龙马精神,育龙的传人”办学理念,为在场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陈校长立足教师学段与学科实际,聚焦“幼小中高如何育人”核心问题,从“心中有国 眼里有人”“理解学生 建立关系”“调整心态 善于沟通”“质量提升 务实笃行”“承平盛世 追梦赤子”五大板块展开,突出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双核心。其中“心中有国”要求教师将社会热点融入课堂、以主题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眼里有人”则倡导推行素质教育、给予学生自主成长空间,同时关注学生成长规律与教师身心健康。在班级文化与活动育人层面,他提出以“氛围营造、凝聚力”为核心打造班级文化,如开展“我们是一家人”主题家长会、设计“温馨如家 砺能最佳”标语,借目标引领、家校共育激发学生内驱力;强调“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多样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增进家校联系,实现育人于无形。教学实践上,他主张打磨适切教学风格,提出“教书育人更要育人教书”,以教师人格魅力传递知识温度;坚持“抓住课堂,效率取胜”,践行“绝不抢时间,课外零作业”,聚焦课堂40分钟提效;倡导“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他关注教学细节,构建“时间+任务+管理”练字体系,通过“卷面展示”“书写比赛”培养书写习惯,以学科指导与面批面改规范答题,于细微处培养学生耐心严谨。</p>  小结反思  <p class="ql-block">  讲座后,六中陈滨副校长作小结,称赞陈辉校长从“家长视角”审视教育,尽显教育者情怀。未来,我们将把所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打磨适切教学风格、深耕课堂改革、关注学生成长细节、参与校本教研,借集体智慧提升自我,在教育沃土上培育更多品学兼优的时代新人。</p>  成果展示  <p class="ql-block">  20日下午,所有学员汇集在教师发展中心,以“凝练成果、共享智慧、引领未来”为主题,开启一场聚焦专业成长的结业汇报。(主持人周艳老师)</p>  <p class="ql-block">  本次汇报围绕5个核心主题展开。第一位分享者来自第三组学员李小会校长。分享的主题是“教育著作与教学主张的凝练与表达”。李小会校长结合王林发教授、李斌辉教授的课程内容,围绕“教育著作与教学主张的凝练与表达”,以“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进行分享。从分享中,让我们清晰看到教育主张从“理论”到“表达”的落地路径。</p>  <p class="ql-block">  第二组学员周艳老师,结合郑建忠校长的案例分享,拆解工作室运行机制与青年教师孵化策略,根据自己的名教师工作室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汇报。周老师的分享既有机制设计实践细节,又有实践细节,为工作室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主题是“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展示”,由第一组的学员林改兰老师汇报。林老师基于张长征教授、刘惠卿教授的课程内容,用扎实的过程性成果展示了团队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展现了教育科研的实践价值。</p>  <p class="ql-block">  来自第四小组的学员代表陈滨副校长分享了“AI赋能教学创新的典型案例与推广价值”。她结合王碧静副教授的课程,带我们看AⅠ技术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创新应用。陈校长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AI技术为教学带来的新可能。</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汇报主题是“学科备考与教学质量的协同提升策略”,由第四组的学员代表黄月明老师分享,她结合顺德龙江中学陈辉校长的课程内容,带来“备考策略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经验”。黄老师的分享既有策略又有反思,对学科备考极具参考意义。</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林发教授对每位汇报学员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指导。他指出:新课程标准是每个学科教学的指明灯,是唯一也是最高的教学文件,无论是“华韵英语”教学主张,还是校本课程设置或校本教材编写,都要依托新课程标准去进行教学研究。王教授还对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提出建议,作为名教师,要做好青蓝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上好自己的课堂,更重要的是要把教学能力提升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主张,要着重培养工作室成员成为一批传播同一教学主张的老师,这是个长期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学以致用是培训的最终目的,霞山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组李少琼组长对本次培训活动作总结,她指出,从教育思想凝练到AI技术赋能,从工作室建设到科研实践,学员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搭建了共享智慧的平台。她希望各位老师以本次汇报为新起点,将所学所思所悟融入未来教育教学,发挥名教师示范引领、创新辐射作用,共同助力霞山区教育质量再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林发教授为优秀学员颁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体学员与领导嘉宾合影</p>  收获与展望  <p class="ql-block">  为期四天的霞山区名教师培训虽已落下帷幕,但这场“充电赋能”的研修之旅,为每位学员留下了沉甸甸的收获与思考。从陈辉校长“心中有国,眼里有人”的教育理念中,我们读懂了育人的温度与深度;从五组学员聚焦教学主张、工作室建设、AI赋能等主题的成果分享里,我们看到了智慧碰撞的火花与实践探索的力量;更从王林发教授的点评与李少琼组长的总结中,明确了未来专业成长的方向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这场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教育实践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将带着研修所得,把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实践,把智慧成果融入教育科研的深耕之路,以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育人岗位上务实笃行、创新突破,用专业与热爱点亮学生成长之路,共同为霞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p>  <p class="ql-block">组别:第四组</p><p class="ql-block">撰稿:陈月清  沈静茹</p><p class="ql-block">摄影:谢仲新  黄小玉</p><p class="ql-block">编辑:周策渊</p><p class="ql-block">初审:班委     </p><p class="ql-block">终审:王林发  李少琼  黄小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