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已七十五,属中龄老年人,老年自然有老年的特征。机体的衰老在显现,记忆情感心理也在变化。知道有些可控有些不可控,回忆一生,不如意事有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不如意事多而知音少。我有时会想,人与人千差万别,这会是一种普遍现象吗?</p><p class="ql-block"> 附近有几个公园,紫竹院、玉渊潭、园明园、颐和园。以前很少去,今年便去的多了,即为锻炼走步,也为解闷散心。半年前一段时间,全退下来无所事事,时常对着公园湖水发呆,内心会涌起一股茫然、孤苦、低落的情绪。难免感叹岁月无情,不甘而无奈。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没那么乐观。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倒是有同感。近几个月,通过自我调适好多了,人们互相祝福,常说一句话:开心快乐每一天。我可没达到这个境界,觉着能作到内心的宁静平和就很不错了。日常,看到青少年,就心生羡慕,感叹年轻真好!可对己而言那已成遥远的过去,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这就是人生。此时内心会有些沮丧失落。而看到比自己年长老人,有的拄着拐推着车或坐着轮椅,反应迟钝,又觉得庆幸,近年,认识的同龄人离世的若干个,仅在八九两个月,就相继有几个熟悉的人病故,相比他们,我现在还能每天作操走步骑车游泳以及开车郊游,可谓好时光,应该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对呀。周围也有些八十来岁老人身体状况很好,总是谈笑风生,人生其实没有最好的年龄,只有最好的心态。烦恼是自己找的,快乐是自己给的。谁也不知道谁未来的日子有多长,只能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熟人中有几位得癌的,生活淡定,乐观开朗,我的榜样。有位台湾出生的女士黄美廉,重度脑瘫还能考取美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实在真了不起,她说过一句话: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这句话太启发人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临近黄昏,又去了颐和园,过十七孔桥,到南湖岛,目的是看看晚霞拍拍照。可是不巧,六点多了,还没见满天霞光,岛上工作人员说太阳都落山了不会有了,悻悻离开。过桥时见桥上桥下不同年龄段游人照样熙熙攘攘,都是快快乐乐,很多人在拍照。这情景也感染了我,是啊,虽没有霞光满天,还有落日余晖呀,我为什么不能象他(她)们一样开心呢,所以也认真拍了数张。肉眼所见云彩通过调整曝光参数可以改变画面色彩。人也同样,心态可以影响和改变情绪。好心态才会有好心情。就象口渴得到半杯水,看重哪一半是心态的不同,情绪也会随之不同。</p><p class="ql-block"> 2025.9.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