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右所村》</p><p class="ql-block">五十六年前的1969年3月,春节刚过,我这个19岁的共青团员小青年,便自陕西富平应征入伍了。我们这些从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小伙子,先是火车,后是汽车,咣哩咣当,三、四千里,就被拉到了山西省五寨县前所乡右所村,接受新兵训练。为什么会那么远?因为那时候山、陕、豫间的风陵渡还没修通,走的是东线,经郑州北折石家庄,西过娘子关到太原,再北上到宁武,换乘高帮子汽车把我们拉到了五寨右所村。</p><p class="ql-block">接我们兵的主要是工兵营的干部,连长叫吴毕发,四川人,指导员张永祥。到贤兵是一排,小惠兵二排,流曲兵是三排。我们三排的排长叫赵保才,65年兵,陕西蒲城人,瘦瘦的,很精干;副排长王俊胜,大学生,胖胖的,江苏人。想不到新兵连就叫我当班长了,副班长是彭治忠。</p><p class="ql-block">我们一个班分别住在两家,我带四个人住在一家,彭志忠带四个人住在另一家。我们每天给所住之家的群众扫院子、挑水。右所村的村口有一个不太大的水塘,羊和牛都在里面饮水,水面上飘着羊屎蛋儿。我们去了以后,都到较远处的河里挑,河里边流动的水又清又干净。</p><p class="ql-block">每天到村北边的空地上走队列,《一二一,一二三四!》新兵连吃不饱,走的我头晕目眩。</p><p class="ql-block">每天早晨6点半钟,听见哨音起床,各班整体带队到街道进行排集合,然后以排为单位出早操。可是每天我们班总是迟到,排长很生气,批评了我,我就问副班长彭治忠,你们为什么每天都迟到?结果他道出了一个有趣可笑的缘由。每天一听见哨音,他们就赶紧起床,可是大家刚刚披上上衣,就听见“吱”的一声,房门开处,这家刚结婚的新媳妇进来了,她这里瞅瞅,那里摸摸,不知道要干什么,半天不出房门,咱们这些兵哥哥小伙子只能坐在被窝里等着,没法穿裤子啊!等新媳妇走了,你就是穿的再快,我们班也是最后一个迟到!我说彭治忠,你们为什么头天晚上不插门呢?彭治忠说,他们家的房门上就没有门栓。排长知道这个原因后,失惊的说:“赶紧换地方,不然要出大事儿!”赵排长给连里汇报后,连里很快给彭治忠他们重新换了一个住家户。这时才明白,为什么每天我们集合出早操时,那个新媳妇总是趴在她家院墙的那个豁口往外看。</p><p class="ql-block">记得有天深夜排里紧急集合,全副武装到外边跑了一大圈。当时是在一个河道里奔跑,到处都是石头,好在是一个皓月当空之夜,近处的景物看的清清楚楚。跑着跑着,跑在最后的彭治忠报告排长说,我看见那里是谁把床单掉了。排长说那你赶快去捡回来。彭治忠跑转去一抓,捡不起来。他又快速跑回报告排长说,不是床单,是一块大白石头。排长听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p><p class="ql-block">石头再白,月光再亮,也不能把石头认成床单啊!后来我才明白,只有彭治忠能把月光下的石头认作床单!</p><p class="ql-block">我说段后话。彭治忠在洗印室是搞高速摄影的,三年之后,部队决定他复原,他把工作已向后边的同志交接完毕,只等一声令下“向后转”。可是有一天,那位接班人同志跑到宿舍对彭治忠说,彭技师,你赶快去机房,有任务。彭说,我工作都交接完毕了,我不去。可是这位同志火急火燎的说,主任让我向你传达命令,你必须、赶快、马上就去,高级领导要来参观,我介绍不了。实际上就是玩不转了,室里怕砸锅!这次来的确实是高级领导,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当然,彭治忠把高速摄影机没备给刘华清副主席及一行领导,演示介绍的是娴熟流利门儿清,刘副主席非常满意,关键的是后边。刘副主席问他,技术这么好,怎么还穿两个兜,是不是干部啊?彭说不是,刘副主席又问,为什么没提干?彭答眼睛有些近视。刘副主席说,技术干部眼睛有点近视怕什么?配付眼境不就行了。</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刘副主席走了,彭治忠被提干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彭治忠的高速摄影机技术是很高超的,因为他在摄影机制造厂以及西影都受过多次的培训和学习!</p><p class="ql-block">你们说,彭治忠算不算军委刘华清副主席亲自提拔的呢?</p><p class="ql-block">闲话少说,言归正传。</p><p class="ql-block">在右所村经过两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整个新兵都被分到了老连队,我们连也有十个同志走了,留下的同志又开赴大义井开展了两个月的挖地大生产运动。到了大义井之后,我被调到了连部当文书,一次地几乎都没挖过。乔志华当通信员,我们两个每天就给连长和指导员打水挤牙膏,打饭干杂活,文书也没什么文事可干。后来还有小义井的事儿,以前在别的美篇里都说过,这里就不赘述了!</p><p class="ql-block">因为在右所村进行过新兵训练,所以对右所村就有了感情,这次回来到右所村参观了一圈,煦了一些照片展示出来,和战友们共同分享我们过去半个多世纪、即五十六年前的青春岁月和风趣轶事,你们说,开不开心吧?!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五寨县前所乡右所村。</p> <p class="ql-block">自拍照,景象都是反的。</p> <p class="ql-block">后所村舞台广场。</p> <p class="ql-block">可以点开每张照片,效果看起来更好。</p> <p class="ql-block">右所村村民家大门,比过去阔气多了!</p> <p class="ql-block">在所村街道水泥硬化、平展宽阔,村民家土墙瓦房,都换成了砖墙青瓦房。想想50多年前,村民和牛羊同饮一池飘着羊粪蛋儿的水,同如今相比,那可真是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那棵小树,长这么粗、这么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