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秋日行:在历史与自然之间漫步

于蓓(大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九月的格鲁吉亚,天光柔和,云层低垂,仿佛为这片横跨欧亚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静谧的薄纱。行走在城市街巷与古老遗址之间,现代生活的气息与千年文明的回响交织,令人不禁放慢脚步,沉浸在这座高加索之南的独特韵味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街道宽阔而整洁,斑马线横贯路面,两侧绿树成荫,浅灰与红棕的住宅楼外墙上,晾晒的衣物随风轻摆,透出寻常人家的生活温度。远处车辆穿梭,路灯静立,交通标志清晰可见,秩序井然的城市肌理在阴云下显得格外沉静。</span></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一直在老城区行驶…</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的拉巴提城堡,位于东南部的阿哈尔齐赫小镇。它是一座融合了伊斯兰、东正教等多元建筑风格的中世纪堡垒,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城堡内不仅有清真寺、东正教堂,还藏有犹太会堂等建筑,是格鲁吉亚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登上城堡塔楼,还能俯瞰阿哈尔齐赫小镇与周边山峦的壮丽景色,是格鲁吉亚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地标和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巴格拉特大教堂(Bagrati Cathedral)位于格鲁吉亚西部的库塔伊西,是中世纪格鲁吉亚建筑的杰出代表 。</p> <p class="ql-block">  最有意思的是1994年,巴格拉特大教堂与格拉特修道院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代表了中世纪格鲁吉亚建筑的繁盛,曾是大主教主持弥撒的主教堂。但因2010年起的修缮工作存在现代“创意”,被质疑损害文物价值,2017年被移出世界遗产名录。这真是好心办坏事,错失良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别看教堂破败,它依然正常运行,新婚夫妇依旧来此接受神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的流浪狗特别特别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大型犬,但是个个干干净净,虽然它们没有家人,但是政府和社会对流浪狗有严格的管理。每年会打疫苗,做绝育,打耳号,红色代表凶猛,黄色代表有一定攻击性,绿色代表比较温和。这是提醒路人注意。所以所到之处也有会上前来讨要的狗狗,甚至会跟随你走一段路,但是人们也都见怪不怪,因为它们并不扰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累了也到了山间一处“农家乐”,石屋覆顶绿植,玻璃餐厅映着松林,烧烤炉火正旺,烘焙间里正在的烘烤…餐桌上的烤饼金黄诱人,沙拉鲜亮,饮品清冽。这便是这片土地对游(友)人最直接的款待。</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格鲁吉亚的瓦尔齐亚石窟洞穴城遗址。它位于格鲁吉亚南部阿哈尔齐赫附近的山坡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洞穴城市之一。始建于12世纪,最初是军事要塞,后经塔玛拉女王扩建,发展成集宗教、文化、军事于一体的复杂建筑群。洞穴上下共19层,沿悬崖延伸约500米,曾有数千个洞穴,包括教堂、修道院、宫殿、酒窖等,还拥有复杂的供水系统和防御工事。其核心建筑圣母安息教堂内保存着精美的中世纪壁画,展现了格鲁吉亚独特的艺术风格。1283年的地震使大部分建筑受损,如今虽只剩部分洞穴,但仍能从中感受到其昔日的辉煌,现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地。</p> <p class="ql-block">从山下走上去,还是破费力气,景区有摆渡车。</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烘焙房(洞)</p> <p class="ql-block">从下往上看,工程巨大</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风景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  巴统是格鲁吉亚西南部阿贾里亚的城市和首府(相当于省会) 。位于黑海湾,距土耳其边境以北约15公里,距离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366公里。</p> <p class="ql-block">  棕榈树影婆娑的巴统,I ❤️ BATUMI 的金属字母在阳光下闪耀,海浪轻拍岩石,美女坐在岸边读书,新型的社区设施完备,中间有个大大的泳池,许多幸福的业主在水中嬉戏,一派祥和的景象让人驻足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巴统黑海岸边的阿里与尼诺雕像。它由格鲁吉亚艺术家塔玛拉·克维西塔泽创作,灵感源于小说《阿里与尼诺》。小说讲述了穆斯林男孩阿里和基督教女孩尼诺的爱情悲剧,两人因宗教、文化差异及战争阻碍,最终未能厮守。雕像以动态形式呈现,每天会以10分钟重复“靠近—相拥—穿过彼此—分离”的过程,象征着这段爱而不得的旷世绝恋,是巴统的地标景观之一,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感受这份浪漫与忧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