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中共永丰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永 丰 县 关 心 下 一 代 工作 委 员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背景音乐🎶《保卫黄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永丰</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文/袁飞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共成立后不久,在共产国际支持帮助下,主动邀请国民党一同建立联合战线。1923年,中共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 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正式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通过了接受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改组后的国民党, 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组织,这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地也逐步实现了国共合作。江西永丰也不例外。下面就江西永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作一简要的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兴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北伐军光复永丰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6年9月29日,北伐军第14军第1师攻占了永丰县城。军阀杨如轩和杨池生的部队,仓皇从永丰县城向峡江方向撤退。当北伐军对军阀残部进行追击时,群众自发给予支援,结果缴获各种枪支100余支。当部队进城时,恩江镇和郊区的男女群众个个喜笑颜开,手执红绿彩旗,夹道高呼口号,欢迎北伐军进城。同时,军阀政府任命的原县长杨道龙逃之夭夭,永丰地方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右派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这为国共两党在永丰的第一次合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中共帮助建立国民党永丰县临时党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6年10月,中共永丰支部刚成立便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借助北伐军的支持,整顿发展国民党组织,让永丰未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都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0月初,中国国民党永丰县临时党部公开成立,选出共产党员钟兆祥为常务委员长,薛佐唐为秘书,罗元凤、谢魁元等人为委员,县临时党部的领导权完全为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所掌握。作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机构,国民党永丰县临时党部的成立,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永丰兴起。</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发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民党永丰县临时党部成立后,永丰境内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得到了迅速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国民党永丰“一大” 在县城召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6年12月, 在中共永丰支部的推动和帮助下,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 最后经国民党县临时党部同意, 在县城原公安局驻地召开了“国民党永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00余名。会议总结了前段工作,分析了形势,讨论了发展国民党组织、执行省党部指示、建立发展工农运动和当前有关深入开展革命斗争等具体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永丰县党部成立宣言》。对发展国民党组织虽提出了讨论, 但没有强调具体研究。大会选出了钟兆祥、薛佐唐、罗元凤、黄欧东等同志为常务委员, 并决定钟兆祥为国民党永丰县党部常务委员长, 薛佐唐为秘书, 罗元凤为宣传部长, 严玉如为组织部长, 黄欧东为青年部长, 张国俊为农运部长。大会还选出了罗元凤、金飚美、张仕杰三人为出席国民党省代会代表, 同时将“国民党永丰县临时党部” 改名为“国民党永丰县党部”。 县党部和县临时党部一样,其领导权完全为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所掌握。</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大力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 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民党永丰县“一大” 通过的《宣言》,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精神,指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我们革命党应取的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吉安回到永丰家里的进步学生, 到处传播宋庆龄先生1926年11月29日在吉安万人欢迎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其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宣讲三大政策, 宣传国民革命, 号召大家拥护国共合作。这次讲话结束后, 会场上欢声雷动, 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北洋军阀, 拥护新“三民主义”, 拥护三大政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后,中共永丰支部便将共产党员派赴各地(大多数是派回到自己家乡,如钟兆祥回富溪,张国俊、张仕杰回龙冈),帮助建立国民党基层组织,传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和三大政策。不久,良村、潭头、石马、龙冈、沙溪、藤田等地也宣传了三大政策, 受其影响,这些地方的区党部也建立起来了,区党部的革命领导权也掌握在共产党员和左派手中。</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建立群团组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成立县总工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 在国民党临时县党部的领导下,1926年10月和12月初,永丰县的各种行业工会组织相继建立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如:龙洲村在共产党员帅开甲的领导下,建立了“永丰振兴米业工会”,参加的会员达l000余人。在各行业基层工会成立的基础上,10月间成立了永丰县临时总工会,工会委员长由县临时党部工人部长聂作汗兼任,总工会办公地址设在状元府当铺店内。临时总工会只是一个过渡机构, 经过一番筹备之后,到12月,永丰县总工会正式成立,中共永丰支部书记袁振亚任委员长,聂作汗任副委员长,帅开甲任秘书。县总工会还制定了章程。为了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县总工会从各基层工会选调了30余名优秀工人,组成工人纠察队,还成立了一个民团,工人纠察队和民团的枪支,都是北伐军进占永丰时所缴获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共第一次合作结成统一战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成立县农民协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工会组织的建立, 国民党县党部还于1926年12月间建立了永丰县农民协会筹备处,中共永丰支部以县党部的名义,派出一批优秀党员深入全县农村建立农民协会,发展会员。各地农民协会成立后, 农民运动势如破竹, 锐不可挡, 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 一时间, 农村的封建宗族势力被打得落花流水, 农民成为社会的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一大好形势下, 1927年1月, 国民党县党部在恩江镇葛溪桥岸大坪里, 召开万人农民协会会员大会。会上, 县长文治人发表了长篇演说,号召全县农民团结起来,开展农民运动,为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而斗争。在这次大会上,“永丰县农民协会” 便应运而生, 宣告正式成立,由县党部农运部长张国俊兼任常委,主持县农民协会日常工作。县农民协会的成立,大大鼓舞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接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县参加农民协会的人数就达3万人。大会还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 的口号。 过去,祠堂是宗族最高权力的象征,村里宗族内一切大小事都由族长说了算,而现在,农民协会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农村的权力机关, 一切矛盾纠纷由农民协会解决处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成立学生会及其他协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同时, 由于中共永丰地方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国民党县党部的出面, 青年学生运动等也得到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学界, 以县立高等小学为基地, 联合其他学校的进步学生,主动与工农运动结合。1926年底, 永丰县各小学先后建立学生会。许多学校在学生会成立时,还发表了宣言。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濠上小学的学生会宣言有力地分析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和军阀统治的黑暗腐败,指出了学生所应担负的历史使命。全县学界抓住上海“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还未波及永丰的这一短暂形势, 于1927年5月,在县城召开了全县学生代表大会,成立了永丰县学生联合会,选举温厚福担任主席。学生会针对当时出现的复杂局面,几次组织时事座谈研讨, 出版内部刊物, 送文明戏下乡, 参加集会游行, 散发传单, 为工农运动呐喊助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外,在妇女界和商界,1926年夏,分别成立了永丰妇女协会和初期永丰商民协会,1927年1月,重新组建了永丰新商会。</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失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国民党右派先后背叛、破坏、镇压革命,永丰境内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全国一样,很快走向失败。</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永丰“三七”事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国民党永丰县党部作为永丰县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领导机构在永丰建立后,领导权完全掌握在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手里。对此,国民党右派一直不满,怀恨在心。为了篡夺县党部的领导权,永丰的国民党右派开始背叛革命,向共产党、国民党左派以及工农运动发动了进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7年3月7日清晨,天还未亮,在国民党右派头领刘儒揖、宋居仁等人指使下,流氓头子汤炳华、聂伍仔、刘国栋带领一批流氓地痞烟鬼以及数百名被右派欺骗控制的农民,手持木棍、大刀和绳索,分三路悄悄溜进了永丰县城,将县党部、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团团包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暴徒们将钟兆祥、薛佐唐、袁振亚、聂作汗等30多位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捆绑并吊起来毒打,还用冷水浇湿了他们全身,又让他们戴上高帽子,被强行拉去游街。之后,将他们关进了县政府监狱。</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五月夺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7年5月,左派组织攻打右派县党部后,右派分子便组织反动武装进行反扑。为避免遭不必要的损失,帅开甲将工人纠察队和民团带往潭城乡,在路上正巧遇到了袁佐龙和省党部派来支援永丰左派的武装力量,他们一同回到了县城,粉碎了右派的反攻阴谋。紧接着宣布恢复左派县党部、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等组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清党军”进入永丰,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永丰惨遭失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进行的大革命走向失败。在永丰,五月夺权后不久,敌人也卷土重来。1927年8月中旬,国民党“清党军”一个连,从吉安开到永丰,他们在永丰大街小巷贴出通缉令,公布了32位被通缉的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的名单,并与永丰当地的右派、豪绅勾结在一起,查封了左派县党部及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商民协会等革命团体,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追击已撤出县城的工人纠察队和县民团。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永丰也遭到失败,永丰的革命运动迅速转入低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屠杀革命同志,但大多数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对革命的信心仍然坚定不移,继续为革命斗争而奔波。袁佐龙到达东固,与那里的党组织和赣西特委取得联系;薛佐唐远走上海寻找党组织;陈兆鲲则化装前往乐安县万崇圩池头村,在那里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党组织;钟兆祥,刘石麟、帅开甲等共产党人先后在永丰、吉安、南昌等地被捕而壮烈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要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中国共产党江西省永丰县历史第一卷(1926-1949)》(中共永丰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4月第1版,2019年4月第1次印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永丰人民革命史》(熊长耕主编并执笔,中共永丰县委党史办公室1995年5月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丰为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文/艾圣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丰为土地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抗日战争期间,永丰儿女以最朴素的家国情怀谱写了永不褪色的光辉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以不同形式为抗战作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新四军,奔赴前线。</b><span style="font-size:22px;">经过多种形式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永丰青壮年的爱国热忱空前高涨,他们认识到,只有全面抗战,才能救国,只有救国,才能保家,只有参加新四军,才能打败侵略者。让人更感动的是:青年们有的参加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许多区乡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参加新四军的动人情景,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查并取缔日货。</b><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少年学生举着各种颜色的小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张贴布告,宣传不用日货、清理日货、销毁日货、取缔日货,使日货绝迹。如1940年4月,民国永丰县政府从外地运来日制肥田粉,广大农民得知后,坚决拒绝购买。</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捐钱捐物,支援抗战。</b><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丰“县动员委员会”发起了一个捐募寒衣慰劳抗日将士、捐钱献铜支援抗日战争的运动。广大人民不仅纷纷开展募捐活动,还纷纷慰劳抗战将士和军属;商人们、社会知名人士也纷纷捐献钱物;连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也积极捐钱捐物。永丰妇女们踊跃做军鞋和棉衣、毛巾、猪肉、蔬菜、瓜果等一起运往抗日前线。1939年,全县组织6个输送伤兵队,每队备有100副担架,支援抗日。1941年3、4月上高战役期间,永丰人民两次自发地组织了“挑夫队”“担架队”开赴上高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1943年,江西发动一县一机运动,永丰捐献飞机2架,支援抗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破坏公路和桥梁,阻挡日寇入侵。</b><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丰人民协助国民党军阻止日寇进犯永丰。日寇攻占南昌后,国民党军第九战区司令部,命令沿途破坏公路和桥梁,阻挡日寇入侵。永丰人民坚决响应,将永八(永丰至八都)、永乐(永丰至乐安)、永吉(永丰至吉水县城)、永龙(永丰县城至龙冈南部)等所有公路彻底“破坏”,有效地阻止了日寇闯入永丰扫荡抢劫、杀人放火的强暴行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打击北退的日寇。</b><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8月中旬,侵占赣南的日寇慌忙沿赣江流域北撤,其中少部分企图经吉安、吉水窜入永丰境内。国民党军第25军第40师,由万安经吉安直奔永丰与吉水交界的地区,对日寇进行阻截。第40师一个步兵连,先行在吉水鱼梁附近,永丰人民积极参与阻挡从吉水县城窜出的日寇,接着在吉水双源一带展开了激烈战斗。日寇失败后,参与战斗的群众配合第40师120团打扫战场。这场阻击战共俘虏日本鬼子12人,缴获轻机关枪1挺,步枪15支,战马6匹,彻底粉碎了日寇进犯永丰的图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安抚难民,安置学校。</b><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昌、樟树、丰城等沦陷区大批商人、手工业者,纷纷涌进永丰境内。全县人民发扬苏区的革命传统,节衣缩食,救济流亡同胞,并建立“难民收容所”,组织群众主动热情帮助他们安家谋生,解决各种生活困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昌沦陷后,有一些学校先后迁至永丰境内,永丰人民想尽办法适当安置,保障各校师生的基本膳食、住宿和保证师生的安全。1943年秋,南昌乡村师范迁入县内藤田乡温坊村杨氏祠堂(今为温坊小学)。1944年秋,江西省省保育院迁至永丰,刚开始住在恩江中岛上(可能是龙蟠洲)一座古庙堂,后秋迁到城南一座大积谷仓里;1944年冬,江西省体育专科学校迁至状元府;1945年2月,南昌高等商业学校从兴国迁至永丰良村(现属兴国县);时有江西省社教师范迁至城西水陂头;国立第十三中学迁至藤田乡筱岭村;南昌市第二中学迁入南坪(现属吉水县);南昌行健中学迁入城西迁莺乡义仓。抗战胜利后,以上学校陆续迁回南昌。</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驰骋沙场,浴血奋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军长征后,永龙县委、县苏干部,一部分合编在永公龙独立团,一部分合编在永乐游击队,在永丰、乐安、宁都等县交界的边沿山区坚持打游击。还有一些永丰籍的革命者,跟随陈毅在赣南油山一带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后来,奔赴抗日战场奋勇杀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地革命时期,永丰籍红军将士参加长征后都奔赴到抗日前线去。如郭林祥、吴法宪、金如柏、汤光恢、刘辉山、肖学林、周涌、张华、曾传芳、黄欧东、周兴等,在抗日战场英勇杀敌,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仅举几例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郭林祥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时,和团长欧致富在左权的领导下,指挥了黄崖洞保卫战,以不足1500人的兵力,抗击了5000多装备精良日军的进攻,鏖战8个昼夜,取得了歼敌1000余人其中毙850人的战果,而特务团只伤亡166人(一说是仅亡40名,伤130名),以6:1的战绩“开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记录”。中央军委在《战役综合研究》一书中,评价这次保卫战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保卫水窑立战功”的锦旗。1944年夏天,正在太行区党校学习的郭林祥接到命令,参加组建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span></p> <p class="ql-block"> 1941年春节刚过,郭林祥从抗大第2团团长的岗位调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1941年11月11日深夜,侵华日军第36师团约5000余人开始向黄崖洞兵工厂进犯。历时7天7夜的黄崖洞保卫战终以胜利结束。图为黄崖洞兵工厂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9月2日,金如柏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在晋西北,他带领工作人员去保德、岢岚等地宣传发动群众,短短2个多月时间,在人口稀少的2个县先后动员了1000多名青年参加八路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9年2月,金如柏所在部队与日军发生战斗。金如柏迅速组织人员安抚村民,让村民听从八路军指挥。战斗打响后,村民主动给部队抬担架、护送伤员,给八路军送大饼和鸡蛋,鼓舞了指战员的士气。1940年12月14日,日军集中2万余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根据八路军总部部署,金如柏负责内线斗争,帮助群众坚壁清野,组织地方武装作战。至1941年1月24日的40余天内,金如柏等在艰苦的环境下率第358旅与其他部队并肩作战,共歼灭日伪军2500多人,终于粉碎了日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全面“扫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战时期的金如柏,时任八路军358旅政治部主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红军吕明清参加了百团大战。在部队的给养和装备极差的条件下,攻打正太铁路,冲锋号一响,吕明清和战士们一个个像老虎下山,与日本鬼子拼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9月中旬,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杨国斌所在的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9月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的日军。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杨国斌所在的部队是115师685团,作为先头部队拦头,拦截日军先头部队;第686团斩腰,中间突击分割;第687团断尾,切断日军退路。25日7时许,日军部队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居高临下,杨国斌和战士们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杨国斌和战士们乘势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战战争时期,有不少永丰籍战士血洒战场,牺牲在抗日战场,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张荣,1934年10月随部队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副营长、团作战参谋,120师独立一旅一团参谋长、二团参谋长。1939年9月28日,他参加了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敌焚毁陈庄后向东撤退,全部进至冯沟里、破门口等八路军待机地域,向独立第二团阵地猛烈进攻。张荣指挥独立第二团顽强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6次攻击,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行动,战斗中,张荣不幸牺牲。时年 27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4年10月,谢理云随部队踏上漫漫长征路。湘江血战、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位历经长征淬炼的指挥员先后奔赴晋绥抗日根据地。1944年10月,日军在偏关县进行了一场“南北进攻,东西夹击”的大扫荡,五六百名日寇换上劫掠来的八路军军服,伪装成教导队员扑向黄树坪。22日拂晓,黄树坪的枪声如炒豆般炸响,日军发动“铁壁合围”,将部队逼至悬崖深涧。战马嘶鸣中,谢理云和其他指挥员坚守阵地,指挥偏关党政机关人员和当地群众突围,并与日寇展开激烈战斗,在突围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连人带马坠入山崖,仰卧于数十丈深的“堰角角”沟底,敌人发现他遗体时,周围散落着十几枚弹壳和被撕碎的机密文件,日军用刺刀在他躯体上留下累累刀痕。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用生命保护了党的机构和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八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共产党与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分别承担着敌后与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在这场空前惨烈的反侵略战争中,无数军民冲锋陷阵,前仆后继,欲血奋战,国共双方以血肉之躯,成营、成团甚至成师为国捐躯者不计其数。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抗战军民其陷阵之勇,死伤之烈,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坑田镇开明人士刘效宴的五个儿子刘家豪、刘家彦、刘家尧、刘家修、刘家祯以及他的侄儿刘紫祥共6名将士都参加了抗日战争,他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表现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缅怀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辈……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战歌。</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要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中国共产党江西省永丰县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永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网络上一些相关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顾问 周忠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主编 王素華 朱冰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撰稿 袁飛賢 艾聖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图片 曾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编辑 劉雲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