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屏山峡谷景区,地处武陵腹地“神秘交叉点”(北纬30度),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容美镇东北角,全长18千米,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集自然风光奇、秀、险于一体,山体形态变化多样,四周峭壁耸立,溪流环绕,峰峦与河谷底部高差1000米以上,形成罕见的峡谷和地缝风光。</p><p class="ql-block">21世纪初建造起屏山景区寨门、杜宇楼、傩愿洞、望月桥、古树屋、步云台、墨嘎寨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岩壁上,那面陡峭的石墙仿佛被唤醒,红字如血,深深嵌入青灰色的岩体,写着“山高水长,亿万斯年”八字,笔力千钧,像是从山骨里长出来的。沿着小路往上走,两旁绿意汹涌,藤蔓缠绕,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低语着这片峡谷的古老秘密。脚下的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每一步都踏着自然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屏山,因山顶平旷、山侧屏立而得名,亦名平山。明朝天启、崇祯年至清康熙、雍正年间,田楚产、田玄、田霈霖等七任土司司主曾于此建立爵府。</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古意盎然的门楼,蓝瓦飞檐上爬满了藤蔓,像是披着绿袍的守卫。门旁立着一块石碑,刻着“中国之中,诗画鹤峰”八个字,庄重而沉静。抬头望去,青山连绵,云雾在山腰缠绕,一座红桥横跨峡谷,像一道虹被钉在了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走在景区内,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和鸟鸣,眼前是连绵的青山和清澈的河水,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这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体验,正是我们最渴望的旅行方式。</p> <p class="ql-block">走进屏山峡谷,第一印象就是“水”。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山谷之间。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蓝天白云倒映其中,仿佛天地之间只剩这一片碧水。</p> <p class="ql-block">站在峡谷深处,抬头望去,两侧峭壁高耸,直插云霄,形成一道天然的“裂缝”,让人仿佛置身于地球的裂痕之中。这种视觉上的震撼,是其他景点难以比拟的。</p> <p class="ql-block">走到一处木质平台,眼前豁然开朗——碧水如镜,倒映着整片森林的绿。平台上挂着一串黄灯笼,风一吹,轻轻晃动,光影斑驳。一面白旗在风中舒展,写着“见山见水见你 屏山”,忽然觉得,这一路跋涉,不只是为了看景,更像是赴一场与山水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座红色框架的标志牌静静立在林间,上面写着“中国国家地理 屏山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字字铿锵。背景是层层叠叠的山林与一湾静水,像被谁轻轻拨动了心弦。站在牌前,忽然明白,这里不只是地理坐标上的一个点,更是心灵地图上的一处坐标。</p> <p class="ql-block">一条碧绿的河在谷底蜿蜒,像一条沉睡的龙。几艘黄船静静停在岸边,船夫正整理竹篙,准备载人入画。岸边立着红底白字的指示牌,提醒着人们轻声慢行,莫惊扰了这片宁静,仿佛触到了大地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一处民族风情浓郁的入口映入眼帘,彩绘的建筑像从土家族的传说里走出来的。红栏杆、彩长椅,蓝底横幅在风中轻扬,上面的图案像是用阳光绣成的。</p> <p class="ql-block">一家小店门前,蓝底招牌绘着山水纹样,色彩明丽却不张扬。店内的陈设古朴,木架上摆着陶罐、竹编和土茶,每一件都带着山里的气息。阿打,在土家语中是姐姐的意思。“阿打铺子”,便是土家姐姐开的店铺。铺子依山靠河就势而建,纯木制房屋四扇三间。</p> <p class="ql-block">“阿业老屋”四个字写在斑驳的招牌上,热干面的香气从门缝里飘出来,勾得人肚肠打转。两位女子在门前轻声交谈,一个端着碗,一个笑着递筷子,烟火气里透着人情味。走进去,吃上一晚干热面,暖意从胃里升到心头,这才明白,旅行最美的味道,往往藏在一家老屋的灶台边。</p> <p class="ql-block">栈道沿岩壁而建,红栏与绿树相映成趣。山峰高耸,植被茂密,栈道如丝带缠绕其间。走在这里,人与自然仿佛达成了一种默契——你来观赏,我便以最美的姿态相迎。</p> <p class="ql-block">观景平台建在山腰,视野开阔。两位游客倚着栏杆,一个指着远处的山峰,一个低头拍照。红灯笼在头顶轻摇,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山林间,绿得发亮。站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山高人为峰”。</p> <p class="ql-block">悬空栈道上,游人三三两两,有的拍照,有的静立远眺。红灯笼在风中轻晃,映红了脸庞。脚下是万丈深谷,绿树如毯铺展,抬头是云卷云舒。走在这条空中走廊,仿佛行走在天地的脉络上,惊险与壮美并存。</p> <p class="ql-block">细雨如丝,落在青山的眉梢。石廊蜿蜒,红灯笼在雨中晕出一圈圈光晕,像梦里的灯笼。扶着栏杆,看雨滴在水面敲出无数小圆,远处的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整座峡谷都在呼吸。</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建筑依山而建,灰瓦层层叠叠,檐角挑向天空,像要飞走。红灯笼在屋檐下轻轻摇晃,映得石墙也染上了暖意。山壁上绿藤攀爬,仿佛建筑是从山体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恍惚间,分不清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在人心。</p> <p class="ql-block">站在悬崖边的观景台上,风从谷底吹上来,带着水汽和草木的清香。岩壁如刀削,绿意从石缝中迸发,倔强而蓬勃。远处山影朦胧,像水墨未干的画。虽然扶着栏杆,心却早已飞向那片云雾深处。</p> <p class="ql-block">长廊紧贴岩壁,深色瓦顶下挂着一排红灯笼。防护网覆盖在石壁上,像是为山披了一件铠甲。游客在廊中漫步,脚步轻悄,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远处山色苍茫,绿意无边,仿佛整座峡谷都在低语。</p> <p class="ql-block">悬在山腰的古道像一条丝带,缠绕在陡崖之间。瓦顶遮出一方窄窄的天,红灯笼一盏接一盏,像是为夜行者点的灯。脚下的岩石嶙峋,抬头是云,低头是谷,走在这条道上,每一步都像在穿越时空的缝隙。</p> <p class="ql-block">栈道如龙,盘踞在悬崖之上,红灯笼点缀其间,像一串流动的火焰。两侧是苍翠的林木与陡峭的岩壁,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走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踏着自然的节奏,心也跟着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山间小径清幽,左侧是峭壁,右侧是蓝纹护栏。湖水在远处闪着光,像一块被遗忘的翡翠。两位女子缓步前行,笑声轻落,惊起几只飞鸟。这一刻,山是静的,水是静的,连时间也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悬空栈道盘旋而上,护栏雕花精美,遮阳棚下红灯笼摇曳。远处山峦与蓝天相接,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走在这条道上,心跳与脚步同步,惊险中藏着诗意,壮美中透着温柔。</p> <p class="ql-block">观景平台悬于崖边,红灯笼在风中轻舞。栏杆简洁,与山林融为一体。阳光洒在远处的树梢上,金绿交错,生机盎然。站在这里,仿佛伸手就能触到云,回眸便是人间。</p> <p class="ql-block">森林深处,一座古朴建筑静静伫立,飞檐翘角,像是从山魂里长出来的。游客在门前驻足,低声交谈,声音轻得像怕惊了梦。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心底悄然升起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桥横跨瀑布,桥下碧水奔流,溅起白沫如雪。桥上行人往来,笑声与水声交织。四周森林密布,远处瀑布如练,整幅画面像是从山水画中裁下来的一页,美得不真实。</p> <p class="ql-block">峡谷深处,木质栈道蜿蜒前行。两侧岩壁陡立,绿意盎然。远处一座亭子隐现林间,像在等一个迷路的旅人。游客们缓步而行,或拍照,或静观,仿佛都不愿打破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处奇特入口引人驻足——巨石中开一圆洞,宛如天眼。茅草凉亭旁,一面旗帜写着“屏山华梦”,风一吹,梦也飘动。</p> <p class="ql-block">沿河古道两旁,茅草屋顶的建筑错落有致。竹筏停在岸边,游客缓步而行,身影倒映。</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水上浮桥,游客可以步行其上,近距离感受碧水蓝天的美景,甚至有机会看到水中游鱼,体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p> <p class="ql-block">千寻瀑,位于浣云桥上端,滩口石壁凸起,如一支箭直插云霄。若遇天落小雨,岩壁凝水滴落而下,如暴雨洒落。千寻瀑,可以理解为:千股飞瀑落峡间,水雾环绕扑面来。是屏山峡谷之中一道独特的地理景观</p> <p class="ql-block">桃花坞前桃花渡,桃花渡旁桃花阁。这里有贵客歇脚的地方,亦是峡谷观光的游船渡口。当年顾彩越关山千重,不远万里进入这片桃源地,寻访《桃花扇》,这个桃花渡,正是顾彩当年前来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屏山峡谷的地貌极具特色,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地缝”景观。地缝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天然裂缝,深达百米,窄处仅几米宽,行走其中,抬头只能看到一线天光,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地缝两侧峭壁陡峭,岩层纹理清晰可见,偶尔还能看到从岩壁上垂下的藤蔓和瀑布,增添了原始森林般的神秘氛围。这里的地缝不仅壮观,而且保存完好,几乎没有人为破坏,是地质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翡翠色的河水托起悬浮木船,穿行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线天”中,这里是《中国国家地理》认证的秘境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望月桥,是屏山赏月的好地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站在这座桥头上,便可以同时看到三个月亮,包括小桥本身,可以称之为四月并览。第一个月亮悬在天上;第二个月亮倒映在金龙渊的碧水中;第三个月亮是望月桥半月形的桥拱,和它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月。诗人顾彩曾作《平山月夜》一诗:“素女光辉下泬漻,仙人楼观倚层霄。岩空鹳鹤声清脆,峡怒星辰影动摇。”正是对这个情景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金龙渊又称龙渊峡,是屏山景区东南方向的峡谷之中,一道世界稀有的地质奇观,峡谷长达2.5千米,水最深处15米。金龙渊属于亿年之前第四纪水川喀斯特地貌,为亿年流水与沙石长期冲刷、浸蚀、切割而成。金龙渊两岸绝壁高耸,绝壁之上飞狐成群,若遇风雨交加时,遮天闭日像乌云。</p> <p class="ql-block">屏山大峡谷以“中国仙本那”的绝美风光与土家族文化底蕴,成为户外探险与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建议避开出行高峰,选择淡季出行,方能独享云端秘境的静谧与震撼。</p> <p class="ql-block">古有清代戏曲作家顾彩写下“人言此是桃源地,不信桃源如许奇”的名句,今有无数网友赞誉“中国仙本那,世外古桃源”。屏山大峡谷是一个让人陶醉的地方,宛如人间仙境,无论你是追寻宁静,还是想探寻神秘之美,这里都是你出游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杨向东:原国家税务总局四子王旗税务局工作,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艺术摄影学会理事,四子王旗摄影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