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郭沫若首次见到33岁的毛泽东,事后回忆:状貌如妇人好女

山湖草原

<p class="ql-block">  1926年3月份的一天,郭沫若因为有了好友瞿秋白的介绍,就去了那时候中国革命的重要地方广州。一到广州,郭沫若就急忙跑到有名的林伯渠先生家,想跟他聊聊自己要去广州大学上任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一进门,巧了,碰上个模样俊朗的小伙儿,他就是毛泽东。那时候,他是国民党的宣传部长代理,还兼着第六届广州农民讲习所的所长呢。</p><p class="ql-block"> 一碰到面,毛主席就特别开心地跟郭沫若问好。郭沫若呢,一下子就被毛主席那与众不同的长相给吸引住了。</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郭沫若写了篇文章,讲了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事儿。在文章里头,他拿太史公司马迁怎么评价张良的话来比毛泽东的长相,说他长得“跟漂亮姑娘似的”。</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在毛泽东和郭沫若碰头前,两人的想法其实就差不太多了。他们后来干的那些事儿,也都证明了,所有搞革命的人,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走不同的路到达同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郭沫若后来写的那本《创造十年续集》中,他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外貌的:</p><p class="ql-block"> 说到留侯张良,太史公那是赞不绝口,他说张良在他心里本该是个高大威猛的形象,但等他看到张良的画像时,才发现张良长得挺像文静的妇女。我对毛泽东的看法也是差不多这样。</p> <p class="ql-block">  此外,郭沫若在这篇文章里还谈到了对毛泽东说话嗓音的看法。他觉得,那时候的中国革命者普遍情绪激动,说话声音大得像打雷。能沉得住气,小声说话的人真的不多。而毛泽东呢,讲的是湖南湘潭那边的方言,语调轻柔,跟他聊天时声音细细的,有时甚至让他听不太清楚讲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国内革命势头正猛,毛泽东和郭沫若手头的工作也是一帆风顺。但到了1927年4月12号,蒋介石突然搞了个反革命大行动,紧接着,汪精卫也不甘落后,在武汉搞了个7月15日的反革命政变。到处都在抓共产党人和左翼的革命同志,毛泽东和郭沫若他们,一下子就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但他们毫无畏惧,郭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来痛斥蒋背叛革命,毛却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决定搞武装斗争,发动了秋收起义。他们文武结合,共同反抗黑暗统治,建立起了深厚友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