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 三月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87298397</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0日上午九点,和煦阳光洒满巩义大地。巩义市老干部(老年)大学摄影一班的十多位学员,在崔京普老师和乔海通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巩义唐三彩窑址,(即“巩县窑遗址公园”)开启了一场“触摸历史、用镜头对话千年”的实践课。</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踏入巩义唐三彩窑址,那一处由彩色钢架构成的“时空隧道”,仿佛是一道跨越千年的门扉,将我们从现代径直带入盛唐的制陶盛景。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听两位老师讲解拍摄技巧和注意事项。</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厅,墙壁上陈列的陶制工具更是将时光的指针拨得更准。那些磨损的窑具、残缺的陶范,每一道痕迹都是唐代制陶工艺的注脚。学员们纷纷举起相机,镜头里,古老的窑具与现代的展陈方式交融,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探索形成奇妙的呼应。</p> <p class="ql-block">再往深处走,玻璃展柜中陈列的唐三彩珍品静静伫立。那绚丽的釉色、灵动的造型,在现代灯光的映衬下依旧熠熠生辉。孩子们趴在展柜前,小脸上满是好奇;摄影班的学员们则精心构图,试图用镜头捕捉这跨越千年的美。一侧的展墙上,密密麻麻的陶片被网格收纳,它们是窑址无数次开窑的遗存,如今却以另一种方式,在时光的长河里再次“绽放”。</p> <p class="ql-block">从“时空隧道”的光影交错,到展厅里的文物低语,巩义唐三彩窑址的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千年文明的故事。我们在这趟研学之旅中,不仅用相机定格了历史的模样,更在时空的对话里,读懂了唐三彩那穿越千年而不朽的艺术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摄影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活与历史的观察。今天我们来窑址,不只是拍照片,更是通过镜头读懂唐三彩背后的文化,让千年技艺在秋光里以另一种方式‘复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阳光渐暖,研学活动也接近尾声。学员们纷纷拍照留念,把公园秋日美景留下。</p> <p class="ql-block">这场秋日里的窑址探访,不仅让学员们提升了摄影技巧,更让大家在触摸历史遗迹、定格秋日光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的双重魅力——而那些留在相机里的画面,也成为这个秋天里最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摄影:</p><p class="ql-block">巩义市老干部(老年)大学 摄影一班师生</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三月草</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