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吴门外鉏家桥,唏嘘同行皆云烟。

君羊悠悠

<p class="ql-block">嘉兴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鉏家桥;嘉兴市人民政府,二O一O年三月公布。</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南—西北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市区解放街道光明街,本照片为桥的西南侧,摄于2025年1月9日。</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西南侧),建于民国22年(1933年),为单孔水泥桥,全长15.23米,宽3.9米,东西桥墩用石块砌筑,桥梁和桥面为水泥浇筑,设有水泥护栏,桥面中间护栏上立有两根水泥灯柱,造型简洁,风格别致,目前已成为嘉兴城内民国桥梁的唯一遗存。</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北侧)。鉏家桥采用石条桥台,钉靴形金刚墙。平面呈凸字形,中部向河道突出部分约半米,上筑混凝土桥台,承钢筋混凝土主梁,凸出部增加桥面承载强度,节省材料,但也压缩了河道宽度。主梁横向有五根变截面简支梁,以共同承托桥面。桥面架在主梁和简支梁上。桥板外侧无桥额。</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北侧,摄于2025年9月17日)。鉏家桥始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1492年明朝《弘治嘉興府志》,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五百多年来经过多次修建和重建。1840年《道光嘉兴府志》记载有“鉏家桥 水流急湍里人集资重建”。据光绪《嘉兴府志·卷五·桥梁》记载,鉏家桥位于县东北三里、望吴门外。最近一次重建则是民国22年(1933年),重建为现在所见到的水泥和条石块相结合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西北侧。鉏家桥的望柱塑成方形,上面堆塑有“鉏家桥”桥名及“民国二十二年夏,嘉兴县政府承建”字样,表明这座桥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西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西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西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西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南侧。</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南侧面向东南左侧望柱。两边各有“鉏家桥”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东南侧面东南左侧望柱有字,右侧则无字。</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西北侧面向西北右侧望柱。两边各有“鉏家桥”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西北侧面向西北右侧望柱有字,左侧望柱无字。</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面向西北方向右侧灯柱。</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面向西北方向左侧灯柱。</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桥栏杆。</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桥墩。</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桥墩。</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桥墩。</p> <p class="ql-block">鉏家桥桥墩,有“禾”字。</p> <p class="ql-block">东门新洋桥民国十五年(1926),嘉兴建造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被称作嘉禾第一桥,此桥位于春波桥堍,横跨秀水,系框架式五交钢筋混凝土拱桥,长47.2米,宽4.87米。</p> <p class="ql-block">20世紀20年代的嘉禾第一橋(原載《嘉興新志》),民国时期的东门新洋桥。1978年因桥体被船只撞击严重损毁,封闭通行后于1981年彻底拆除,未在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蘇嘉公路一號橋(朱德徵攝)</p><p class="ql-block">蘇嘉公路一號橋在今城北路南端。1932年築蘇嘉公路時所建。曾稱大洋橋,1981年更名城北橋。系八孔排架鋼筋混凝土梁板橋,承重13噸,長77.25米,寬6米,橫跨運河,是市城南北向的重要橋梁。这座桥在当年是一座颇为现代化的桥梁,长77.25米,有8个桥洞,是钢筋水泥结构。在1966年,它曾一度改名为“反帝桥”,到了1981年,又更名为“城北桥”。</p> <p class="ql-block">大洋桥在当年是一座颇为现代化的桥梁,长77.25米,有8个桥洞,是钢筋水泥结构。在1966年,它曾一度改名为“反帝桥”,到了1981年,又更名为“城北桥”。20世纪90年代末,该桥被拆后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北丽桥老照片。同治七年(1868年),由知府许瑶光主持重建为石拱桥。1937年,改建为可供汽车通行的斜坡形拱桥。1963年,改建为梁板桥,桥名由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原社长沙孟海题写。</p> <p class="ql-block">北丽桥。1983年,在桥东侧拼建了人行桁梁拱桥,形成了廊桥的初步形态。1998年,原桥拆除重建,形成了风雨廊桥样式。</p> <p class="ql-block">端平桥。1942年左右,原桥体与西堍陈州圣母庙一同垮塌,一年后原址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端平桥,浓浓的民国风,2003年被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p> <p class="ql-block">旧时春波门处建的春波桥,随着河道被填桥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的荐桥。上世纪20年代,荐桥被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1970年荐桥河填平成秀洲路,荐桥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南门澄海桥。澄海桥是民国17年(1928年)嘉兴拆城墙造环城路时而建的一座桥。因地处古时嘉兴澄海门(也叫南门),而得名澄海桥。澄海桥在20世纪90年代末南湖大桥建造过程中被拆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