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 <p class="ql-block">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class="ql-block">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p><p class="ql-block">在卢旺达,中国援建的“200口井”工程覆盖20余万人口,将清洁水获取率从不足40%提升至85%,太幅降低水媒疾病发生率;在老挝,中老铁路安居村项目通过交通网络延伸,带动偏远地区农产品出口和旅游业发展,使当地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30%;牙买加“中国园林”项目融合中式园林美学与加勒比文化,每年吸引超10万游客,成为中牙文化交流的实体纽带;印尼沼气工程配套技术培训中心、埃塞俄比亚职教中心开设中文课程等,均体现“授人以渔”理念。</p><p class="ql-block">中国以此类“小而美”项目为支点,聚焦发展中国家基层需求,从传统“大基建”模式,转向轻量化、精准化、可持续的合作路径。</p><p class="ql-block">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小而美”项目为何成为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亮点和名片。</p> 试题答案 <p class="ql-block">【答案】精准对接发展中国家基层需求,切实帮助其他国家减贫和改善民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帮助发展中国家完善基础设置,促进商品要素流动,(助力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全球化向普惠包容转型)文化互鉴,(文明交融)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深化利益交融。通过教育支持,(人才培养,)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激活“全球南方”内生动力)。中国通过“小而美”项目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将经济全球化红利转化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切实福祉,(共享中国发展红利)为构建更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构建新型国际关系。)</p> 试题分析 <p class="ql-block">本题有比较浓厚的八省联考内蒙卷当代国际政经主观题的特点。</p><p class="ql-block">从设问逻辑来看:要求以说明的形式,原因角度,立足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亮点和名片。</p><p class="ql-block">从材料逻辑来看:材料整体上呈现分--总结构,第一段以不同国家中国从事的“小而美”项目进行了介绍,并将其在当地的作用进行了说明。第二段以总结的形式将“小而美”项目的出发点和特点进行了概括说明,期间的项目可以看做基建、经济、文化、教育四个领域。</p><p class="ql-block">知识逻辑:应当掌握“一带一路”有关知识(主要是第二单元贡献中国智慧的探究)--可以从本题的背景介绍得知,另一个核心知识逻辑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段落具体内容得知。</p> 个人作答 <p class="ql-block">个人作答:①“小而美”项目是“一带一路”的转型深化,为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国际公共产品与国际合作平台。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民生,促进项目地区的资源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为发展中国家奠定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角度:清洁饮水工程、中老安居村项目)。③通过经济发展合作助力发展中国家经济向着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以更好的融入经济全球化(偏远地区农产品出口),促进受援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园林文旅项目)。④借助文化交流实体项目,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了解与沟通。⑤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合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智力支持以增强本国发展的内生动力。⑥聚焦发展中国家基层需求,保障并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坚持了正确的义利观,体现了共赢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