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课时间:</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9日周五下午</p><p class="ql-block">上课老师:陈海琴</p><p class="ql-block">上课课题:《手拉手 地球村》</p><p class="ql-block">上课班级:五4班学生</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项目背景</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化背景下,“地球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本项目以音乐为纽带,打破学科壁垒,融合语文、地理、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在探索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培养跨学科思维、合作能力与国际视野,真正实现“手拉手”感受世界多元魅力。</p> <p class="ql-block">项目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双碳”理念与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的背景下,我们以《手拉手 地球村》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整合音乐演唱、乐器创编、舞蹈设计等内容,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理解“爱护地球、团结共生”的主题,同时提升音乐表现力、合作能力与环保意识。</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项目实施过程</p><p class="ql-block">(一)项目启动:感知主题,激发兴趣</p><p class="ql-block">1. 播放《手拉手 地球村》歌曲片段,引导学生讨论歌词中“蓝天、绿地、小伙伴”等元素,初步感知“地球是共同家园”的主题。</p><p class="ql-block">2. 分组任务:各小组收集1个与“环保”相关的音乐素材(如自然音效、环保主题儿歌),在课堂上分享并说明选择理由。</p><p class="ql-block">(二)探究实践:拆解内容,学习技能</p><p class="ql-block">1. 歌曲学唱:教师分句教唱《手拉手 地球村》,重点指导弱起节奏与合唱部分的和声配合,通过“师生对唱”“小组接龙唱”巩固演唱效果。</p><p class="ql-block">2. 乐器创编:利用课堂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或自制乐器(装豆子的塑料瓶模拟雨声),为歌曲设计前奏与间奏,体现“自然之声”。</p><p class="ql-block">3. 舞蹈设计:结合歌曲旋律,小组合作编创简单手势舞(如“双手绕圈模拟地球”“拉手动作体现团结”),实现“唱跳结合”。</p> <p class="ql-block">成果整合:展示交流,深化理解</p><p class="ql-block">1. 班级举办“手拉手 地球村”音乐展演,各小组依次呈现“唱+奏+舞”完整作品,其他同学进行互评(从“主题表达”“合作默契”“艺术效果”三个维度打分)。</p><p class="ql-block">2. 延伸活动:将展演视频分享给家长,邀请学生录制“环保小倡议”音频,与音乐作品结合,形成“艺术+公益”的综合成果。</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项目反思与收获</p><p class="ql-block">1. 学生层面:不仅掌握了歌曲演唱技巧,更在合作创编中理解了“环保”与“团结”的意义,部分内向学生通过乐器演奏、舞蹈展示提升了自信心。</p><p class="ql-block">2. 教学层面:打破了“单一教唱”的传统模式,通过项目式学习让音乐与生活、德育结合,实现了“学科融合”的教学目标,但需在“小组分工合理性”上进一步优化,避免个别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实践,《手拉手 地球村》不再是一首单纯的歌曲,而是成为学生传递环保理念、展现艺术才华的载体,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