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从思想蜕变看毛泽东的共产主义之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中,毛泽东的形象逐渐清晰,他从一个追求救国真理的青年,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一思想转变过程充满了探索、思考与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年少时,便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他早年求学经历丰富,从韶山冲的私塾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再到湘乡驻省中学,每一段经历都让他接触到新的知识与思想,对社会的认知也不断加深。辛亥革命爆发,他投笔从戎,参加湖南起义新军,此时的他对革命充满热情,渴望为推翻清王朝贡献力量,这是他初步的政治觉醒,也是他救国理想的萌芽。但随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毛泽东感到革命似乎并未真正成功,这促使他进一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出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毛泽东的思想迎来重要发展阶段。这所学校民主开明,有着“最新民本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教育方针,众多学识渊博、思想进步的教员如杨昌济、徐特立等,为他打开了新的思想大门。在这里,毛泽东不仅刻苦学习知识,还积极参与各种讨论和实践活动,他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民间疾苦,意识到仅仅通过政治革命难以彻底改变中国的现状,还需要从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变革。他和志同道合的青年们一起,出没在湘江之滨、橘子洲头、岳麓山上,畅谈国事,研究学问,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国家改造的一些想法。1918年,他和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 ,这一团体成为他早期实践理想的重要平台,也为他后来的思想转变奠定了组织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8年,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北京期间,他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虽然这份工作收入微薄,但却让他接触到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也阅读了大量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和报刊,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此时的他,思想处于各种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之中,既有对“十九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式自由主义的模糊热情,也明确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正如他自己所说“在那个时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 ,但这一时期的多元思想碰撞,为他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埋下了伏笔。</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积极投身其中,成为湖南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他主编《湘江评论》,撰写大量文章,热情欢呼十月革命,提出“民众的大联合”是社会改造的根本方法 。这一时期,他领导湖南人民进行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试图通过和平请愿、制宪等改良方式实现社会变革,但这些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现实的挫折让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寻找新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0年,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这是他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他阅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热心搜寻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其中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他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还与李大钊、陈独秀等深入讨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问题,特别是与陈独秀的交流,对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回到湖南后,他成立文化书社,推介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但起初对社会改良仍抱有一定期许。然而,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彻底让他放弃改良主义,坚定地转向马克思主义。他认识到“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1920年底,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秘密成立,毛泽东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成为了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成为共产党员的过程,是在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完成的。从早期的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多元思想交织,到最终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转变是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各种救国方案的实践检验。他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思想成长是复杂而曲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在挫折中不断反思,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适合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道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