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良田托起的信仰图腾

我从战场走来

<p class="ql-block">策划 | 图文:张智勇/美篇号:51687664</p> <p class="ql-block">当大巴车碾过黄土高原的褶皱,我第一次看见它那枚悬于大地之上的赤金图腾,在秋阳下如一团凝固的火焰燃烧。它沉默无言,却让南泥湾的风都沉甸甸地压着记忆。40米长、30米高,镰刀与锤头在空中交叠,仿佛从地心生长出的信仰之根,将1941年的锄声与2025年的钢火熔铸成一道穿越百年的光。我走近时,几名游客仰头拍照,有人轻声念出基座上的字:“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纪念,而是一场回响当年战士用血汗开垦的土地,正以新时代的方式被重新丈量。</p> <p class="ql-block">蓝天低垂,云影在党徽的钢面缓缓游移,如同时光的手指轻轻抚过岁月的碑文。这枚由138块特种钢拼接而成的图腾,每一道焊缝都似年轮,镌刻着一段跋涉的足迹。它不单是金属的堆叠,更是精神的层积从荒原到高地,从贫瘠到丰饶,每一寸光泽背后,都是无数双手托起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航天级涂层护其不惧风雨侵蚀,而基座中嵌入的3596块黏土砖,每一块都拓印着老垦荒人的掌纹与体温。我蹲下身,指尖轻划过其中一块那纹路粗粝而温热,仿佛仍回荡着八十多年前的呐喊:“自力更生不是口号,是骨气!”这骨气,曾劈开荒原,如今被锻造成光,照亮前行的路。</p> <p class="ql-block">党徽背后,三百亩光伏板如金色稻浪铺展,在阳光下低语。昔日种小米以养革命,今朝发绿电以耀城市。乡村振兴馆的大屏上,跳动着全国党员“云植树”的数据流——新时代的垦荒,不再靠双肩与锄头,而是指尖与信念的共振。傍晚,我坐在沟坎之上,唢呐声自山梁飘来,吹的是《东方红》,却带着金属的震颤,像是历史与当下在风中合奏。夕阳将党徽染成熔金,它不再只是符号,而像一株从黄土里长出的红高粱,根扎在过去的汗水中,穗却指向未来的星空。这光,不刺眼,却照得人心发烫从镢头到星辰,百年荣光在此刻对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