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曾在一座老城的巷口见过一位石匠,他坐在阳光斜照的屋檐下,手中握着一块红得似火的石头,神情专注得仿佛在与它对话。那石头表面泛着流动的光泽,像是被岁月打磨出的灵魂。他告诉我,这种红石难得,纹理天然,稍一雕琢,便有了山河的气韵。他指着石上隐约的金色痕迹说:“你看,这不就是一座藏在石头里的楼阁吗?云雾绕檐,飞鸟掠顶。”我凝神细看,竟真觉那金线勾勒出的山水轮廓,如梦似幻。</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在一间静谧的展厅里,又见到了类似的石雕。那是一座巍峨的山峦,通体赤红,仿佛被晚霞浸透。山间云雾缭绕,几处古建筑隐现其间,屋脊翘角,檐牙高啄,像是从画中走出的仙境。树影婆娑,水纹细刻,连山脚下一缕潺潺的溪流都仿佛在耳畔低语。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匠人刻的不是石头,而是心中的一片天地——那是对山水的敬意,对故园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件作品,红白相间的纹理如血玉交融,雕刻的楼阁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悬在云端的仙居。山势起伏,松柏点缀,每一寸雕工都透着沉静的力量。我站在它面前,竟生出一种想拾级而上的冲动,仿佛只要迈一步,就能走入那静谧的庭院,听风穿廊,看叶落阶。</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块被雕成山峰模样的红石,底部托着一个深色木座,木上刻着细密的林木与岩纹,与石身浑然一体。当光线洒落,石面泛起耀眼的光泽,仿佛整座山都在呼吸。我听人说,这样的作品往往要耗去匠人数月光阴,一刀一凿,皆是耐心与心力的凝结。它不单是一件摆件,更像是一种沉默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有次我见一座红石雕,顶部刻着古建筑群,仿佛立于绝巅之上,俯瞰众生。下方则是山石、古木与流水,布局错落有致,动静相宜。那建筑飞檐斗拱,虽小却气势不减,像是某种精神的象征——无论风雨如何,总有人在高处守望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石雕也令我驻足良久。山势雄奇,云雾缭绕,山脚下的屋舍错落,树木葱茏,溪水蜿蜒。它被安放在一个雕工精细的木座上,木质沉稳,与红石相映成趣。我忽然想到,这不正是我们心中最理想的栖居之所吗?有山可依,有水可听,有人烟袅袅,也有林泉之幽。</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看到两件并列的红石雕。一件刻着一位古人,衣袂飘然,神态肃穆,身后隐约有楼台影影绰绰;另一件则是一群孩童嬉戏,或追逐、或攀枝、或仰面接花,周围祥云缭绕,花影婆娑。一庄一谐,一静一动,仿佛是人生两端的写照——有人在高处沉思,有人在尘世欢笑,而石头,默默记下了这一切。</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块红石,雕的是山水楼阁,却在角落藏了几个孩童的身影,他们或藏于花丛,或攀于石上,笑意盈盈。那祥云如絮,轻轻托着他们的身影,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这份童趣动容。我心想,或许匠人刻到这里时,嘴角也是上扬的吧。</p> <p class="ql-block">那日我再遇一件山形石雕,红石如焰,底座是深色木雕,刻着林木山石,层层叠叠,仿佛另一重微缩的世界。整件作品庄重而神秘,光线下,石面如血玉般透亮。我忽然觉得,这些红石之所以动人,并非仅因色彩夺目,而是它们承载了太多未说出口的情感——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眷恋,对美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有一件红金相间的雕刻,人物、建筑、山水齐聚一堂。人物姿态生动,似在行走交谈;楼宇精巧,檐角挑月;山川起伏,草木含情。底座是深色木雕,花纹繁复却不喧宾夺主。我站在它面前,仿佛听见了风声、人语、流水与钟鸣交织成的古老乐章。</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件,山顶是起伏的红岩,纹理细腻如真山石,山下却藏着精致的园林景致——亭台、曲径、古树、小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中国人爱山,不只是爱它的雄伟,更是爱它包容万物的胸怀。山可藏寺,可隐居,也可纳一座园林,容一段闲情。</p> <p class="ql-block">有一回我见一座红黄相间的山峰石雕,山间云雾竟似在流动,山下古建错落,树影婆娑,溪水蜿蜒。那红色的云,像是朝霞,又像是晚照,把整座山染得如梦似幻。我心想,这哪里是石头?分明是一段凝固的时光,一场不愿醒来的梦。</p>
<p class="ql-block">这些红石雕刻,每一块都像在诉说一个故事——关于山,关于人,关于那些藏在岁月深处的温柔与庄严。它们不喧哗,却自有千钧之力,只消一眼,便让人久久不能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