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摄影游历

吕舒曼

<p class="ql-block">  早已久闻纳米比亚是光影与荒野谋合的摄影圣殿。十六年前看见老师和影友们拍摄的箭袋星空,古老的红沙漠,鲸湾火烈鸟等羡慕不已,奈何当时教学任务繁重,无法抽身前往,今年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纳米比亚的征途,终于圆了十六年前的梦想……。</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Day1</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漫长的17个小时的飞机和转机,终于在8月19日下午3时左右抵达了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开始了精彩的纳米比亚摄影之旅,由于数百年来欧洲殖民统治历史,温得和克市街道整洁,园林别致,欧式建筑与庭院比比皆是,使人宛如置身于美丽如画的欧洲山城,黄昏时我们游览了有着中世纪风格的教堂外观。</p> <p class="ql-block">Day2</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早驱车前往基特曼斯胡普,到达目的地已接近黄昏了,黄昏时进入箭袋树农庄欣赏日落美景,晚上欣赏星空下的箭袋树。纳布兰德保护区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银河清晣可见,我们几个同伴在寒冷的夜风中拍摄至凌晨1时多才回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箭袋树的精美,不在于繁花似锦的喧闹,而在于它将严酷生存化为极致艺术的智慧。它以最少的资源,构建出最坚韧的生命形态,在荒芜中演绎着沉默而壮美的生存哲学。它教会世界的,是如何在匮乏中活出丰盈,在逆境中淬炼风骨。</p> <p class="ql-block">Day3</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早驱车前往苏丝斯黎,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土地,它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沙漠,拥有全球最高的沙丘,高达325米,非常壮观。我们一行人在黄昏前进入了沙漠欣赏日落美景。</p> <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日落的太阳让沙漠有了渐变的光亮,大面积的沙漠充满了整个画面,热烈而奔放。真正的主体是那株绿绿的小树,它体积虽小,却是画面的视觉中心。身形娇小,独处一方,而它并不孤单,广袤的沙漠与其相伴,沙海荒漠就是它的家园。</p><p class="ql-block">‍—选自姜平《风光之道》</p> <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火烈鸟立在水泽之中,如同一枝被晚霞浸透的曲颈瓶,优雅地盛着落日余晖。仿佛这世间所有的粉与红,都不是颜色,而是火烈鸟从光中借来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Day4</p><p class="ql-block">‍ 日出前驱车一小时前往沙漠区,乘坐四轮敞篷车参观全球最高的沙丘及奇景“死亡谷”。步行1.1公里进入死亡谷,观看千年古树及壮观的红色沙丘,在晨曦下,沙丘美丽得像海市蜃楼图画,金橘色的沙粒照耀大地,鲜艳独特的造型只有在沙漠中才有,绝对让爱摄影的人惊艳。下午我们驱车前往鲸湾,在海边观看日落下的火烈鸟。</p> <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死亡谷,是纳米比亚沙漠腹地一枚被时光凝固的琥珀。</p><p class="ql-block"> 千年的骆驼刺枯木以黑色的骨骼刺向苍穹,如同大地祭献给苍天的绝望图腾。</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虫鸣鸟啼,只有风蚀雕琢的寂静在耳膜里轰鸣。</p> <p class="ql-block">Day5</p><p class="ql-block">‍ 当天一早大雾弥漫整个鲸湾,9时左右大雾才慢慢消散,阳光普照大地。当天我们前往纳米比亚的绝世秘境“三明治湾”,左边是无边的沙漠,右边是广阔的海洋,这种奇妙的组合真是太震撼了。</p><p class="ql-block">‍ 在回鲸湾的路上,看见很多火烈鸟,可惜离我们太远,长焦镜头700 焦段都嫌短。</p> <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个名字里透着死亡与荒芜的地方似乎不太可能成为国家公园的选址,骷髅海岸却是一个例外。它位于非洲西南部,连接着地球上最古老的纳米布沙漠,因其沙滩上散布着轮船和鲸鱼的残骸而得名。大海与沙漠相连,骷髅海岸有令人惊艳的地貌之美,在这里也能找到神奇生物的踪迹。</p><p class="ql-block">‍—选自姜平《风光之道》</p> <p class="ql-block">Day6</p><p class="ql-block">‍ 一早出发,经过10个多小时的车程,翻山越岭,终于下午抵达了奥普沃。日落之前,在当地地接带领下,前往第一个红泥人村,拍摄红泥人的人文风情生活。</p> <p class="ql-block">Day7</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探访两个红泥人村落,任务比较艰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到达第二个红泥人村落了。在晨曦下红泥人点燃了篝火,跳起欢乐的舞蹈来欢迎我们。在太阳的照耀下拍摄放羊的牧童,场面十分壮观。下午在黄昏前到达了第三个红泥人村落,探访了红泥人,并拍摄红泥人孩子们踢足球的场面,画面十分壮观有趣。</p> <p class="ql-block">Day8</p><p class="ql-block">‍ 一早从奥普沃驱车439公里前往埃拖沙国家公园,埃拖沙国家公园是纳米比亚最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占地有二万三千多平方公里,以盐沼地貌和丰富的动物种群闻名,有着“野生动物的最后乐园”之称,是非洲最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世界上保有黑犀牛数量最多的保护区,特别是是濒临绝种的黑眼斑羚和黑犀牛。保护区内还有大象、长颈鹿、斑马、鸵鸟、狮子、猎豹、花豹等等。当天黄昏下,我们在酒店的水塘边有幸地看到一群大象、犀牛、长颈鹿有序分批地到水塘边喝水。</p> <p class="ql-block">Day9</p><p class="ql-block">‍ 当天早上天气寒冷,温度在0度—10度之间,我们坐上了敞篷车,迎着扑面而来的寒风,继续在埃拖沙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寻找近距离的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 斑马,草原上行走的音符,身披黑白交织的斗篷,仿佛是造物主以最简洁的墨笔勾勒出的流动诗行。</p> <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摄影游历总结</p><p class="ql-block">‍ 在纳米比亚摄影游历11天里,镜头每一次抬起,都像是与地球古老灵魂的一次对望。无垠的红沙漠流淌着生命的曲线,死亡谷的枯树在晨光中镌刻永恒;星空下的箭袋树剪影撕裂苍穹,辛巴族村庄的人文纪录,野生动物卷起的尘土在斜阳里化作金粉。这片土地教会我用光的语言写诗——沙丘的纹理是风的书信,兽群的足迹是时间的铭文。当我合上相机,关上快门,带走的不是照片,而是大地上那些几乎触手可及的浩瀚与寂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