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声音——铜川文脉

王益作协

<p class="ql-block">主讲:王益作协名誉主席作家和谷</p> <p class="ql-block">  和谷书屋落成暨铜川文脉讲座</p><p class="ql-block"> 主持词</p><p class="ql-block"> 刘辉</p><p class="ql-block">各位会员:</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个好日子,天朗气清,雨终于停了。我们作协很高兴在和谷老师的家乡南凹举行“和谷书屋落成暨铜川文脉讲座”活动。</p><p class="ql-block"> 和谷老师是铜川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他退休后回到哺育他的家乡——铜川,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来重大贡献。作为王益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他更是付出了很多心血,在他的带来下,我们王益区作家协会获得2024年陕西省优秀作协称号,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为协会颁了奖。谢谢和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年和谷老师又出资修建了和谷书屋,这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归园”, 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沽名钓誉,他身体力行证明了他对家乡,对父老乡亲的爱。</p><p class="ql-block"> 和谷书屋的落成,对于促进铜川的文化事业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作协也将继续在和老师的带领下不断进步,感谢和谷老师!下面有请王益作协上任主席高转屏致贺词。</p><p class="ql-block"> 贺 词</p><p class="ql-block"> 高转屏</p><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文友们: </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 </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这样一个硕果飘香的季节,我们又一次相聚南凹,共同见证“和谷书屋”落成这一文化盛事,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文友一同接受书香的熏陶、畅谈文学的魅力,我深感荣幸,更满心喜悦。 </p><p class="ql-block"> 和老师是从南凹这片土地走出去的文学大家。从文学创作到文化传承,他50多年笔耕不辍,写下《市长张铁民》《春归库布齐》《照金往事》等众多经典作品,既是“改革开放后陕西第一代作家代表”,更是我们王益乃至铜川文学界的一面旗帜。作为铜川文学界的后来人,和老师始终是我们敬仰和追随的榜样! </p><p class="ql-block"> 如今,和老师情系桑梓,个人出资兴建这座榫卯工艺的书屋,首批入藏近万册珍贵图书,这不仅是一座物理空间的书屋,更是和老师反哺家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坚实载体,为相邻和文友们搭建了一处可读书、可交流、可寻梦的精神家园。 </p><p class="ql-block"> 作为和老师家乡的文学晚辈,我们有幸成为距离书屋最近的文学组织,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有更便捷的条件在这里接受文学的熏陶,接受和老师文学写作的指导。 </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代表王益的文友们,向和老师这一举动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和老师用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文人的担当与情怀,这份对家乡、对文学的赤诚,让我们深受感动与鼓舞。这块文学阵地的馈赠,也将成为激励我们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持。 </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这个书屋一定能成为文化讲座、读书沙龙的阵地,让更多人在这里汲取智慧,陶冶情操,让更多的文学种子在这里发芽,在这里绽放! </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愿“和谷书屋”书香永续,文心常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谷书屋落成感言</p><p class="ql-block"> 和 谷</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74岁生日,书屋的落成,是我对家乡和社会回报的文学作品之余的一篇建筑艺术的诗文,也是在暮年献给91岁母亲和爱人的礼物。我18岁离开生养我的家,这片在明朝长到今天的700年的南凹古槐笼罩的窑院,走南闯北半个多世纪,以勤苦的劳作,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不曾懈怠和失落,为时代和人民大众读者提供了上千万字的精神食粮,为此自感良好。离开城市归园田居已十年有六,古稀有四,突发奇想修造书屋,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光荣与梦想,一个心结,终于用泥土砖瓦木头石块在落寞而复苏的故土上,留下了这部生活之美的物质作品,甚为欣慰。</p><p class="ql-block"> 故土往事和今景,是我作品的井和土壤,这又回馈给家乡的人和草木,是绿叶对根的恩念。此生足矣。儿孙栖居异国他乡,他们有朝一日回老家,看一眼就行。有兄弟姊妹和侄孙辈守护,文化文明的种子会开花结果。养育一辈辈先人和后人的亲爱的家乡的土地,会以四季更替的庄稼和草木,以及大自然赋予这里的一切生命,连同头顶的天空白云日月星辰,与我们的灵魂同在。</p><p class="ql-block"> 书屋属于后秦时代游牧而农耕的西羌族和氏家族,属于南凹村落,属于周边以至更阔大的地方的一处书香之园。欢迎乡亲和乡村游的城里人,以及文学艺术爱好者光临,我当尽堂主之谊,款待来客,共度田园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要诚谢好运古建和绿阳土建团队工匠们的辛勤付出,感谢来自村邻市区以至省内外和异国友人的关注和点赞!让互联网新媒体的热风吹雨洒江天,捎去和谷书屋的问安!我作品《国风》的主人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代表、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先生,为书屋撰书牌匾并给予关怀,特致敬意!书屋修造落成,期待众人光临。</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2日南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江仙·贺和谷先生文学讲座</p><p class="ql-block"> 郭丁晓</p><p class="ql-block"> 文苑耆英归故里,乡心漫染晴光。笔端千卷载华章,文坛驰誉久,今又助家邦。</p><p class="ql-block"> 书屋墨香萦客坐,茯香饼暖盈堂。围炉共话桑麻长,良言谋发展,红叶满山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日访和谷书院顿悟</p><p class="ql-block"> 张 伟</p><p class="ql-block">当夏天卸去炽热</p><p class="ql-block">风便有了沉淀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不再在喧嚣中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书屋闻香</p><p class="ql-block">温馨便藏于枫叶的静美里</p><p class="ql-block">曾经以为必须攥紧的执念</p><p class="ql-block">像熟透的果实</p><p class="ql-block">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原来放不下从不是失去</p><p class="ql-block">是让心有了更宽的容器</p><p class="ql-block">盛得下月光</p><p class="ql-block">乡土与过往</p><p class="ql-block">皱纹里生长的不是沧桑</p><p class="ql-block">是历经山河后的从容</p><p class="ql-block">那些争过的高下</p><p class="ql-block">较过的长短</p><p class="ql-block">求过的功名</p><p class="ql-block">都在秋阳的暖意里融化</p><p class="ql-block">酿成对生活最温柔的体验</p><p class="ql-block">人生的秋天从不是终点</p><p class="ql-block">是学会守望宁静</p><p class="ql-block">细数过往</p><p class="ql-block">把走过的路受过的伤</p><p class="ql-block">连同风风雨雨</p><p class="ql-block">都刻进生命的年轮</p><p class="ql-block">在秋光里</p><p class="ql-block">闪着温润的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