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行 英国国家美术馆特辑

荟萃阁

<p class="ql-block">英国国家美术馆收集了从13世纪至19世纪、多达2,300多件的馆藏绘画作品。由于其收藏属于英国公众,因此美术馆是以免费参观的方式向大众开放,但偶尔也有要收费的特展。</p> <p class="ql-block">著名藏品:</p><p class="ql-block">‍ 每一幅画作,展馆都附有简单的介绍,对欣赏画作很有帮助。</p><p class="ql-block">‍ 这次欣赏到了马萨乔、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杨·凡·艾克、丁托列托、提香、小荷尔拜因、维拉斯凯兹、鲁本斯、伦勃朗、透纳、毕加索、梵高、莫奈等一批原来只在个别画展或者书本上看到名字的画家的真迹,觉得很开心。下面纪录一下本次认真欣赏过的一些画作。</p> <p class="ql-block">《圣母子登基图 》 </p><p class="ql-block">‍阿雷佐的马加利多</p> <p class="ql-block">材料:镀金,祭坛画,木板蛋彩画</p><p class="ql-block">年代:约AD1263-4绘制,1857年购入</p><p class="ql-block">这是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作品之一。在展板上的正下方,有画家拉丁文的签名:(AREZZO)</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正中突出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和基督的形象,在画作中央圣母坐在宝座上,基督坐在她的膝盖上,周围被一个曼多拉(Mandorla)形状的边框所环绕,谕示着圣母子就是天堂的象征。四角还画有四福音的信物,代表着马泰、马克、路加和约翰。四周用八幅叙事画,展示了圣人们的勇敢、牺牲与信仰的场景。这种突出中心人物的设计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p><p class="ql-block">画中对圣母和圣子的描绘,强调了在旧约中,基督是神圣、智慧和精神统治者的化身。圣母宝座两侧的狮子雕刻,使人联想到《旧约》中所罗门王的宝座。在拜占庭艺术中,当圣母以正面姿势出现时,被称为Theotokos(主之母 Morther of God),这种形象的描绘和雕刻,被称为Maiestas(玛丽之威),强调了圣母作为主耶稣之母的地位和威严。圣母头上戴的王冠是典型的拜占庭女王的款式。圣母右手抱着圣婴,左手握着圣婴的小脚丫,暗示着未来,基督为救赎世人会在十字架上被钉住手脚。画中的婴儿基督被描绘成成年男子的面孔,穿着棕色的哲学长袍,右手做出招牌性的赐福手势,左手握着一个哲学卷轴,提醒世人他就是智慧的化身,是上帝之子,是上帝的传言人,具备无所不有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一个孱弱的婴儿。</p><p class="ql-block">阿雷佐的马家利多</p><p class="ql-block">1262年记录,马家利多的生平鲜为人知。大约在13世纪下半叶,他可能是在托斯卡纳工作。他是来自意大利半岛的、第一批在自己作品上签名的艺术家之一。在作品上签名,标志着画家的一种新的自我认知。《圣母子登基图》是国家美术馆收藏的最早的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圣母与圣子 》木板蛋彩画 </p><p class="ql-block">‍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p> <p class="ql-block">马萨乔被意大利美术史学家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称为文艺复兴初期最伟大的画家。他贴近自然的笔法在十五世纪初的意大利可谓独树一帜,同时他也是最早使用线性透视法作画的人之一。可惜这位画家英年早逝,留下的作品少得可怜。</p> <p class="ql-block">这块嵌板是马萨乔为比萨的卡尔米内圣母大殿绘制的祭坛画的中心部分。圣母的光环用伪阿拉伯文字装饰。这源自于在伊斯兰金属制品和纺织品上发现的铭文。这类物品在马萨乔的家乡佛罗伦萨被广泛收藏,因其珍贵和美丽而备受珍视。它们与教会联系在一起,经常在弥撒期间被挪用使用。由于它们来自《圣经》中提到的地方,其宗教价值得到了提升。</p><p class="ql-block">1916年由艺术基金捐款购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总督莱昂纳多·洛雷丹 约1501 - 1502年</p><p class="ql-block">‍乔瓦尼·贝利尼 约1435 - 1516年</p> <p class="ql-block">这幅非凡的肖像画既是一幅官方画像,也是一幅亲切的人物肖像。它捕捉到了理想领袖应具备的品质。他那半严肃、半微笑的表情传达出了正义、朴素、宁静和仁慈。</p><p class="ql-block">洛雷丹戴着仪式性的角帽、亚麻帽,身着总督(威尼斯共和国首脑)的长袍。大理石栏杆既让人联想到窗台,也让人联想到用来放置雕塑肖像半身像的架子。蓝天让人想起时间的流逝。</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 购于1844年</p> <p class="ql-block">当时蓝色极其珍贵,这幅画的背景使用蓝色,说明这幅画本身就已经价值连城。</p><p class="ql-block">‍欣赏其表情,可以挡住一边脸只欣赏一边的话,可以发现一边显得特别威严一边则面露微笑,把一个官员恩威并施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与战神》</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位画《维纳斯诞生》和《春》的波提切利啦。欣赏这幅画,对人物故事有所了解会更有帮助。</p><p class="ql-block">‍画面描绘了爱神维纳斯凝视沉睡的战神玛尔斯的场景,周围环绕嬉戏的森林之神。维纳斯身着素白长袍,象征爱与和谐对战争的净化;战神褪去威严铠甲,呈现被驯服的少年形象。通过人物姿态与光影处理,传递出静谧安宁的氛围。作品融合古典神话与哲学隐喻,以柔美曲线与纯净色调展现波提切利独特的诗意风格,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精神升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斜倚着,身着衣物,神情警觉,她凝视着自己赤裸的爱人。玛尔斯睡得如此深沉,以至于他没有注意到喧闹的年轻萨梯,也没有注意到在他头顶嗡嗡作响的黄蜂。这些昆虫(意大利语为vespe)可能指的是韦斯普奇家族,他们可能委托创作了这幅画。它借鉴了古代雕塑、古典绘画和当代诗歌,但也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关于男女性满足的笑话。它曾被镶嵌在佛罗伦萨一间卧室的墙板上。</p><p class="ql-block">‍仔细看画面,为了追求画面均衡效果,维纳斯的另外一条腿没有画。</p><p class="ql-block">木板蛋彩画与油画</p><p class="ql-block">购于1874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蒙多受难像》约1502 - 1503年</p><p class="ql-block">‍拉斐尔</p> <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最早的祭坛画之一。它是为翁布里亚的羊毛商人和银行家多梅尼科·加瓦里的葬礼礼拜堂创作的。</p><p class="ql-block">太阳和月亮指的是据说基督去世时发生的月食。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圣哲罗姆(加瓦里长子的守护圣人)跪在十字架脚下,而圣母玛利亚和圣约翰站在两侧。他们平静的表情和明亮的色彩显示出拉斐尔的老师彼得罗·佩鲁吉诺的强烈影响。</p><p class="ql-block">蒙德遗赠,1924年</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p> <p class="ql-block">因为画得好,大家都认为是他的老师彼得罗·佩鲁吉诺画的,稍微有点不服气的拉斐尔悄悄地在十字架底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岩间圣母》</p><p class="ql-block">‍达芬奇</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最初是一幅更大的祭坛画的一部分,是为米兰的一座教堂创作的。它传达了当时全新且仍具争议的圣母无原罪概念:即认为圣母玛利亚在受孕时没有原罪。</p><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怀抱年幼的施洗者圣约翰,同时她向圣婴基督伸出保护之手,一旁有天使见证。多岩石、有水的洞穴以及怪异的光线唤起了时间开端的神秘氛围。</p><p class="ql-block">购于1880年</p><p class="ql-block">《岩间圣母》 约1491/2 - 9年以及1506 - 8年</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p> <p class="ql-block">据说达芬奇画了两幅岩间圣母,这一幅是后来画的,显得稍微有点应付,看看破绽在哪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p><p class="ql-block">《曼彻斯特圣母像》约1494年</p> <p class="ql-block">这幅未完成的早期作品创作于佛罗伦萨,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它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他在使用蛋彩画颜料作画时期的创作过程。</p><p class="ql-block">圣母的长袍已用黑色塑造出形状,但尚未涂成蓝色。用于塑造左侧两个天使肉色调子的绿色底层已绘制完成。他们的长袍只是初步勾勒。</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雕塑式的绘画方法在右侧已完成的部分显而易见。我们不知道这幅画为何未完成。</p><p class="ql-block">木板蛋彩画 购于1870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扬·凡·艾克创作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创作于1434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欧洲艺术中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也是最具感染力的画作之一。画中的这对夫妇属于阿尔诺芬尼家族,是居住在布鲁日的意大利富商家族。</p><p class="ql-block">凡·艾克为他的画中人营造了一个格外复杂的场景。画中人在他们的房间里全身出镜,周围环绕着彰显他们财富的物品,他们向我们以及镜子中反射出的参观者致意。凡·艾克在他精湛的画作上签上了“扬·凡·艾克在此”。</p><p class="ql-block">《阿尔诺芬尼夫妇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银河的起源》</p><p class="ql-block">‍雅各布·丁托列托 约1518 - 1594年</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他的私生子赫拉克勒斯长生不老,朱庇特偷偷地带他去让沉睡的妻子朱诺女神喂奶。当她惊讶地醒来时,她的乳汁喷射到天空,形成了银河系,落到地球上,创造了百合花。这幅画丢失的下部曾经画有百合花。</p><p class="ql-block">丁托列托可能以一本拜占庭植物学教科书《农事诗》作为资料来源。这幅画可能是由占星家和医生托马索·兰戈内委托创作的。</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890年购得</p><p class="ql-block">《银河的起源》 约1575年</p> <p class="ql-block">提香</p><p class="ql-block">《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p> <p class="ql-block">阿里阿德涅被她的爱人忒修斯遗弃在希腊的纳克索斯岛上,心烦意乱的她被酒神巴克斯和他那群喧闹的狂欢者撞见。当巴克斯从战车上跳下时,他们一见钟情。他承诺将阿里阿德涅不朽化为北冕座,在天空中呈现为一圈星星。</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为费拉拉公爵阿方索·德·埃斯特(1476 - 1534)的私人书房绘制的系列画作之一。提香从各种古典文本中获取了这个神话故事的素材。人物的布局让人想起古典浮雕雕刻。</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 购于1826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小汉斯·霍尔拜因</p><p class="ql-block">《大使们》</p> <p class="ql-block">这幅双人肖像画颂扬了友谊。1533年,法国外交官让·德·丁特维尔(1504 - 1555)和乔治·德·塞尔夫(1508 - 1541)出使英格兰,当时亨利八世正与罗马教会决裂,霍尔拜因画下了他们。奢华的背景彰显了画中人物的显赫地位和学识。然而,鲁特琴上断了的琴弦以及校准有误的科学仪器暗示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p><p class="ql-block">从右侧看,那个扭曲的灰色形状原来是一个骷髅头,有力地提醒着人们死亡的存在。相比之下,左上角的小十字架暗示了通过基督获得永生的希望。</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 购于1890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米兰公爵夫人丹麦的克里斯蒂娜》</p> <p class="ql-block">小汉斯·荷尔拜因</p><p class="ql-block">丹麦的克里斯蒂娜(1521 - 1590)在这幅肖像画创作之时年仅16岁。</p><p class="ql-block">‍她的丈夫米兰公爵弗朗切斯科二世·斯福尔扎(1495 - 1535)已于三年前去世。尽管这幅画描绘的是她身着丧服的样子,但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将克里斯蒂娜展现为一位潜在的新娘。</p><p class="ql-block">荷尔拜因绘制这幅克里斯蒂娜的画像,是为亨利八世(1491 - 1547)而作。简·西摩(约1508 - 1537)去世后,亨利八世正在寻觅第四任妻子。婚姻谈判失败了,但这幅画被国王保留直至其去世。</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由艺术基金在一笔匿名捐赠的帮助下购得,1909年</p> <p class="ql-block">伊莱尔-热尔曼-埃德加·德加</p><p class="ql-block">‍《海伦·鲁阿尔在她父亲的书房》</p><p class="ql-block">约1886年</p> <p class="ql-block">海伦·鲁阿尔(1863 - 1929)是德加朋友亨利·鲁阿尔(1833 - 1912)的女儿,亨利是一位富有的实业家和艺术收藏家。虽然这是一幅海伦的画像,但她周围却有着她父亲想象中的存在。她站在他的书房里,周围是他的艺术收藏,她的双手搭在他那把又大又空的椅子靠背上。</p><p class="ql-block">尽管她已结婚,但德加却把海伦的结婚戒指画掉了,也许是为了强调她作为亨利女儿的身份。</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购于1981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马克斯·佩希斯坦</p><p class="ql-block">《夏洛特·库尔赫特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虽然关于夏洛特·库尔赫特(1895 - 1989)的信息所知甚少,但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克斯·佩希斯坦为她绘制这幅引人注目的全身肖像时,她年仅15岁。她的父亲马克斯·库尔赫特是一位成功的律师,也是先锋派的赞助人。他委托创作这幅女儿的画像,作为他们位于柏林奢华公寓更广泛装饰计划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从夏洛特自信的姿态、着装和眼神,到佩希斯坦大胆而现代的风格,一切都增添了她强大的气场。</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得益于玛莎·多丽丝夫人和理查德·希尔曼·贝利先生的慷慨遗赠购得,2022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鲁本斯</p><p class="ql-block">苏珊娜·伦登(?)的肖像画(《草帽》)</p> <p class="ql-block">可能创作于1622年至1625年</p><p class="ql-block">这几乎肯定是苏珊娜·伦登(1599 - 1643)的肖像画,她是安特卫普丝绸商人丹尼尔·福尔芒的女儿,鲁本斯的老朋友兼客户。这幅肖像画很可能是在她与阿诺德·伦登结婚后不久绘制的。苏珊娜是鲁本斯第二任妻子海伦娜的姐姐。</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 购于1871年</p> <p class="ql-block">女性画家: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p><p class="ql-block">‍《戴草帽的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画中的艺术家将自己呈现为一位优雅的女士和技艺娴熟的艺术家,手中握着她的职业工具。她这幅作品是以鲁本斯的《苏珊娜·伦登(?)肖像》(又名《草帽》)为蓝本创作的,该作品就挂在附近。实际上鲁本斯画中的模特戴的是一顶毡帽,而勒布伦在她的自画像中幽默地提到了这个错误的标题。</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 购于1897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 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将自己描绘成富有、成功且自信的形象,这与他作为阿姆斯特丹顶尖画家之一的地位相符。他的姿势取自提香的《穿绗缝袖袍的男子》(也在这个房间里),当时这幅画被认为描绘的是意大利诗人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1474 - 1533)。</p><p class="ql-block">摆出这个著名的姿势是一个大胆的声明,表明画家与诗人地位相当。这也意味着伦勃朗自己的作品传承了伟大的威尼斯画家提香的传统。</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购于1861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提香,活跃于约1506年;卒于1576年</p><p class="ql-block">杰罗拉莫(?巴尔巴里戈)肖像</p><p class="ql-block">约1510年</p> <p class="ql-block">这幅引人注目的肖像画中的男子扭头回望,神情镇定地与我们对视。他精心绘制的蓝色衣袖越过栏杆伸向我们,凸显出他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提香在此处开创的创新姿势影响了包括伦勃朗在内的后世艺术家,伦勃朗在创作附近展示的《34岁自画像》时直接从中汲取了灵感。</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 购于1904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鲁本斯</p><p class="ql-block">《劫夺萨宾妇女》 可能创作于1635年至1640年</p> <p class="ql-block">在罗马建城的传说中,罗慕路斯国王想出了一个计划,以解决他新建城市中年轻女性短缺的问题。他邀请邻近的萨宾部落参加一场游戏节,并命令他的士兵绑架他们的女人。所有男人都身着古典罗马服饰,而女人则穿着当代佛兰芒服饰。</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 购于1824年</p>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鲁本斯</p><p class="ql-block">‍《参孙与大利拉》 约1609 - 1610年</p> <p class="ql-block">鲁本斯快速且自由地描绘了这个戏剧性的《旧约》故事——它几乎类似于一幅油画草图。大利拉向参孙的敌人非利士人泄露了参孙超自然力量的秘密,参孙的力量在于他自出生以来从未剪过的头发,这导致了他被俘虏。鲁本斯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创作了这幅作品,即1608年他从意大利归来后不久。它可能是为他的朋友兼赞助人尼古拉斯·罗克斯(1560 - 1640)在安特卫普的住所而作。鲁本斯从意大利16世纪和当代艺术家以及古代雕塑中汲取了灵感。</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 购于1980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身着田园风情服饰的萨斯基亚·范·尤伦堡》</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 </p><p class="ql-block">‍伦勃朗</p> <p class="ql-block">这幅伦勃朗为他妻子萨斯基亚所绘的肖像画创作于他们婚后的第二年。他决定将她描绘成牧羊女或罗马春天女神弗洛拉的浪漫形象,这反映了当时对乡村主题的喜好。萨斯基亚是荷兰北部一位富有的市长的女儿,于1642年去世,年仅30岁。</p><p class="ql-block">1938年由艺术基金捐款购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 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在这幅创作于他生命最后一年的动人画像中,伦勃朗显得相当虚弱。他的双手无力地下垂,皮肤苍白,就连他那标志性的粗硬头发似乎也黯淡无光。然而,这幅肖像画却笔触细腻。在面部的高光区域颜料涂抹得很厚,而较暗的区域则涂抹得较薄。</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购于1851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p><p class="ql-block">‍《伯沙撒的盛宴》约1636 - 1638年</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描绘了一幅来自《旧约》的场景。巴比伦国王伯沙撒在一场盛宴上用从耶路撒冷圣殿掠夺来的珍贵器皿盛酒。一只神手出现并用希伯来文写道:“上帝已数算你国的年日,使你的国终结;你在天平里显出亏欠。”伯沙撒就在当晚死去。</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964年由艺术基金捐款购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雅各布·凡·雷斯达尔</p><p class="ql-block">一幅有废墟城堡和教堂的风景画,约1665 - 1670年</p> <p class="ql-block">17世纪60年代末,雅各布·凡·雷斯达尔或许受到菲利普斯·科宁克的启发,创作了一系列全景风景画。背景中的教堂和右前方的废墟均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这幅画的景色可能是虚构的,融合了艺术家所观察到的各种细节。雷斯达尔还绘制了同一景色的小幅版本,就挂在附近。</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温恩·埃利斯遗赠,1876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蒂埃哥·维拉斯凯兹的《镜前的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斜倚在一张床榻上,面前有带翅膀的丘比特举着镜子。镜子里模糊的影像显示出她的面容,这表明她是看向观者而非自己。女性裸体在17世纪的西班牙艺术中极为罕见。这是委拉斯开兹现存的唯一一幅以该题材创作的画作,他可能是在回应西班牙国王收藏中提香(活跃于约1506年;卒于1576年)和鲁本斯(1577 - 1640年)的裸体画作。在19世纪,这幅画位于英格兰北部的罗克比公园,它也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 由艺术基金捐赠,1906年</p> <p class="ql-block">  画作描绘了裸体的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和小爱神丘比特。作品采用了横向斜线的构图,以墨绿色和红色金丝绒的大块背景,衬托出女性形体的圆润和柔美。画面上的女性姿势优雅而从容,形体的微妙起伏,构成了光与色的交响。</p> <p class="ql-block">  此画原名《梳妆的维纳斯》,最先摆存西班牙宫廷里,直到1813年被人带到英围约克郡,挂在洛克比厅的墙上,因此又被称为《洛克比维纳斯》。1906年伦敦国家美术馆通过国家艺术收藏基金购入了此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透纳的《雾中日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瑟夫·马洛德·威廉·特纳</p><p class="ql-block">《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p> <p class="ql-block">描绘了拿破仑战争(1803 - 1815年)中的一艘老战舰的最后旅程。1838年它被皇家海军出售,从肯特郡的希尔内斯沿着泰晤士河被拖到伦敦南部罗瑟希德的一个拆船厂。特纳将这艘在夕阳下如幽灵般的老战舰与现代化的蒸汽拖船形成了对比。</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 特纳遗赠,1856年</p><p class="ql-block">《战斗的无畏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p><p class="ql-block">《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p> <p class="ql-block">透过雨幕,一台蒸汽机车飞速驶过梅登黑德泰晤士河上的铁路桥。一只野兔,此刻已难以看清,在火车前方的铁轨上奔跑。河面上有一艘小船,右边是一架马拉犁。新工业时代的蒸汽动力与马匹形成对比,展现了铁路的现代性以及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展示了他在绘画中营造大气效果的技巧。</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 透纳遗赠,1856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p><p class="ql-block">《向日葵》</p> <p class="ql-block">梵高被他的艺术家朋友保罗·高更昵称为“向日葵画家”,他将黄色与希望和友谊联系在一起。他明确希望用向日葵画作装饰他在阿尔勒的黄房子,并于1888年8月创作了四幅。这幅现存的作品是为1888年10月高更在阿尔勒逗留期间的卧室准备的,它挂在一幅蓝色背景的《向日葵》(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旁边。1889年1月,梵高复制了三幅原作,目标是创作“一组十二幅的画作……一幅蓝与黄的交响曲”。</p><p class="ql-block">购于1924年,考陶尔德基金会</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p><p class="ql-block">《麦田与柏树》</p> <p class="ql-block">梵高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普罗旺斯风景:金色的麦田里有绿色的柏树,背景是蓝色的阿尔皮勒山脉。梵高尤其被高大的柏树所吸引,将它们比作埃及方尖碑。这幅作品是他所绘制的三幅复制品中的第二幅,他在工作室里对构图进行了重新创作,使其更具风格化。</p><p class="ql-block">购于1923年,考陶尔德基金</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母性》</p> <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是毕加索质朴的蓝色时期(1901年至1904年)的一个动人典范,灵感源自一位朋友的离世。在那个时期,毕加索以各种蓝绿色调创作忧郁主题的作品,就像这件。母亲怀抱着她的儿子,长长的手臂温柔地环绕着他。</p><p class="ql-block">纤维板油画</p><p class="ql-block">借自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保罗·塞尚《大浴女》,约1894 - 1906年。</p> <p class="ql-block">有证据表明塞尚先开始创作伦敦的那幅画。费城巴恩斯基金会里那幅经过大量精心绘制的画作,随后成为了艺术家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而进行最持久斗争的焦点。而现在这幅画,或许艺术家当时并未回归,而是以一种更成熟的状态呈现。费城艺术博物馆的这幅画比前两幅大得多,且绘制起来似乎毫不费力,尽显自信。</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这幅画于1964年购得。尽管它是第六幅进入国家收藏的塞尚作品,大部分资金由私人捐赠支付,但这次购买在一些方面引发了愤怒。即使在摇摆伦敦的鼎盛时期,它也被认为参差不齐、不自然且怪异,是现代艺术过度表现的明显证据。事实上,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挑衅性,是国家美术馆20世纪艺术的基石。</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964年用特别拨款及马克斯·雷恩基金会的资助购得</p><p class="ql-block">保罗·塞尚。《大浴女》,约1894 - 1906年。费城巴恩斯基金会藏</p><p class="ql-block">保罗·塞尚,《大浴女》,1900 - 06年。费城艺术博物馆:用W.P. 维斯塔奇基金购得</p><p class="ql-block">《浴女》(《大浴女》),约1895 - 1906年</p><p class="ql-block">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塞尚断断续续地创作了三幅女性裸浴的大型画作。它们构成了一个困扰他四十多年的主题的宏大终章。</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 《睡莲》</p> <p class="ql-block">1916年,莫奈建造了一间新工作室,以便创作大幅画作。他将这些睡莲池水面的大幅特写视为装饰品。在这个他构想为沉浸式空间的“宁静冥想之所”里,“那些因工作而神经疲惫的人可以效仿那些平静的水面,放松身心”。莫奈赠给法国的一些相关作品如今挂在巴黎橘园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购于1963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谷仓》(日落:冬季)</p> <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p><p class="ql-block">在1890年至1891年间,莫奈创作了约25幅谷仓画作。他在一天中以及不同季节描绘同一个主题,记录光线和大气效果的变化。</p><p class="ql-block">这是莫奈“系列”画作中的第一幅,这将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一次一次一次突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借自私人收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己看画作,欣赏水平还很一般,其实有些著名的画我们平时也看过,但是理解还是相对片面的,有老师陪同讲解效果完全不一样。</p><p class="ql-block">‍2个小时看了大概30多幅画,也就百分之一多一点,这些画是老师按照一定的路线以及结合策展人的意图来安排的,老师的讲解让我们都觉得很有收获,看完还意犹未尽。如果再去伦敦,这里还会再打卡的。</p><p class="ql-block">‍这次英国爱尔兰之行所有的景点结束,国家美术馆是推荐二刷的景点之一。这也是我心心念念想去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主要原因,希望早日实现这个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