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柴米油盐里,藏着最动人的善良

向光而行,自见成长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今年七十三岁,按常理早该是被儿女好好照顾的年纪,可她这辈子,好像就没让自己真正歇过。</p> <p class="ql-block">母亲年轻时日子苦,为了供弟弟妹妹读书、撑起整个家,她早早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把所有力气都砸在了过日子上。那会儿家里穷,她起早贪黑是没办法;可现在不一样了——弟弟妹妹都成了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和哥哥也各自有了小家庭,可母亲身上那股传统女性的勤劳与简朴,到了夕阳之年依旧没减半分。她总跟我说:“能干就得多干,闲着多没意思,浑身都不得劲。”</p> <p class="ql-block">前阵子连着下大雨,天阴得让人提不起精神,母亲却依旧风雨无阻。天刚蒙蒙亮,她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屋檐下摘韭菜,指尖把每根韭菜的黄叶、烂根都理得干干净净,直到竹篮装得满满当当,才披着雨衣、骑着小电动车往西巷的市场去卖。雨丝打在她满是皱纹的手上,把皮肤浸得发皱,可她眼里的劲儿却一点没松,每天就在湿漉漉的街道里穿梭,歇都歇不下来。</p> <p class="ql-block">家里还有父亲要照料,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利索,时常控制不住自己——刚换的衣服、刚洗的被褥,转眼就尿湿了,有时还会拉在裤子上。换做旁人,遇上这样的事早该不耐烦了,可母亲从来没有一句抱怨。她总是随叫随到,默默把脏衣服、脏被褥抱去洗,手搓不动就用洗衣机,洗干净了再仔细晾在院子里,等干了又轻轻铺回父亲床上。</p> <p class="ql-block">母亲白天忙得脚不沾地,既要做家务,又要盯着父亲的情况,连片刻的盹都不敢打;到了晚上,本想好好睡个安稳觉,父亲却总在半夜醒来叫她。我看着心疼,让她到我房间来睡,能少受点干扰,可母亲却摇着头拒绝了——她执意要睡在父亲床头的小床上,就为了父亲一叫,她能立马起身,不耽误半分。</p> <p class="ql-block">有时父亲脾气倔,听不进劝,母亲难免会多说两句,可该关心的地方,她一点都不含糊。每天早上出门买菜前她都会凑到父亲跟前,握着他的手轻声嘱咐:“你乖乖在家,我去买个菜就回来。天冷了,把厚衣服穿上,可千万别感冒了。”</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父亲把所有的被子、床单、褥子都尿湿了,母亲一看见就急得睡不着,嘴里不停念叨:“这天越来越冷,衣服湿了、被子也湿了,铺的盖的都没了,这可咋整啊?”她没半分犹豫,立马给我姨打电话,声音里带着急切:“你那有没有外婆不用的旧被子?拿过来给你姐夫当尿垫,不然他晚上该冻着了。”</p> <p class="ql-block">在我眼里,母亲永远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管别人说什么,她只认“对的事”,只做自己能把握的事。在村里,她从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没事的时候,要么去摆弄自家地里的菜,要么就趁空靠在椅子上小睡一会儿;可大多数时候,她手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看着母亲,我总觉得自己很渺小:她太能干了,眼里永远盯着该做的目标,从不想着依赖别人,更不盼着别人给她什么“美好的未来”,她的日子,全是自己一双手挣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独立、自信、勇敢、勤劳、简朴、务实、肯学——母亲就像一座灯塔,不仅给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更让我明白,一个好母亲、一个好人,该是什么模样。她永远在主动解决问题,永远活得热气腾腾,哪怕到了七十三岁,依旧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常常想,为什么有的老人年纪大了还精神矍铄?就像母亲这样——他们从不多想烦心事,只盯着生活里的好,怀着感恩的心去发现美好;他们清楚,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躺平,而是去发掘、去创造、去享受那些细碎的美好。人要成长,就要一直学习,把兴趣做下去,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上,这样才算没白来人间走一遭。母亲也常跟我说:“努力得靠自己,光说不做没用。”就像“知行合一”说的那样,知道了道理,就得去做;在做事的过程里,才能真正明白道理,一步一步慢慢走,总能走到想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今天写下这些,不是想夸母亲多厉害,只是希望更多人能看见像母亲这样的老人——他们看似“停不下来”,其实是习惯了为家人操劳;他们看似“不需要照顾”,其实也盼着儿女能多陪陪、多问问。多理解他们的辛苦,多关心他们真正的需求:或许是帮他们洗一次衣服,或许是陪他们说说话,或许是在他们出门时多叮嘱一句“慢点走”——这些小事,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p> <p class="ql-block">很感人的一段视频,让我们牢记母亲十月怀胎的不易,切莫嫌弃老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