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陇镇祖安村举办“庆丰收 迎国庆”文艺演出活动</b></h3><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林晚同</h5><br><h5> 九月的风,带着稻穗的清甜与丹桂的暗香,轻轻拂过高陇镇祖安村的每个角落。9 月 20 日这天,祖安村大礼堂早早便热闹起来 —— 一场由村老年协会与茶乡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 “庆丰收 迎国庆”文艺演出,特邀请了茶陵欢乐姐妹(联合)文艺团队,正在酝酿着满心的欢喜。<br> 礼堂内渐渐坐满了人,镇村干部、老年协会会长谭长林挨着百岁老人坐下,村民们的谈笑声与台上传来的乐器调试声交织在一起,像一坛刚启封的米酒,满是生活的醇甜。当舞台侧幕的布帘缓缓拉开,身穿红色服装的主持小姐肖莉登上舞台,用优美的音质预报节目。首先,高陇文艺二队的姑娘们身着艳红舞服,伴着《天南地北唱中华》的旋律翩翩起舞时,台下瞬间安静下来,唯有掌声随着舞步起落,像是给丰收的季节拍打着节拍。<br> 紧接着,高陇文艺一队的威风鼓敲得震天响。鼓点急促时如骤雨打禾,舒缓时似流水绕田,鼓手们额角沁着汗珠,却个个精神抖擞。那鼓声里,藏着祖安村人春种秋收的辛劳,也藏着颗粒归仓的喜悦,连前排坐着的百岁老人都跟着节奏,轻轻晃动起布满皱纹的手。<br> 舞台上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像是把祖安村的好日子一一铺展开来。雅环文艺队的《精忠报国》唱得铿锵有力,演员们挥舞着红绸,眼神里满是对家国的赤诚;清容文艺队的扇子舞《喜事盈门》格外灵动,粉白的扇子开合间,好像把田埂上的稻浪、果园里的果香都揉进了舞姿里。龙匣文艺队的小粒儿一曲《龙匣美》,把家乡的山山水水都唱进了歌里,台下几位老人跟着调子轻轻晃头,眼里盛着化不开的乡情。最动人的是谭可平的男声独唱,当 “我和我的祖国” 的旋律响起,前排的孩童突然站直身子跟着哼,渐渐的,低声哼唱变成了全场齐和,歌声裹着秋风吹出礼堂,惊飞了檐角栖息的麻雀。<br> 你看:乡村文化舞台上,一场民间文艺汇演已经点燃秋日热情。红农文艺队的二人转《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鲜艳登场,婉转唱腔里满是乡土情;阜仙文艺队的《给青春理个短发》更添活力,演员们利落舞步踏出新时代乡村的清新动感;朝阳新城文艺队的《山河美》堪称视觉盛宴,演员们翩跹旋转,水袖翻飞间似将江河湖海、青山翠岭搬上舞台,满是对大好河山的深情;云盘社区文艺队的《哥哥的亲圪蛋》展现浓郁的陕北信天游的高亢曲调裹挟着黄土高原的粗犷,独特韵味令人沉醉;最动人的是《土家幺妹把你留》,天天快乐文艺队的大姐们身着民族服饰,歌声清甜、舞步灵动,把土家族的热情好客演绎得淋漓尽致;思聪左垅文艺队的《山美水美中国美》歌舞,在激昂旋律里,台下观众跟着哼唱,共同将对祖国的炽热爱意,融入这热闹的祖安乡村。</h5><h5> 若说歌舞是燃情的火,那书法与朗诵便是润心的泉。茶乡文化促进会与诗词楹联书法协会的老师们铺开长卷,墨汁一蘸,笔锋便在纸上流转。这边茶乡文化促进会会长彭运南和主持人肖莉朗诵“高陇赋” 的声音刚起,那边 “国泰民安” 的字迹已初显,墨香混着朗读者的语调,让整个礼堂都静了几分 —— 老人们凑上前看,指尖轻轻划过纸面,像是触摸着家乡的过往与未来。<br> 茶陵县湘剧非遗传承人曾雪红的登台,更是让演出多了几分厚重。她唱的虽是经典选段,却特意融入了乡土气息,那婉转的唱腔绕着礼堂的梁,像是把祖安村的故事都唱进了戏里。台下的老人们听得入了迷,有的还跟着轻轻哼唱,眼角的皱纹里都盛着笑意。<br> 当《祖安之歌》的旋律响起时,台下不少村民红了眼眶。歌里唱的田埂、溪水、炊烟,都是他们朝夕相伴的日常;而《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欢快节奏一落,整个礼堂便成了欢乐的海洋。最后,所有演员与村民起身,手拉手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里,有丰收的喜悦,有对祖国的祝福,更有祖安村人对好日子的满心期盼。<br> 九月的风再次吹过,带着丰收的甜,也带着节日的暖 —— 这一天的祖安村,把最朴实的喜悦唱成了歌,把最真挚的祝福舞成了画,留在了每个人的心底,也留在了这个丰收的秋天里。</h5><br><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9月20日下午于茶陵</h5></div> <h5>摄影:曼童</h5><h5>文稿:林晚同<br>审稿:谭长林 彭运南 <br>编辑:莫莫</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