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南小城太仓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400多家德国企业,占在华德企的10%,其中大约50家为全球龙头,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20家。比如克恩-里伯斯、舍弗勒、慕贝尔、博泽、菲尼克斯等制造业大厂,为太仓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已建成德国中心、罗腾堡风情街等德式配套;连续多年位居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前三甲。2024年太仓人均GDP近23万(上海和苏州大市大概在17万左右)。</p> <p class="ql-block">为深化中德两国的文化纽带与艺术交流,共筑思想交织的星丛图景,由禾世木艺术馆倾力呈现的"2025中德当代艺术邀请展"于9月18日正式开幕。</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邀请到来自中德14座城市的14位中国艺术家与7位德国艺术家共同参与。展品媒介丰富多元,涵盖装置、水墨、综合材料、雕塑、岩彩、油画等。清晰地展现了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间充满张力的共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其突破的媒介实验、先锋的表达语言与澎湃的思辨精神,持续拓展着人类感知的疆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艺术微喷 》托马斯.米歇尔 </p><p class="ql-block">Thomas Michel 80x60 cm 2025</p><p class="ql-block">在创作过程中,墨色颜料在干燥时自然留下痕迹,犹如地貌侵蚀般浑然天成,液态的流动感由此被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语言,这是我在不同载体上实验水墨效果时偶然发现的技法,并参照"版画"(thography)的构词法,将其命名为"水纹成像法"(Hydrography)。这项技法模糊了绘画、素描与媒介图像处理的界限。墨水微料 在胶片上的沉淀会形成类似摄影底片的微观图像,这些图像可作为模板,在这个自然生长与裴化过程创造的虚拟图景中,既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陌生感,又能透露出奇群的热悉性。微观世界与宏观宇宙在此交融,如同投射观者原始心理状态的映画幕。这种创作理念承袭了从凯尔特巨石文化到浪漫主义时期一脉相承的泛神论世界观脉络,在自然启示中探寻艺术的真谛。</p><p class="ql-block">59</p> <p class="ql-block">《年有馀闲 》汤雪村 熟宣 </p><p class="ql-block">22x133 cm| 2021</p><p class="ql-block">《年有馀闲》主要表现对象为鱼,鱼自古有富足有余,悠游自得之意。"年有馀闲"。原语出陶潜诗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此处将"余"更具化为"馀",可指:"除钱"。</p> <p class="ql-block">《风吹草痕》孙梦珂 有机玻璃</p><p class="ql-block">100✕150㎝ 2024</p><p class="ql-block">《春雨后的草地》布面油画 绿松石</p><p class="ql-block">酞青绿 170X130㎝ 2024</p> <p class="ql-block">《通天塔一抄写论语 》陈杭 2022</p><p class="ql-block">桐木 75✕75✕140</p><p class="ql-block"> 作品特别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处境。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展现的顽强生命力,另一方面则是其在碎片化时代所面临的作品通过建筑性的隐喻,呈现这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关系。</p> <p class="ql-block">《框、驯兽、沐浴于主恩之中》 </p><p class="ql-block"> 陈俊丞 松木、亚麻77x120x17cm </p><p class="ql-block">3件 2024</p><p class="ql-block">作品试图构建一个充满异质与历史纬度的场域,提示观者在不同的文化与历史场域间穿梭。</p> <p class="ql-block">《无题 》法比安.科庞拉特 Fabian Coppenrath 纸本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22✕27.5㎝ 2023</p> <p class="ql-block">《花事》朱莉燕 布胎大漆</p><p class="ql-block">46X48X9㎝ 2025</p> <p class="ql-block">方糖.竹 方糖.戏 方糖.空 方糖.春华</p><p class="ql-block">朱莉燕 布胎大漆20✕20✕4㎝ </p> <p class="ql-block">《黎明前 》刘锡龙 雕凿壁画</p><p class="ql-block">320x500 cm2024</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品中一位在断壁残垣中的孩子,反映战乱对无辜孩童的影响,以及这些孩子们对和平的渴望。这个孩子代表了过往沉重的历史,提醒着我们当下和平生活的可贵。</span></p><p class="ql-block">刘锡龙的艺术作品涉及报纸耕贴、水墨、综合材料砼画等,以废墟人物壁画为主要创作形式,近年来在废墟、残塘、无人居往的旧屋创作了众多人物肖像壁画,通过对环境和社区的独特观察,精细的人物肖像描绘,来刻画不同社会角色的面容,传达出人性、记忆与历史的交织感,让观众重新思考城市空间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她》陈希 布面丙烯 20X20㎝</p><p class="ql-block">2024</p> <p class="ql-block">《童话》 盛馨逸 云肌麻纸</p><p class="ql-block">天然矿物色 60×80㎝ 202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市》 盛馨逸 云肌麻纸</p><p class="ql-block">天然矿物色 120X90㎝ 2022</p> <p class="ql-block">《UNDER COVER 》 <span style="font-size:18px;">克罗 CROW</span></p><p class="ql-block">玻璃印刷 60x100 cm 2025</p> <p class="ql-block">《花开了 》廖原野 布面丙烯</p><p class="ql-block">60✕80㎝ 2022</p> <p class="ql-block">《星海.珊瑚》 廖原野 布面丙烯</p><p class="ql-block">120✕80 2023</p> <p class="ql-block">《景观》周浩南 灯箱-透明簿膜打印 LED背光电源 72X52㎝ 2024</p><p class="ql-block">作品构建出一个围绕撑伞神秘女子的超现实梦境,邀请观者步入弥漫想象与不确定性的静谧世界。</p> <p class="ql-block">《遮面周浩南 灯箱-透明薄膜打印 LED背光电源 47X40㎝ 2024</p><p class="ql-block">作品以双重图层的巧妙并置:表层展现闭目的人脸,底层则呈现透明的手部形态。这种独特的视觉构造让我们得以窥见常态下不可见之物,深刻探讨了隐匿与显现之间的微妙界限。</p> <p class="ql-block">佤族织锦 中国 云南省 西盟县 </p><p class="ql-block">低族纺织技艺历史悠久,其织锦运用织布机的始祖﹣﹣跪织机织成,反映了低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耕织劳作、宗教习俗等社会生产活动,是佤族人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之一,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苗族刺绣绣品 中国 贵州省</p><p class="ql-block">作为"无字史书"的苗绣,其繁复精妙的绣片是对大自然的艺术再现,更是苗族女性表达思想的天然媒介。它取材自对天、地、人、神、植物、动物等自然万物形态,也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民族情感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桑德拉.普利纳 Sandra P</p><p class="ql-block">左《飞翔的丘比特》彩色冲印| 70x93 cm |2024</p><p class="ql-block">中《费尔迪南多.美第奇》</p><p class="ql-block">彩色冲印 70x87 cm 2024</p><p class="ql-block">右《维纳斯与阿多尼斯》</p><p class="ql-block">彩色冲印 | 70x93 cm | 202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lina</p> <p class="ql-block">传统艺术的评判标准明确:画得像不像?技法好不好看?构图美不美?当代艺术则基本抛弃了传统设定的艺术美学观,倾向于挑战观众的思维和生理极限,甚至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家们通常使用多样化的媒介和方法,表达对社会、政治、身份、科技和环境的关注。作品常常充满争议性、荒诞感或开放性解读,需要受众放下“像不像”的执念去感受艺术家传达的思想本质,要主动参与到作品的解读中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思考和感悟,赋予作品不同的意义。即使看不懂,既来之、则安之,多看几遍,慢慢领悟,混混点,发发呆,看个热闹,也是放松,大有裨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