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首忆芳华—时光深处

新华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的时光,仿若一条悠悠长河,从青葱年少流向白发苍苍。“同学”,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承载着一生的缘分与情谊,是岁月馈赠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一张录取通知书,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命运交织的大门,让我们相聚在扬州中学初一(3)班。在那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里,我们一同编织着绚丽多彩的青春梦。课堂上,高先生以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宏大意境,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风雨欲来的紧张氛围中,感受文学的魅力;焦先生幽默风趣的数学讲解,那句“大江大河都过来了,阴沟里不能淹死了”,既提醒着我们答题要细心,又给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了许多欢乐;李先生用纯正的伦敦音朗读英语,带我们领略异国语言的美妙韵律 。教室中,琅琅读书声此起彼伏,那是知识的音符在跳跃;操场上,矫健的身姿尽情奔跑,挥洒着青春的汗水;阶梯教室里,高举的右手似一片林立的森林,彰显着我们求知的渴望;图书馆内,同学们在古今中外的文学海洋中,充实着精神世界。课余时光,足球场上的激烈角逐、乒乓台前的你来我往、游戏时的欢声笑语,还有初次学骑自行车时的跌跌撞撞,都成为了成长路上最美的风景,我们在快乐中肆意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友谊。</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初一(3)班最早的合影照片,时间定格在1969年年初。照片里,扬中的校园静静伫立,年轻的我们笑容灿烂,眼神明亮,那是属于青春最美好的模样。六十年前的扬中校园,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照片中的校牌上书“扬州中学革命委员会”诉说着哪个不寻常岁月的故事。同学身后,扬州中学校园内这座近百年的标志建筑树人堂清晰可见,那是学校集会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总爱踩着梧桐叶,听着脚下发出的“沙沙”声,慢悠悠地走向教室。每一片落叶,都像是时光的书签,标记着我们成长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毕业时所得到的毕业证书,扉页上书“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紧随其后的“三忠于”“四无限”誓言,如同一枚深刻的时代印章,镌刻着一个特殊年代的集体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张证书早已超越了学历证明的本意,成为一段历史的实物见证——它记录了一个民族在探索路上的波折,也珍藏着一代人的青春与信仰。</p><p class="ql-block"> 刘树人同学提供原件</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初,时代的浪潮将我们推向不同的方向。我们怀揣着理想与激情,奔赴农村、农场。在那广阔天地间,留下了无数艰辛却又难忘的足迹。农忙时,半夜起床摸黑拔秧,困意与疲惫席卷全身;烈日下,在棉花田里喷农药,刺鼻的气味让人喘不过气;大雨中,在水稻田里疏沟排水,雨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打谷场上,挑灯夜战,从黑夜干到天明。农闲时,步行数十里,在冰水中割芦材,双手被冻得失去知觉;在刺骨寒风中修渠挖土方,寒风如刀,割着我们的脸庞。但这些磨难没有打倒我们,反而让我们更加坚韧。后来,我们又各自踏上新的征程,走进课堂继续深造,走进军营保家卫国,走进工厂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为了共和国的坚实建设者。</p><p class="ql-block"> 沈新华同学提供原件。</p> <p class="ql-block">  任光雯同学提供原件</p> <p class="ql-block">  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裹挟着我们的青春与梦想,奔涌向前。同学毕业后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每逢整十年,同学们都会返回母校聚会。</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是一段不短的时光,足够让青涩褪去,成熟浸染。当同学们再次踏入母校的大门,脚步不自觉地变得缓慢而又忐忑。曾经熟悉的教学楼,在岁月的洗礼下,似乎有些陈旧,但那一抹抹记忆却愈发清晰。看着操场上追逐嬉戏的学弟学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曾经的同学,脸上多了几分沉稳,却也难掩重逢时的激动。大家紧紧相拥,拍打着彼此的后背,笑着,闹着,曾经的点点滴滴在欢声笑语中被重新拾起。二十年的时光,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无法冲淡那份浓浓的同学情谊。</p><p class="ql-block"> 1989年,41位同学,毕业二十年回扬中,在树人堂前合影。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高安德,数学老师焦问清,英语老师李菲华参加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89年毕业二十年回扬中.</p> <p class="ql-block">1989年毕业二十年回扬中。</p> <p class="ql-block">1989年毕业二十年回扬中.</p> <p class="ql-block">1989年毕业二十年回扬中。</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代表去扬中看望敬爱的班主任高安德先生和师母。</p> <p class="ql-block">1989年毕业二十年回扬中。</p> <p class="ql-block">刘树人同学提供原件。</p> <p class="ql-block">刘树人同学提供原件。</p> <p class="ql-block"> 记住这美好的一瞬</p><p class="ql-block">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九年,十月一日。当年初一(3)班的四十三位同学,在阔别二十年后,又相聚在母校﹣﹣省扬中的大门前。聚会是短暂的。八小时之于二十年,真正是一弹指、一瞬间。但,这是何等美好的一瞬!或许正因其短暂,而将成为永恒。有谁能说,时间老人的手,可以拂去这次重聚留在我们心底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从母校的门口踏上各自的人生之旅。带着童稚,步履匆匆,甚至没有互相告别。如今重逢,红润、细腻、单纯、天真都已不属于我们,握手,问好,竟是熟悉而又陌生。然而,仅仅片刻的迟疑,我们又由陌生变为熟悉﹣-"同学"这个称呼,是那么亲切,又那么神奇,两个字,为什么就填补了二十年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我们回顾二十年来的人生历程。二十年了,我们还自称"是初一(3)的",而不说"是初三(3)的",好像我们还是当年的我们。我们应该继续同学,继续在一起做功课,踢足球,跳牛筋,划"三八线"……逝去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不知当年离校时留下的学业未竟的怅惘情绪,是否已从这瞬间的重聚中得到了慰藉?</p><p class="ql-block"> 命运为我们安排了不同的归宿,我们又时时在和命运抗争。如今我们都年近"不惑",可能有采撷人生果实的喜悦,但是否也有工作的疲惫和烦恼,为社会的复杂关系而困扰、焦躁?我们需要追求,我们也需要宁静。跳舞时的羞涩,猜谜时的情趣,同学之间无猜无忌,仿佛唤醒了我们已眠的童心。能否说,这瞬间的重聚,使我们负重的心灵得到了轻松、得到了解脱?</p><p class="ql-block"> 老师也来了。有了当年的老师,不是才更真切地感到我们是同学?看着老师的白发,我们的心情难以言说。你们的教诲,我们都还记着;我们的往事,你们竟还记得!我们有许多怀念,有几许愧疚,借这瞬间的重聚,正可以诉说对你们的深深的敬意。师生之情,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看,有七位同学不是已经承继了你们的事业?能否让时间"定格",用长绳系住白日?别情还没有说完,勉句才刚刚开头,方聚首又何忍挥手道别!但是,这弥足珍贵的一瞬也够了。比如漫长的人生跋涉有了惬意的小憩,再收拾行囊,重整征衣,瞻望前途,岂不是身轻足捷,意共云飘?正由于二十年的阔别,这八小时聚会的情谊才那样浓,那样深,那途醇,那样使人思念到永远。</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从东方来,从南方来,从来的地方来,我们还有在西方的同学,在北方的同学,能来的,人来了,没的能来,心来了,明天,我们又到东方去,到南方去,到去的地方去,留下了寻踪的地址,留下了真诚的祝愿,留下了一片深深的情意。同学呵,让我们永葆着,对美好瞬间的记忆,让我们珍藏着,下一次聚会的希冀!</p><p class="ql-block"> 刘树人同学提供原件。</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过去,再次回到母校,白发已悄然爬上了鬓角,眼角的皱纹也愈发明显。脚步变得有些蹒跚,心情却依然澎湃。站在曾经的教室前,透过窗户,看着里面摆放整齐的桌椅,仿佛还能听到当年老师的谆谆教诲。曾经的校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建筑和设施,但那些承载着青春记忆的角落,依然保留着。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回忆着当年的趣事,时而欢笑,时而沉默。三十年的岁月,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这份同学情谊,也让我们更加感慨时光的无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98年,42位同学,毕业三十年回扬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2年10月29日,参加扬州中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活动。</p> <p class="ql-block">2004年4月17,在市政府二招,欢迎胡功笑同学回国。</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后,我们再次相聚在母校。走进校园,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我们漫步在校园的林萌路上,抚摸着那些古老的树木,感受着岁月的痕迹。曾经的宿舍,曾经的食堂,曾经的图书馆,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同学们坐在一起,更多的是安静地倾听,倾听着彼此这些年的经历,倾听着岁月的故事。四十年的时光,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对这份同学情谊有了更深厚的眷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08年10月3日,36位同学,毕业四十年回扬中。</span></p> <p class="ql-block">2008年10月3日,毕业四十年回母校</p> <p class="ql-block">  2009年3月8日,下放滨淮农场的同学,四十年后在扬州石塔宾馆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4年4月7日,同学们在世业洲公园聚会。</p> <p class="ql-block">  2015年7月7日,应老同学顾风,字大风,号风父的邀请,扬州中学68届初一(三)的部分同学来到扬州美术馆参观《翰墨春秋》扬州城庆2500周年顾大风主题书法展。参观书法展也为同学们的相聚创造了机会。</p> <p class="ql-block">  2015年,同学们聚会在高邮老城。</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同学们现身在仪征红山樱花会。</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16目,陈园聚会。</p> <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21至22日,无锡拈花湾。毕业五十年联谊会。</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21至22日,无锡拈花湾。</p> <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21至22日,无锡拈花湾。</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半个世纪的时光,再次回到母校,心中满是感慨与唏嘘。校园里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曾经的青春年少,如今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我们坐在校园的长椅上,看着夕阳西下,回忆着这漫长的一生。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过往的怀念,曾经的好友,紧紧握着彼此的手,眼中满是泪水,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个拥抱。五十年的岁月,让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同学情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18年9月30日,毕业五十年,27位同学在扬中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30日下午,同学们在仪征园博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9年6日22日,部分同学在上海参加平常心象刘树人同学书法作品展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  因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扬州中学68届初一(3)班级的同学聚会按下了暂停键。2022年10月,同学们以本地游方式补上今年的班级聚会活动。10月29日,二十多位同学和家属共赴本市北郊新开放的“扬州北湖生态湿地公园”进行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春回大地,正是人们出游、聚会好时节。在大庆、建国等同学的精心策划组织下,扬州中学68届初一(3)班同学海天佳境春游聚会活动在高邮进行。</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8日上午,同学们首先来到了高邮湖滩郊野公园,观赏湖上花海。</p> <p class="ql-block">  游玩湖上花海后,中午同学们在高邮参加袁建国同学七十寿宴。</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21日,扬州中学68届初一(3)班同学们和扬中老三届下放农场的部分同学欢聚在扬州美术馆,参加纪念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顾大风《广陵潮》主题书法展活动。</p> <p class="ql-block">  公元2025年9月27日,1968届初一(3)班的28位同学,跨越六十年的时光长河,如约相聚在扬州中学。当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曾经的树人堂、操场、图书馆,一草一木都那样熟悉,曾经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我们的笑声依旧爽朗,情谊从未改变,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看着彼此熟悉又略显沧桑的面容,曾经的年少轻狂已被岁月沉淀为成熟稳重,曾经的青涩懵懂已化作如今的从容淡定。但那眼中闪烁的光芒,那发自内心的笑容,诉说着六十年的分别与牵挂,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尽的感动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拍照片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能有拍照的机会,留存一张照片更是非常难得的。然而岁月无情,这些留存下来的珍贵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泛黄,甚至出现了斑点。它们仿佛在提醒着我们,那些曾经的同学们已经老去,那些辉煌的岁月也已远去。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仿佛那些珍贵的记忆也在一点点地消逝。</p><p class="ql-block"> 然而,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AI修技术它穿越时光的壁垒,将那些被岁月侵蚀的照片重新修复,让同学们年轻的英姿再次展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的同学情,是岁月里的永恒之光。它穿越时空的隧道,历经风雨的洗礼,愈发璀璨耀眼。让我们将这份来之不易的重逢,这份深厚的情谊,小心珍藏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无论未来还有多少个春秋,无论人生道路上还有多少挑战,这份同学情都将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心灵的慰藉,直到永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