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富锦这个名字,是从当兵开始的。我的班长就是从富锦入伍的,而我的连队,班长的同乡还有许多,“富锦”就在我脑海里扎了根。那时叫富锦县,现在可能升级为县级市,归属佳木斯市。<div> 富锦位于佳木斯与抚远之间,是这次佳木斯-抚远之行的必经之地,在此处落个脚,看看老班长和战友们的家乡是啥样,何乐而不为?</div><div> 富锦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北临松花江,南拥万亩良田。得益于丰厚的水资源,这里不但盛产大豆玉米,还有一望无际的稻田。见著于央视的稻田画,就在距市区不远的一个乡镇,如今已是富锦著名的打卡地和风景区。 </div><div> 这天一早,我们打了个出租车前往稻田画景区。跟司机谈好,60元往返。到达景区时刚8点,尚无游人。蓝天下,稻田如绿色地毯铺展开来,一望无际。画在何处?须登上观景塔方能一睹容颜。如何画成?乃是以不同品种水稻作为“颜料”,在这绿色“画布”绘成。细细看去,颜色有五六种之多。书写在大地上的文字和图画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div> 富锦不仅是个大粮仓,还富有文化蕴涵。如这座红色雕塑在火车站及市区多个广场都能看到,稻田画也有表现,当是富锦的象征。雕塑总体造型如钟,给人以厚重之感。细看又象是个“富”字,可见用心良苦。早晨遛弯,漫步市政广场。广场前巨大的石屏,上书“天下富锦绣中华”,将“富锦”二字嵌入,与“天下”“中华”无缝衔接,妙不可言。又来到江边,步入松花江碑林公园,园内建筑一派古建风格,正门内有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大幅横屏,回廊陈列着本地人士创作的抗日诗词,文气、正气扑面而来。 说到富锦的文化味儿,富锦博物馆是一个有意思的存在。其建筑是座天主教堂,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兴建者为奥地利人。四五十年代被反复挪作它用,2008年整修为博物馆。在这偏远的小县城,会有这样一座西式建筑,的确有点出人意料。<div> 那天我慕名而来,从下榻酒店步行四五里始达。走近大门,发现开馆时间为周一到周五,而这天是周一。门没有关,我不甘心,试图进去看看。后边有一人叫住我:“今天不开馆,门上不是写着吗?”那人说。“我看到了,但大老远就奔着它来的。”我答道。当那人知道我来自大连时,对另一位可能是工作人员的人说:“让他进去看看吧。”不用问,说话这人正是博物馆馆长。就这样,我被“特许”进馆参观。</div><div> 在这个不大的博物馆转了个把小时,对富锦有了更多了解。位于三江平原的富锦,于明代被纳入版图,1909年正式设富锦县,村屯45个,人口近万,是松花江下游唯一重镇,并建有方方正正的城池。之前富锦名富克锦,意为“开创”,此名甚有气势。今天的富锦,仍在继续开创进取,阔步迈向新时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