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华师深耕教育沃土、赋能领航共探育人路径——楚雄州2025年骨干校长第三期培训简讯

王志明

<p class="ql-block">  撑一支梦的长篙,向丽娃河更远处漫溯;漫步华夏路上,向教育的最深处探求。上海,是长江与东海的交汇之地,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和中国现代化教育的高地。来自楚雄州各县市的90名领航校长、骨干校长相约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为期5天的集中研修。</p> <p class="ql-block">  9月20日的两场讲座,为参训校长们奉上了思想盛宴,带来了宝贵的知识启迪与心灵触动。</p> <p class="ql-block">  上午,上海市洛川学校陈安校长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校长变革领导力:引领学校蜕变转型的智慧》的精彩讲座。陈校长围绕“察变、谋变、聚变、裂变、权变、激变进而到蜕变”七个关键词,为我们详尽讲解了“领导力”变革的核心。 就“校长”角色而言,“价值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学校变革领导力”等观念,在赋予校长新能力或新动能的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的转型与变革,引发了一波波改革浪潮。可以说,它们不只是一些特定时代语境内和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与“新观念”,更代表了时代教育改革的“新思潮”与“新方向”。若进一步聚焦和深入,可以发现,所有的校长领导力都与“领导”的内涵及其理解有关。在这个意义上,作为“领导”的校长,就是“引领本校师生朝着某一方向前行的人”。由此,校长的引领力,即“能否引领”“如何引领”“在多大程度上引领”等,成为衡量“校长变革领导力”的关键之所在。在推动学校转型与变革的大背景之下,这种“基于引领、围绕引领、体现引领、为了引领”的领导力,就是校长的“变革引领力”。讲座结束,总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我们只有勤思善悟、提升学习力,践履笃行、增强改革力,才能彰显在学校中的引领力。</p><p class="ql-block"> 早上的讲座由骨干二组段发兵、唐建荣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9月20日下午,培训由骨干二组郑继飞、李鑫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教师培训部副主任、工程师陈倩倩作《AI赋能教育日常管理》的专题讲座。讲座伊始,陈倩倩教授以 “教育 1.0 到 5.0” 的演进脉络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对课堂形态、教师角色、教学评价的深刻重塑。她强调,数智化不是取代教师,而是重塑教育温度。教育5.0时代的核心在于“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需依托 AI 技术实现五大突破:差异化教学精准触达、个性化学习路径定制、精细化管理效能提升、数据驱动教研升级、智能化服务场景拓展。陈老师从智能体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析了智能体与大模型之间的核心差异。她不仅详细阐述了智能体的运行路径,包括感知环境、自主决策、主动行动及持续学习等关键环节,还着重强调了智能体在教育领域中的独特价值与巨大潜力,为参训教师厘清GenAI赋能智能体开发的理论基石。培训过程中,陈老师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场景案例相结合,生动展示了智能体在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教学场景中的实际应用。她重点介绍了豆包、智谱清言、元宝等智能体工具,并指导学员进行实操训练,通过“设定角色-编写提示词-调用插件-调试发布”的流程,指导学员搭建专属智能体,实现个性化辅导、自动化任务处理、学情分析等实用功能,特别是利用扣子平台的工作流设计和插件商店快速创建具备特定教学功能的智能体,让AI技术成为教育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 为让抽象理念落地,陈教授现场演示了Get笔记、DeepSeek、Kimi、即梦 AI 等工具的实战应用——从教案设计的秒级生成,到微课制作的智能优化,再到学情诊断的精准画像,每一项演示都引发参训教师的阵阵惊叹。</p> <p class="ql-block">  行远应自迩,踵事以增华。今天的讲座虽然结束,但思考仍在继续,愿每一位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相信只要我们教育人紧跟时代步伐,找准定位、戮力同心,向美而生、择善而从。更高水平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我们共同期待接下来更加精彩的培训篇章!</p> <p class="ql-block">  学员学习感悟分享一:</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聆听了上海市洛川学校陈安校长主题为《校长领导力和学校品牌建设》的讲座,受益匪浅。这场讲座很有深度,让我深刻感受到,教育转型不仅是技术或方法的更新,更是一场从理念到文化的系统性变革。尤其是从依赖生源到发展学生的逻辑转变,很有启发性!听完这场讲座,我最大的启发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不是靠生源竞争,而是靠学生发展的质量。作为管理者,在生源薄弱的情况下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要重视以下几方面:一是更新办学理念,把“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让学生能找到成就感;二是要推动教师观念转变,让教师团队从“教知识”转向“育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要结合学校历史特色,设计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打造差异化品牌。</p><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才能在教育路上紧跟时代步伐,不负使命。</p><p class="ql-block"> (骨干二组 杨有保)</p> <p class="ql-block">学员学习感悟分享二:</p><p class="ql-block"> 陈倩倩教授用辩证的关系,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在Ai时代,教师的专业价值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以新的形式得以凸显,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最终把关人。他们需要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审慎的评估、筛选、修订和整合。教师的核心是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体验。AI工具解放了教师在资源准备上的时间,使其能更专注于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如何组织课堂互动,以及如何给予学生更具个性化的指导和情感支持。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陈教授指导大家如何使用豆包来生成工作总结,如果做会议记录;秘塔AI搜索如何写论文,分析校园安全报告,形成PPT。</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授课,干货满满。我们学到的,不仅是AI前沿的理论知识、宝贵的实践经验、开阔的教育视野,更有那份被百年学府浸润的教育情怀、被“求实创造、为人师表”校训砥砺的职业精神,以及在自主探索中被唤醒的内生动力。作为校长,肩负着引领一方教育发展的重任。我们需要把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所学、所思、所悟,化作点点星火,在各自岗位深耕,以不负这次学习赋予我们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骨干二组 李佳伟)</p> <p class="ql-block">图片:王家宝 骨干二组</p><p class="ql-block">文字:王志明 骨干二组</p><p class="ql-block">审核:张春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