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渔火

蓝桥

当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绸布,缓缓漫过洱海的碧波,渔火便从水波里醒了过来。它不是突兀的亮,是顺着风的纹路、浪的褶皱,一点点渗出来的暖,渐渐成了夜的灵魂——将千里烟波晕染成一轴流动的诗行,连空气里都飘着细碎的浪漫。<br>  这渔火从不是孤立的光点,是与天地景致相拥的精灵。你看它是从天而降的万颗星星,刚触到水面,就把月光揉成了碎银,银辉裹着灯盏的暖橙,在浪尖缠缠绕绕,每一次起伏都像在说悄悄话;又看它是起舞的火龙,借着清风的力道在波涛间舒展腰肢,月光是它素白的伴舞裙,涟漪是裙摆扫过的痕迹,每一次闪烁都似天地间最轻柔的乐章,连涛声都放轻了脚步,怕扰了这片刻的雅致。 渔火的诗意,藏在动静交织的每一寸时光里。渔船像归巢的候鸟,载着灯笼的光,慢悠悠驶向深海——万点灯火随波晃着,像夜空中游弋的星群,偶有一两盏离得近了,光与光便碰出细碎的亮,像极了渔民指间夹着的烟火星子。划桨的声响轻叩水面,“吱呀”一声,又“吱呀”一声,混着浪涛的低语、远处村落里飘来的犬吠,渔火就成了这自然交响的视觉注脚——你望着那点暖光,仿佛能听见渔网撒向海面时“哗啦”的脆响,能看见鱼群被惊动时,尾鳍扫过水面的银光,正映在灯影里晃荡。<br>  那一刻,渔火早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了。它是连接人与海的诗意纽带,是渔民掌心的温度,是海浪心里的惦念。它看着渔民亲吻海浪的汹涌,把果敢揉进每一次挥桨里;也映着满载而归的笑声,让咸涩的海风都裹了甜——网兜里的鱼蹦跳着,鳞片在灯下闪着光,像把星星都装进了船舱。 <p class="ql-block">  更动人的,是渔火里裹着的柔情。村头那棵老古树,枝桠伸得老远,剪影落在水里,成了最稳的航标——渔民望着那团黑,就知道家的方向;屋檐下的灯盏亮着,是妻子把牵挂拧成了光,每一次闪烁都像在喊:“回来啦?” 月光下,渔火与村落的灯火遥遥相望,光与光碰在一起,就成了千年未变的守望;夜风里,渔火的微光裹着鱼鲜的气息,飘得老远,把 “人间海上的壮歌” 唱得温柔绵长。</p><p class="ql-block"> 它没有枫桥渔火的愁绪,不叹“月落乌啼”,不忧“夜半钟声”。它只以星星般的璀璨,把洱海的夜染得暖;以火焰般的热忱,把渔民的日子照得亮。你站在岸边望,会觉得每一盏渔火都是一句诗,连在一起,就成了最动人的画卷——让每一眼凝望,都成了与浪漫的不期而遇,让每一次呼吸,都裹着洱海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