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秋色染木屋

雪流木

<p class="ql-block">长白秋色染木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说“风流”债是不能欠的,其实“风景”的债也是不能欠的。我仅仅欠了长白山锦江木屋村两年的关于风景的感情债,就已经内心不安了。两年前的那个秋天,在长白山的深处,锦江大峡谷的下游,秋色浸染的一座座小木屋是多么的令我惊异,又是多么的让我难以忘怀。一直想好好写下来,把拍摄的照片发出来,却一直拖到今天。不知两年后的木屋村可好?我所住过的那家主人邹吉友兄弟你可好啊?整整两年,今天让我用回忆来偿还这份风景感情的债。</p> <p class="ql-block">长白山是关东第一山,一座具有崇高地位的神山,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北方许多民族的发祥地之。之所以具有神圣的地位,源于她的灵性,超自然的能量,变幻莫测的“面貌”。不必说天池的秀美和诡异,也不必说锦江大峡谷的壮观和深邃绵长,更不必说三仙女传说的神秘,就这座神山的奇峰、怪石、温泉、古树、清溪,就足以令人向往,再有四季变幻的色彩,美到令人窒息。至于森林中的民俗文化,诸如锦江木屋村,就是这美丽风景画幅中的人文色彩。</p> <p class="ql-block">那日是与友人同行,在参加万达长白山度假区论坛后,乘漫江镇派来的车子去镇上。简单用了餐,镇领导要安排住宾馆,我们则坚持去木屋村住农家。见我们一再坚持,两位书记副书记便亲自送我们到锦江村。走进这座深山中的小村,已是傍晚十分,见群山围着一处不大的山坳,黄昏的色彩投射到山林中,留下淡淡的余辉。山林静静的,围着那30多幢有些残破的建筑,就像小心地保护着一群耄耋的老者。小村的炊烟已经很低,看不到几处有暖意和生气。来到一户可接待吃住的人家,那院落就像一个木材堆料场,到处是木柈子,原始的犁地的农具,靠在墙根休憩,屋檐下和窗户边挂着烟叶和收获的农产品,一只狗警惕的看着客人,却也知趣地缩在窝里,不敢吠叫,时不时还溜出来看看热闹,许是寂寞使然吧。乍看房屋,似与关东乡间建筑没什么不同,细细打量,方觉出这种原木、木板和泥土混合的建筑并非典型的森林人家,而是介于北方山林民族的木刻楞房屋和农耕民族的泥草房之间的建筑形式。最令我想不到的是这些房屋的屋顶上全由木片瓦覆盖的,这在我对于森林民族建筑的了解中还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  主人邹吉友夫妻俩热情接待了我们,火炕已经烧热,崭新的被褥早铺在炕上。闲聊间,主人告诉我,木屋村建于1937年,目前还保留着30多座木屋,这些木屋是当年长白山的先民开疆拓土、生产、生活自发形成的小小聚落。木屋村的房子主体是全木结构,带有凹槽的粗壮原木互相咬合构成房子的木墙,黄花松木被利斧劈成几十厘米见方的木瓦片铺满屋顶,再选用空心老树的树干做成木烟囱。为了御寒,当地人在房子建成后要在木墙外涂上一层泥土。当地人传统的生活用品也是全木打造:木盆、木碗、木勺子、木桌子,甚至连花盆也是由木材凿刻而成。邹吉友说,村里现存最古老的木屋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很多木质的生活用品也传承了数十年。曾经有朋友告诉我,这里不远处有一座更加古朴的木屋,与金日成在长白山抗日活动有关,更与杨靖宇在南满的抗联有关。</p> <p class="ql-block">  我原以为木屋村是满族人留下的,没想到却与长白山满族的文化联系不大。只有那屋子的形状和外面的空心木烟囱还像是继承了满族的建筑传统。北方山林民族建筑往往是那种木刻楞、桦木屋、桦树皮的撮罗子;农耕民族则是下土上草,中间木架、木门窗的泥草房。其实,这也是变化的森林文化之一,符合人类居住文化发展的规律。邹吉友告诉我,有位民俗学家经常来这里,说这个村子建筑是历史见证,对于研究长白山历史文化有很高的价值。我问:“这里30多幢房子像是大部分都扔弃了,为什么村子没有几户人家?”他说:“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山沟里,都到城市生活了,有些老年人也被接到城里看孙子了。要不是这几年总来旅游的,木屋村也就没了。为了接待游客,也为了民俗专家的愿望,镇领导叫我们继续住下去,搞好旅游接待,发旅游财,也为保护长白山民族文化做些贡献。”我问:“来旅游的多吗?” 老邹说:“这几年,村里陆续建起了几户农家乐和民俗旅游合作社,每年都接待许多研究者和摄影发烧友。就连一些著名的演员和主持人都来过这里,你看我们墙上的照片,那个就是鲁豫。”</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早看到照片,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看到了照片上的美景。我问:“这些照片在哪里拍摄的?”他说:“在村子外面的二道江,那里景色非常好,明天起早我带你们去看看。”说到此,我说可以帮你们做点事。旋即给北大博雅旅游规划院刘丽艳打了电话,他们正在做吉林省旅游总体规划,现阶段正在调研中,我告知这里的信息,吉林省旅游局尚未了解这一资源,听我介绍后同意加入全省旅游总体规划。</p><p class="ql-block"> 暖暖的火炕上,一夜睡得香甜。</p> <p class="ql-block">  早起,天色还未透亮,主人驾驶一座小四轮农用车,载着我俩向大山深处驶去。一路坎坷难行,但一路无比兴奋。此刻的长白山已是层林尽染,行走在林间,仿佛进入万花筒,色彩斑斓,染得心儿都醉了。远处听得潺潺流水声,杜鹃起初叫的单调,不一会儿就唤来百鸟合唱。前面就是二道江,属锦江与支流两水汇合处,前不久锦江刚刚发过大水,河滩到处是淤泥,沿途的河岸美景不复,但对面岩崖高耸,石峰峻峭,远处江湾逶迤,山林倒映,十分美丽。我们的到来惊扰了野鹤,而江鸥则起起落落寻觅着江中的猎物。寂静的山林但闻婉转的鸟鸣和潺潺水声,好一派北国山林景象,也很像一幅山居幽明图。</p> <p class="ql-block">  回程,我们干脆弃车步行。为的是细细欣赏沿途的美景。那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桦树叶、翠绿的柞树叶、黄绿交织的核桃楸叶子;那桦树干的洁白、紫椴和核桃楸的深灰、杨树和水曲柳的灰白、槐树的深青、青楷槭的淡绿......以及许许多多不知名的森林植被交相辉映,色彩绚烂,如油画、似彩锦,不,就算最高明的画家和最有名的织女也完不成大自然如此的精美杰作!</p><p class="ql-block"> 就要进村了,我却被村口的小水塘吸引了。只见一对白鸭在野花和野草掩映的水边静静梳洗打扮,那情境令人怦然心动,堪称绝美的一处风景。</p><p class="ql-block"> 村口望小村又是别一副画卷:</p><p class="ql-block"> 荒草萋萋围小村,炊烟袅袅入森林。田园寂静牛羊少,只见空山不见人。</p><p class="ql-block"> “静”、“幽”就是木屋村清晨最真实的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