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东北游——蓬莱仙阁

净湖水

<p class="ql-block">  蓬莱,一个美好而又古老的名字,一处充满着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令人为之神往的胜地。蓬莱阁位于山东省蓬莱县西北1.5公里临海的丹崖上。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9月20日上午8点来到了烟台蓬莱仙阁。蓬莱仙阁门票80元,70岁以上老人免票。</p> <p class="ql-block">  蓬莱仙阁,在山东半岛北端蓬莱县城北丹崖山巅。下临渤海海峡,隔海与庙岛群岛相望。</p> <p class="ql-block">  蓬莱仙阁以其丰富的神话传说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相传吕洞宾、铁拐李等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凭借各自宝器凌波踏浪渡海而去,这一传说为蓬莱阁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弥陀寺在南部山下,是一独立建筑。</p> <p class="ql-block">  蓬莱仙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扩建和改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建筑群包括龙王宫、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弥陀寺和蓬莱阁主阁等六大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占地面积达32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唐槐是开山建阁时留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它铁干虬枝,绿萌如盖。唐槐每年春天发芽,较其他槐树迟一个多月,而深秋时,其他树木落叶后,它却仍然叶绿果实,实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在蓬莱阁主阁的阁底正门悬挂的横匾“蓬莱阁”,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字写得雄浑有力,刚健俊朗。</p> <p class="ql-block">  阁内有八仙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前院弯处,有一块草书体“寿”字碑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寿”字是五代时道人陈抟老祖写的,看起来遒劲有力,潇洒飘逸。它的另外特别处在于草写的“寿”字竟由“富、费、林”三字组成。据说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长寿”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八仙传说壁塑</p><p class="ql-block">八仙过海传说源于蓬莱阁。清朝阁藏招子庸大幅壁画,毁于甲午之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壁塑分为八仙赏牡丹、八仙造桥、东坡访八仙、八仙过海、八仙斗龙王、八仙祝寿6组故事,壁塑面积70平方米,有97个人物。八仙美传,家喻户晓。瓯塑佳作 栩栩如生,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锦云创作。</p> <p class="ql-block">  阁内现存历代碑刻二百余方,翰墨飘香;阁外海天一色,云雾缭绕,形成了独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卧碑亭,以亭内有苏轼《书吴道子画后》、《海市诗》 横幅碑刻(卧碑)得名, 亭内另有清代龚葆琛联语碑刻。</p> <p class="ql-block">阁上四周环以明廊,供游人远眺。</p> <p class="ql-block">  普照楼,义名灯楼,原为夜间行船用的标灯,始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1958年重修、它与宾日楼、吕祖殿共同组成仙境蓬菜的特征性标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避风亭原名海市亭,系轩亭建筑,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府严泰修建,因有神奇的避风效果,遂被今名替代。亭内有嵌壁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董其昌、清代施国章等诗文刻石,堪称稀世墨宝。</p> <p class="ql-block">  蓬莱仙阁还是秦始皇、汉武帝求仙访药之处。</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是蓬莱阁东侧的“碧海丹心”石刻,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据说,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冯玉祥将军与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等人同游蓬莱。忧于时局的李先生对冯将军说:“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们身上了。”冯将军对蒋介石当局明抗日、暗卖国的做法不满,但又不能明说,只得苦笑。之后,李烈钧先生挥毫写下对联:“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让冯玉祥将军题横幅。冯玉祥略一思索,提笔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感念他的爱国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p> <p class="ql-block">  三清殿位于蓬菜阁东侧,由前殿、正殿组成,正殿为五开间重檐歇山屋面,面积约250平方米。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重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正殿内有塑像三尊,中间是玉清无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天尊,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p> <p class="ql-block">  蓬莱阁创建于北宋嘉佑年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后经明代扩建,清代重修。</p> <p class="ql-block">  阁东部蓬莱水城为我国最早的古代军港之一,负山控海,修有水门,码头、炮台等海港和军事建筑,与蓬莱阁一起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蓬莱仙阁不仅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千年历史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有一座戚继光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1528-1588年),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代抗倭名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出生于戚景通任上﹣﹣山东济宁大运河边鲁桥镇,父亲希望他能继承祖业,光裕后人,遂取名继光。戚景通56岁得子,待继光虽十分钟爱,但管教甚严,嘉靖十二年(1533),戚景通调任大宁都司掌印,6岁的戚继光随祖母回到蓬莱。</p> <p class="ql-block">  他投身沿海抗倭第一线,转战10余年,监造新武器,创造新阵法,创建了闻名遐迩的戚家军,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他令南倭北虏闻风丧胆。戚继光还是历史上卓有建树的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之一,他在戎马倥惚中写成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他的诗文《止止堂集》所收诗文,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留下了“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  他临危受命,勇膺大任,奔赴东南沿海,一举根除浙、闽、粤百年倭患,安定了万里海疆,赢得了万民敬仰。</p><p class="ql-block"> 他奉旨北上,戍守北边蓟镇,御外患,保境安民;平战事,民族共融;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功绩卓著。</p> <p class="ql-block">  创立车营,辎重营。为遏制北虏大规模骑兵冲突,戚继光创立了7个车营。每营配重车128辆及部分轻车,分屯建昌、遵化、石匣、密云、三屯(2)、昌平。平时车、步、骑兵分别训练,定时合营,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又因车营攻战消耗物资量大,特创立3个辎重营。每营配车83辆,随车营行动,保障物资供给,战时环列为城。</p> <p class="ql-block">抗击朵颜</p><p class="ql-block">隆庆二年(1568)十二月及万历元年(1573)春,董狐狸和长昂率部犯关,被明军击退,董狐狸几欲被擒。万历三年(1575)正月,长昂、董狐狸逼迫长秃(董狐狸之弟)进犯董家口。戚继光率明军从榆木、董家二关出师,南北夹击,大败朵颜军,出追至长城外150里,活捉长秃。三月初,迫于明军威势,长昂和董狐狸率亲族240余人叩关请和。此后直至戚继光离开蓟镇后许多年,朵颜部未敢再犯,与明朝和睦相处。</p> <p class="ql-block">  他的壮丽人生不仅因驰骋疆场而英名盖世,而且因笔耕不辍而蜚声文苑。他的著述诗文、刻书活动及文化交游,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中国古代武将中兵儒交融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万历十五年十二月七日(1588年1月4日),一代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故里--蓬莱与世长辞。为纪念他,蓬莱人民修建戚继光故里。</p><p class="ql-block">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p><p class="ql-block">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20蓬莱仙阁景区游览结束,用时两小时20分钟。</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有一个八仙过海景区,我们驱车前往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