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枝的美篇

王美枝

王老师家的石榴是小鸟种的 <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王美枝</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0694632</p><p class="ql-block"> 图片由来:本人拍照</p> <p class="ql-block">  我家门口的小花圃上不知哪年竟长出了一棵石榴。那满树嫩得发亮的叶子与每年长出的小灯笼似的石榴不知给我带来了多少惊喜与欢愉。</p> <p class="ql-block">  每每注视着它,曾经的知识盲区也让我对它的“凭空而降”很是疑惑。我常想:我费心费力地种花养花,它们却“夭折”了,我家没人种石榴,它反而在我的花圃越长越大,年年为我送来了满树的绿阴与红艳艳的果实,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种"榴"榴满枝呀!前几天我粗粗数了数树上的石榴,至少有80多个。这些石榴大小不一,靠墙与枝头的明显比靠近路边的长得大而且光洁。</p> <p class="ql-block">  自从发现了花圃上这棵“来历不明”的石榴,我更加感叹造物的神奇与感恩上天对我的恩宠,感谢它送给我这样的一棵果树,长在我家的花圃上陪伴我、滋养我。</p> <p class="ql-block">  今年秋季开学,我教二年级语文,9月8日那天,我在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当读到这首诗歌的第4节“石榴妈妈的胆子挺大,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孩子们在鸟肚子里睡上一觉,就会钻出来落户安家。”我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原来石榴传播种子是通过动物的啄食,种子随粪便排出再落地生根。我不禁为自己多年的无知哑然失笑。我还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应是有学过这篇课文的,但自己对石榴是这样传播种子的知识却完全不了解,我想可能是当时压根就没读懂吧?</p> <p class="ql-block">  在随后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西沃白板上备课找合适的课件时,我看到好几个课件上课导入都是让学生先自读课文与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另有几个课件是用“小朋友们,你们旅行过吗?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这样的启发式的谈话方式导入。</p> <p class="ql-block">  因自己与“石榴”的特殊“情缘”,上面的导入都不是我想采用的。我怎么导入更有情趣更会吸引孩子主动学习,从而更激发孩子们乐于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呢?我不停地思考。随后联系到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都很聪明可爱,布置要提前预习课文大多数也能做到。但孩子们普遍学习不够自觉主动,不善于发问质疑,也不善于从文中提取关键有用的信息回答问题。晚边下班到家门口,看到门前这棵石榴,我灵光一现,自己独有的导课方式就有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要去学校前我拍了几张门口的石榴照片。一到班上,我就把这些图片传到了课件上。上课伊始,我先让孩子们欣赏老师家门口的石榴图。在孩子们美美地欣赏了图片后,接着我让孩子们猜“老师家的石榴树是谁种的?”孩子们猜是我、我家人,还有的猜是我的邻居给种的,我都一一摇头。紧接着,我询问并检查了孩子们预习情况:大多数孩子是预习了的。看孩子们没一个人猜对,我便补充说,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答案就藏这在篇课文当中,谁现在能猜到?好几个平时很聪明,发言很积极踊跃且语文成绩很好的孩子还是不敢举手。可见,如我所想一致:他们预习是不够用心的,只是完成一些比较机械简单性的标一标、圈一圈、读一读的任务。正当我倍感失望时,平时较少举手发言的李妍同学举手了,她说“王老师家的石榴是小鸟给种的”,我让她说说理由,她竟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得清清楚楚且正确。我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在她的书上盖上了“大拇哥”,同时大大表扬她预习认真会动脑思考,并让全班同学把掌声送给了她。</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用"现在,你们想知道李妍同学是从课文哪儿找到答案?课文还告诉了我们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吗?”过渡。顺其自然地带领孩子们进入读课文等环节……一节课,孩子们学得很是主动积极,我也觉得上得特别轻松。</p> <p class="ql-block">  教完这一课,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庆幸生活中自己与“石榴”有这么一个特别经历。再加上那天备课与第二天上这节课,正是门口石榴还高高挂在树上的时节,所以我又情不自禁对教材编者的用心细致肃然起敬:课文中的事物与时下作物生长时令竟完全接轨,有利于孩子们课前课后去观察去感受……想到了两年前自己教五年级《桂花雨》一课,也是学校操场边上桂花飘得正香的时候……当语文课堂与生活完全无缝衔接真是妙不可言的事呐!</p> <p class="ql-block">  教语文也无疑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有趣有味。我喜欢语文,喜欢中国文字,喜欢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我由衷希望孩子们会因为老师的带领与热爱,也爱上语文,在语文的世界里愉快地探索,诗意地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