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铁脉情深三十载 神朔奋进铸荣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过天晴,办公室的玻璃窗澄澈如洗,阳光穿透云层,在墙面织就一片暖融融的光斑。红底鎏金的“一路同行 一路奋进”八个大字,似有温度般醒目,与窗外神朔铁路上飞驰的CEA1E型24轴电力机车遥遥相望,无声诉说着岁月里的羁绊。每当目光轻触这行字,1995年与“铁脉”初遇的画面便如潮水般涌来,那段怀揣青涩憧憬的时光,在记忆的长河里依旧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5年4月23日,一场青春的奔赴悄然启程。我们因实习提前踏入神朔铁路的前身单位,奔赴32公里外的燕家塔站。彼时,眼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未曾想这一赴,便是三十载春秋相伴。七月的燕家塔站,烈日如火炙烤着大地,尘土随往来车辆飞扬,却挡不住建设者们的热忱。作为神朔线6502型电气集中联锁系统施工的首站,我们与工友们并肩作战五个月,直至岁末寒冬,系统终迎完工。记忆里,纤细的60轨单线在路基上向南北延伸,钢轨泛着冷冽而坚毅的金属光泽;偶尔有“前进”型蒸汽机车拖着长长的“烟龙”穿梭于山谷间,“哐当哐当”的轰鸣与山谷回声交织,成了那段奋斗岁月最鲜活的背景音。彼时的我们,和所有建设者一样坚信,这条承载着“八五”计划重任的铁路,终将向着希望的远方延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6年,神朔铁路正式扛起我国第二条西煤东运大通道的重任,开启能源运输的崭新篇章。从4月到7月1日,短短两个月,我们便完成了朔西站6502型电气集中联锁系统的施工。通车当日,朔西站人声鼎沸,满载“乌金”的列车在内燃机车的牵引下缓缓驶入站台,一声嘹亮的鸣笛划破天际,而后汇入北同蒲线的洪流。挤在欢呼的人群中,望着车轮碾过崭新的铁轨,滚烫的泪水不觉湿润了眼眶——这声鸣笛,是西煤东运的新号角,是青春与梦想碰撞的回响。那一年,75万吨的运量,为这条新生的“铁脉”写下了生动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7年,是神朔铁路通信建设的“启航之年”。架空明线率先架起神木北站与外界的联络桥,随后7×4长途对称电缆与8芯光缆次第贯通,瑞典爱立信程控交换机、北京二七厂模拟调度系统等设备相继落户。技术人员顶着烈日铺设线路,伴着星光调试参数,每一寸线路、每一组数据里,都凝结着汗水与执着。这一年,铁路完成了从蒸汽牵引到内燃牵引的跨越,346万吨的运量,是成长最有力的证明。年末,我们并入神朔铁路运营筹备处;转年三月,电务段设备验收工作展开,“成熟一站、验收开通一站”的细致举措,让15个站点的信号设备顺利点亮,照亮了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999年到2001年,神朔铁路的建设步伐稳健而坚定。桥头、新堡子等站点陆续开通,神池南站完成设备改造,电气化工程奠基起航;全线信号设备统一为6502电气集中信号设备,电气化工程投用让动力系统实现升级;黄羊城装煤线、无线列调等设备启用,华为SDH传输与接入网系统落地,让铁路迈入光网络数字时代。复线建设中,施工部门创新避峰作业,我们动态调整运输方案,DF4B型内燃机车以“3+0”模式牵引列车,稳稳拉开了“提速时代”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2年至2005年,是铁路提速升级的关键时期。复线施工全面启动,14个站点的信号设备年内验收开通;神树塔线路所、神木北站复线集中联锁等工程相继落成,拥有107组电气集中道岔、118架信号机的神木北站,成为全线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动闭塞系统分段开通,ZPW-2000A区间自动闭塞设备投用,为行车安全筑牢防线;微机监测系统全线覆盖,让运营管理愈发规范高效。这一路的迭代升级,让铁路的“筋骨”愈发强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全线复线及电气化改造竣工,电力机车取代燃油机车,开启绿色高效的新征程。TYJL-TR9微机联锁系统升级启动,2007年全面推广的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如同为铁路装上了“智能大脑”,调度效率大幅提升。2008年,传输系统速率升级至2.5G,双路由保护光缆网络织密通信安全网。技术的赋能,让运量持续攀升:2005年突破5000万吨,2008年达到8000万吨,神朔铁路已然成为国家能源运输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9年,通信建设迎来“国产化革新”的转折。外资设备逐步退出,华为CC08交换机、国产化视频会议系统等相继投用,不仅降低了运维成本,更彰显了技术自主的底气与自信。这一年,万吨列车惊艳亮相,韶山4B型电力机车牵引着百节车厢,总长超1.5公里,缓缓驶过重峦叠嶂,标志着神朔铁路跻身重载铁路行列。神木北站完成万吨站微机联锁系统改造后,作业效率提升3倍以上,这份技术成果,于2014年在全线推广,惠及每一段铁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年,站内正线及股道电码化施工展开,线路改为ZPW-2000A四线制预叠加发码模式,为行车安全再添一重保障。2012年后,号码资源扩容满足了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有线电视走进职工宿舍,为忙碌的生活增添了暖意。信号系统融入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让铁路的“健康监测”更精准。2012年至2020年,传输系统速率跃升至10G,运量屡创奇迹:2012年突破1亿吨,2019年达到2.5亿吨。和谐1型、神华号12轴电力机车先后“加盟”,神华号12轴机车以“2+0”模式牵引万吨列车,在山谷间驰骋,展现着运输能力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以来,通信技术迭代加速,为铁路注入了智能基因。华为OTN波分系统投用,数据传输速率实现指数级增长;信息网络、视频及安防监控系统不断完善,让运输全流程可视化监控成为现实。在数据分析监测大厅,大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织就了一张无形的智能监控网,全程守护着每一趟列车的安全。如今,信号与通信、调度系统深度融合,即便万吨列车密集通行,指令传递依旧零延迟、零差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区间“三改四”施工启动,ZPW-2000A型自动闭塞系统升级为四显示制式,2.6亿吨左右的稳定运量,是铁路成熟的见证。CEA1E型24轴电力机车惊艳登场,单机功率28800千瓦、牵引力2280千牛,以“1+0”模式实现重载与高效并行;列车车厢从C64型升级至C80型,每一处细节的升级,都为运量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技术革新的成果遍地开花。自动闭塞大修升级工程稳步推进,13个站点完成三显示向四显示制式升级,设备可靠性显著提升。重载铁路智能驾驶成套技术落地应用,“国能号”12轴机车牵引着超万吨智能列车,攻克了一项项核心技术,运行场景覆盖率达100%,运输效率实现质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神朔铁路的攻坚之路仍在继续。1.6万吨列车试验有序开展,春运首次通过12306售票,K8203次客运列车缓缓驶出站台,让“铁脉”不仅承载着能源,更承载着民生的温度。信息网络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3亿吨扩能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未来的运能空间,广阔而明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站在窗前,望着飞驰的CEA1E型电力机车,思绪万千。三十年前的青涩憧憬,如今已化为复线电气化铁路与智能系统交织的壮丽现实,“一路同行 一路奋进”这八个字,早已融入血脉,成为代代神朔人刻在骨子里的坚守。规划图纸上,2026年4G LTE-R系统即将投用,未来,信号系统将与5G、大数据深度融合,2030年运量有望突破3亿吨的目标,清晰而坚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这条“铁脉”的见证者与建设者,我们深知,三十载的辉煌发展,离不开国家能源集团的引领,离不开“边建设、边运营”的智慧,离不开技术国产化的坚实支撑,更离不开一代代神朔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赤诚与坚守。这条铁路,承载着我们的青春与梦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未来,我们仍将与神朔同行,在这条奔腾的“铁脉”上,续写更璀璨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备注:真诚感谢神朔公司生产技术部:朱海涛、张廷俊,朱盖塔站区:武建军,机务公司:李建平提供的部分资料信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陕西・神木:李启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9月16日 于神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