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9日晚,我们三友一起小聚。为即将赴乌兹别克探亲的赛力江送行。这座城市在夜色里静静呼吸,街灯如星子落肩头,风里有面香、人语和旧日时光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五百里街”慢慢走来,两旁的建筑在灯光下低语。石墙拱窗的仿老屋与白墙木顶的仿民宅隔街相望,像两位老友在夜色中互致问候。远处高楼的灯火连成一片,像是为远行人点亮的路标。形成特色商业饮食街,这里承载着不少人的美梦。我们边走边聊,话题从天气说到童年,又从童年跳到他即将踏上的那片陌生土地。</p> <p class="ql-block">转过街角,“二宽牛肉面”的霓虹招牌在夜里跳了出来,红蓝光晕映在湿润的地面,像打翻的颜料。木质屋檐下挂着几串灯笼,风一吹,光影便轻轻晃动。从门口可看到有人端着面碗,热气腾腾,笑声也腾腾。我们推门走进饭馆,暖光扑面,仿佛一头扎进了这座城市的胃里。</p> <p class="ql-block">店堂里有一排蒙古包,我们坐进加汉预订蒙古包,赛力江坐在中间,他穿着那件熟悉的格子衬衫,袖口卷着,像是随时准备干活的样子。我们坐两边。桌上很快摆满了菜——红烧带鱼块油亮酱红,辣椒片像小旗子插在四周;一盘金黄的土豆丝盘得如春日阳光,红椒丝是其中跳跃的火焰;还有青椒炒肉、凉拌粉丝、一锅热腾腾的炖菜,连茶杯都冒着细白的烟。</p> <p class="ql-block">我们举杯,祝赛力江外出旅居顺利。窗帘上那些拼接的色块——粉的、蓝的、绿的、红的——像我们这些年拼凑起来的时光,杂乱却温暖。那一刻,谁都没提离别,可谁都懂那杯酒里沉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那道红烧带鱼块,酱汁浓得能挂住筷子,咬一口,咸甜交融,舌尖一颤。赛力江夹了一块,说:“这味道,得记在心里。”我知道他在说的不只是鱼,是这桌菜,这灯光,这三个人挤在沙发上的体温。远行的人总想把故土的味道装进行李,可有些滋味,只能留在原地,靠回忆温热。</p> <p class="ql-block">土豆丝炒得极细,软中带韧,嚼着有锅气。我夹了一筷子,忽然想起十年前我们第一次聚餐,也是这样的菜,也是这样的笑。时间像这盘里的红椒丝,零星点缀在生活的丝缕之间,不显眼,却让一切有了颜色。</p> <p class="ql-block">一桌菜渐渐见底,杯中的茶也换了两回。我们聊起他孩子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的生活与工作,国家交通部寄来感谢信,感谢他孩子单位和他儿子阿依波力·赛力江出色表现与贡献,阿勒泰市解放路社区还专门采访和宣传了他。他又聊中亚的风沙与瓜果,说起哈萨克斯坦的清晨,面包摊冒着热气,街角有人弹着冬不拉。我们听着,仿佛也踏上了那片土地。可当他说“这次去乌孜别克,可能待得久些,帮助带孙女”,空气忽然轻了一瞬。看着他漂亮的孙女的照片,真为他儿子和孙女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整个晚上,他俩慢慢品着那瓶青花瓷瓶的“伊力柔雅”,那瓶酒像一句没说出口的话,静静躺在桌角,却比任何言语都重。</p><p class="ql-block">我们走出店门时,夜已深。街灯依旧亮着,像守夜人。我们一起漫步。</p><p class="ql-block">风起了,卷着一片落叶打了个旋。我们三人并肩站着,望着他背影消失在街角,像一滴水融进夜色。谁都没说话,可我知道,我们都记得今晚的光、味、声,和那个穿着格子衬衫的背影。</p><p class="ql-block">这顿饭,不是告别,是把记忆酿成酒,等他某天在异国的夜里,轻轻启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