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病人之痛,如己之痛

晨辉

<p class="ql-block">原创散文:病人之痛,如己之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疼痛门诊王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9日 13:00 · 辽宁营口鲅鱼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疼痛科医者的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营口市鲅鱼圈区这座八线小城,我的疼痛门诊,自2013年开业以来,每天都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被疼痛困扰的患者。虽然我这里只是一家个体诊所,但它却给许多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者带来了救治的希望。这条因治疗疼痛而产生的“医疗互助”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接待了一位来自大石桥市的本地患者,他刚来时痛苦不堪、几近绝望,而在我的诊所,仅用了几分钟就缓解了他的症状。我讲述这个案例,并非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医术有多高明,而是想强调:疼痛科的发展,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疼痛病的治疗,必须要由专业的疼痛医生来执行。当前疼痛医疗市场良莠不齐,亟需一批有开拓意识、勇于探索、持续奋斗的人携手推进。我们应当以清晰的未来预判,来回应这个时代的呼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实则是摧残生命的隐形杀手。</p><p class="ql-block">从事疼痛病治疗,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因为毕竟每个人都要求得生存。但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医生,他实际上是在践行一种雪中送炭的德行。正如韩济生院士所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救急与救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像我这样基层的小小诊所,每天面对着这么多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容,心里总感到不是滋味。我不禁自问:如果下一个病人是我,我能信任谁?我又该去找谁治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位疼痛医生,是真正能从专业上让我放心托付的人。</p><p class="ql-block">而现在我们身边的疼痛治疗,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药商培训的层面。甚至很多医生对疼痛的认知仍然是模糊的。这也导致大量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求医无门、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并不清楚:“慢性原发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它可能没有任何明确的病因,例如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症相关疼痛、慢性肌骨痛——它们都是独立存在的疾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只针对表症进行治疗,而不追溯疼痛病的根源,恰恰暴露出疼痛专科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疼痛知识的科普、疼痛治疗的系统教育,以及专业培训的严重缺位,这是当前疼痛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最突出问题。对疼痛医生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技术培养,对疼痛病未来的临床实践极为不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疼痛,并不仅是某种疾病的“报警信号”。医学教育应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疼痛更系统、更全面的认知,公众也同样需要一个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疼痛教育体系——从孩童到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医学,正是源于人类最初对痛苦的表达和那份想要解除痛苦的愿望。”如果一个地区连个规范的疼痛治疗保障都无法提供,那又何谈建立健全健康的保障体系? “如果学了多年医学,却连疼痛是什么都没弄明白,那便是忘记了医学最初的初衷。”这也呼应了医师誓言中的那句崇高的目标:“除人类之病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疼痛海啸”也即将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全国约有三亿疼痛患者,且每年还以2000万的速度递增。面对老龄化与慢性疼痛叠加的挑战,依靠传统的止痛药、理疗、膏药、中药等被动治疗方式远远不够。我们必须首先让患者“认识疼痛”,继而“重视疼痛”,最终“解决疼痛”——这才是疼痛学科良性发展的根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几天,我接诊了一位因长期口服止痛药导致胃穿孔的患者;昨天,又有一位因滥用激素而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病人。止痛药不能乱用,我们必须破除“疼,就要吃药”的误区。深入基层普及疼痛医学,纠正盲目用药行为,正是我们坚持走街串巷、下乡义诊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尤其是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野更不能“胡来”。比如有很多人认为:肩周炎就要拼命锻炼,但其实锻炼须分时期,错误锻炼反而可能加重损伤,甚至导致肩轴撕裂。这样的事情,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事疼痛医疗三十余年,我真心地为我们小城未来的疼痛病防治感到担忧。我渴望看到有一个机构、哪怕是只有一个人,能把先进的疼痛医学技术带回来,并以人文关怀之心落地实践服务大众。医生应当把病情讲清、讲透,患者能听懂、能信任——这才是医患之间的最佳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人,哪怕是在一家个体诊所,每一次成功的治疗,就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像是一场幸福的“双向奔赴”:患者因疼痛向你求助,而你以解除患者疼痛为理念。唯有“感人之痛,如己之痛”,才能真正做到不负性命相托。我相信:非必要,不动刀——这必将成为疼痛医生最好的口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敬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潜下心来精研医术。看诊时,力求每一例都是精心之作。让我们用专业的臂膀和仁爱之心,为患者实实在在地解除病痛。以最好的技术、最温暖的心,去守护每一个被疼痛困扰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思考的是未来——不是生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