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

睡莲JQ

<p class="ql-block">作者:睡莲JQ</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846090</p><p class="ql-block">‍  高三下学期,沈棠搬进了学校宿舍。这样既可以省去每日奔波的时间,又可以让她暂时逃离家中那种无形的压抑。</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顾远之老师家,是为了借书。那天在操场边,他指着不远处那栋灰白色居民楼,说:“我就住那儿,想看什么书,随时来借。”</p><p class="ql-block">  夜色中的楼房格外寂静。沈棠穿过空旷的操场,几步便到了单元门前。昏黄的路灯下,一个齐肩高的水泥回收箱伫立在那里,成了最显眼的标记。</p><p class="ql-block">  一楼左手那间,便是顾老师的家。</p><p class="ql-block">  一进门,迎面是一张及腰高的黑漆方桌,静静地摆着,能围坐五六人。再往里,厨房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一样,小得转身都嫌局促。然而就在这狭小天地里,师母江若庭却像个魔术师,谈笑间就能端出一桌热气腾腾的菜肴。</p><p class="ql-block">  客厅右手是两间卧室,一间住着顾宛晴,一间是顾老师夫妇的。墙上挂着他们年轻时的合影,俩人的脸颊泛着淡淡的红,笑意里沁着甜,眼中闪着光。</p>   饭桌上的话题毫无预设,从人生意义到时局点评,又忽然转到诗。有时是不约而同地抒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时是沈棠轻声一句“为什么是无端五十弦”,顾远之答:“李商隐的诗句最是说不尽道不明。”<br>  他们也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一次,沈棠忽然想起前几日在家读《兰亭集序》,读到“放浪形骸之外”时脱口而出:“唯此句深得我心。”父亲顿时脸色一沉:“女孩子家,还想怎么放浪形骸?”<br>  说到这儿,她自己先笑了。顾远之也大笑。江若庭在一旁摇头,半是嗔怪半是心疼:“啤酒少喝点,看沈棠从脸红到脖子了。”<br>  微醺之间,高考的压力渐渐消散。而沈棠在与顾远之的对视中,忽然心动于他那双努力看清的眼——大大的,如此专注而不懈。<br>  他曾告诉她,戴眼镜也没用,一只眼因当年误诊,角膜已损。他只能贴着书页才能勉强看清字迹。<br>  沈棠忽然想:在他的眼里,我的成像是怎样的?是清晰、抑或朦胧?<br>   周末聊得太晚,沈棠留宿,和宛晴挤在一张床上,两个小女孩叽叽咕咕说个没完。宛晴抱着枕头轻声说:“我妈总爱拿我和别人比,我爸从不。六岁那年我看中一个洋娃娃,他花了一个月工资,特地从江对岸抱回来给我。”<br>  沈棠轻笑:“我小时候,朋友的娃娃躺下会自己闭眼。我们天天玩,后来娃娃坏了,她就不让我碰。我求妈妈买了个新的,却小得多,硬邦邦的连针都打不了。”<br>  宛晴叹气:“我爸从来不做家务,妈妈辛苦了十多年。我以后才不要结婚。”<br>  沈棠侧过身,在黑暗里微笑:“说不定,会遇到愿意为你洗碗的人呢?”<br>  翌日清晨,饭香弥漫。江若庭在厨房里忙碌,顾远之刚洗完脸。沈棠忽然问:“顾老师,你为什么不帮师母做饭?师母很辛苦的。”<br>  顾远之一怔,随即笑道:“我手脚太慢,怕耽误大家吃饭。”<br>  他抬头望向厨房里江若庭忙碌的背影,郑重承诺:“等退休以后,天天做给你吃。”<br>  江若庭回头笑道:“真能做?那我可等着了。”<br>  晨光透过窗格,落在她眼角的细纹上,柔和、静默。<br>   二十年后,顾远之与江若庭应沈棠之邀,来悉尼小住一个月。<br>  正值十二月,悉尼盛夏,阳光明媚耀眼。<br>  从歌剧院到港口大桥,从曼利海滩到悉尼角,她列了一张长长的清单,足够他们慢慢走,慢慢看。<br>  她特意选在那一年,是因为圣诞节叠加年假,终于可以腾出整块时间陪他们一起四处走走。平日她负责接送,周末换先生苏衡当导游;偶尔她留在家中赶论文——这几年她申请到一些研究基金,终于有了更多自由。<br>  火车驶过海湾,窗外是波光粼粼的夏日水面。<br>  江若庭望着窗外,轻声感叹:“一眨眼,沈棠就这么大了,离家这么远……那时候,她还只是个小姑娘。”<br>  如今的沈棠,麻利干练,是司机,是导游,是厨子,也是大学的医学研究员。<br>  顾远之看着她,又望望苏衡,笑道:“你们家分工真明确。苏衡几乎包揽了一切——吸尘、洗碗、拖地……”<br>  沈笑着补充:“买菜做饭归我,是大工程。”<br>  “连账也是你在管?”顾有些惊讶。<br>  “嗯,都在我手里。”<br>  顾一笑,调侃:“那就不奇怪了——你是江城出来的姑娘呀。”<br>   一日清晨,早餐前的晨跑途中,沈忽然问顾:“想不想探索一个新地方?有点远。”<br>  顾来了兴致,两人一路快走。约莫两公里,穿过一片新修的林地,晨露的气息还未散尽,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处隐于都市的新建小园。一池碧水映着蓝天,观景台对着池边丛生的茅草,最醒目的则是圆形的玫瑰花园。在盛夏的阳光下,花瓣盛放得恣意,浓郁的香气在空气中缓缓流转。<br>  沈棠深吸一口气,站在黄玫瑰丛边,回头问:“顾老师,要不要拍张照?这里有我最喜欢的黄玫瑰。”<br>  拍完照,游览完毕,两人惊觉已过早餐时间,匆匆赶回。果然,江若庭与苏衡已在家中,有些困惑地等他们回来吃早饭。<br>  又一日,沈棠陪顾与江再去那片他们新发现的“宝地”。<br>  路远,走得久。江忍不住笑道:“怪不得你们那天回来那么晚……这地方,真挺远的。”<br>   夏夜,悉尼以北,中心海岸。<br>  日落之后,屋内顿觉清凉,唯有厨房热气蒸腾。<br>  沈棠与苏衡在厨房并肩备菜,江若庭也在一旁张罗。今日由沈主厨:前菜是蒜拍黄瓜与糖拌小番茄,主菜为煎三文鱼、烤小羊排、蒜蓉小白菜、青菜蘑菇汤,饭后甜点则是奶酪蛋糕。饮料备了干红与青岛啤酒。蒜香混合着烤肉滋滋作响,弥漫一屋。<br>  顾远之坐在厨房边的高脚凳上,袖子挽至肘弯,笑眯眯地看手机,偶尔读出一两句趣闻,引来一阵笑声。<br>  沈棠暗想:顾老师果然还是不会做饭——被师母宠坏了。<br>  “时间真快,”顾远之忽然开口,“沈棠竟然也这么会做饭了。”<br>  苏衡抬头接话:“她做得快,又好吃。有时候还挺意外。”<br>  顾笑着点头:“是啊,她从不按菜谱来,什么都能配在一起。那个黄瓜配芒果……”<br>  沈棠笑问:“有什么用什么呗。宛晴现在也挺能干的吧?”<br>  顾轻叹一声:“是啊,她现在也很辛苦。和你一样,总想着‘逃离’。那时候非要去广州,我们怎么劝都没用。”<br>  沈棠望着他,轻声说:“后来呢?”<br>  顾远之耸耸肩,笑笑:“还能怎样?和你一样,走得远远的。”<br>  语气中浮现出一丝为人父的无奈与困惑。<br> <p class="ql-block">  江若庭插话道:“这不挺好?总归是要出去闯一闯。”</p><p class="ql-block">  顾远之轻轻摇头,目光却落在沈棠身上:“看来我这个老师,最成功的‘作品’,就是教会了你们如何逃离。”</p><p class="ql-block">  沈棠笑了笑:“可养娃就像完成一件艺术品。作品完成了,就已经心满意足。难道还要求艺术品回头来看你?”</p><p class="ql-block">  厨房里香气氤氲,苏衡为顾远之斟满酒:“今天就陪顾老师好好喝一杯。”</p><p class="ql-block">  顾远之端起酒杯,眉目舒展。</p><p class="ql-block">  明月初升,夏虫齐鸣。</p><p class="ql-block">  顾悠悠地说:“物质是有了,可以再弄点精神建设。”</p><p class="ql-block">  沈棠接道:“这间小屋西面正对湿地保护区,前面不会再盖房子,望出去是一片荒草,正适合安静写小说。”</p><p class="ql-block">  苏衡笑道:“沈棠就是看中这点,才相中这个小屋的。”</p><p class="ql-block">  顾远之与江若庭听后不觉笑了。</p><p class="ql-block">  月光下,小院静谧。枙子花盛开,浓香悄然渗进来。</p> <p class="ql-block">  悉尼之行七年后,沈棠在新年期间前往广州,探望顾远之与江若庭。</p><p class="ql-block">  为了离宛晴更近些,他们早已从江城搬来,帮着照看第三代。屋里堆满了玩具,师母仍在忙前忙后,只是头发已然花白。</p><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沉,屋内一片暖黄,厨房里汤锅咕嘟翻滚,饭菜香气扑鼻而来。江若庭在炒菜,沈棠则搭手帮忙,顾远之坐在桌旁,陪两个孩子打闹。</p><p class="ql-block">  饭菜上桌,清蒸鱼热气袅袅,糖醋排骨红亮诱人。</p><p class="ql-block">  顾远之忽然提议:“我们来玩成语接龙吧。”</p><p class="ql-block">  调皮的小宝眉眼颇有顾老师当年洒脱的神采,拍手道:“姥爷又要成语接龙!”随即开口:“一鸣惊人!”</p><p class="ql-block">  “人来人往。”顾远之接道。</p><p class="ql-block">  沈棠迟疑片刻,笑说:“往……往……哎,接不上了,中文退步了。”</p><p class="ql-block">  “你当年高考语文,可是全年级第一。”顾远之笑道。</p><p class="ql-block">  沈棠低头夹了一筷子鱼:“那时候光顾着看你借给我的书了,哪有心思复习语文。”</p><p class="ql-block">  这时大宝轻声接道:“往来成古今。”说完犹疑一笑,露出小姑娘的羞涩。</p> <p class="ql-block">  沈棠说:“这不是四个字,不算成语。”</p><p class="ql-block">  大宝不服,“孟浩然的诗句,比成语更有韵味呢!” 声音不大,却带着执拗的认真。</p><p class="ql-block">  最终接得最妙的,偏偏是大宝。那份慢热、犹疑与不甘,让沈棠仿佛看见了当年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满屋笑语氤氲在茶香与饭气里。沈棠望向窗外,广州的夜风轻轻拂动纱帘,像回忆不经意被掀开了一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数月后,顾远之生日。那时他正一人回到江城处理一些事情,沈棠便网购了最新款的炒菜机器人直寄江城。</p><p class="ql-block">  深夜收到微信:一锅红烧肉油亮诱人,配文:“机器人首秀,没糊。”</p><p class="ql-block">  沈棠放大照片,发现锅边露出一角泛黄的《古文观止》,书页上还沾着些酱汁。她突然笑出眼泪,仿佛穿过油烟与纸墨,那间二十年前的小厨房,又热气腾腾地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落樱未尽·其四》,谢谢阅读,敬请期待后续章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