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踏入这座静立于昆明城中的黄色建筑,仿佛穿越了百年的风云。阴沉的天空下,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牌匾在拱门上方庄重悬挂,石狮子守在门前,目光如炬,仿佛仍在巡视昔日的练兵场。我站在门洞前,脚下是被无数军靴磨平的石阶,耳边似乎响起整齐划一的操练口号,那声音从历史深处传来,低沉而有力。</p> <p class="ql-block">走进馆内,一尊雕像映入眼帘。他身着戎装,手执军号,昂首挺立于岩石基座之上,仿佛正向集结的士兵发出冲锋的号令。他的姿态没有张扬的激烈,却透出一种沉静的坚定。这不只是纪念一个人,而是纪念一种精神,一种在风雨如晦年代里依然挺立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另一尊雕像让我驻足。他戴着两顶军帽背着两个水壶,面带微笑,右手竖起大拇指,身前挂着的小碗中盛着几颗糖,这是一个仅有11岁的娃娃兵。。这笑容不像战场上的冷峻,我站在他面前,竟有些动容,他还是一个孩子啊却已扛起了民族的重任,为了守护山河,也守护未来。</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这里面有许多娃娃兵。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毅然参战,最小的只有九岁。</p> <p class="ql-block">国家记忆,国人该世代铬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伞兵,他面对生死从容微笑。</p> <p class="ql-block">玻璃柜中陈列着一件棕褐色军装,肩章上的徽章虽已褪色,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庄重设计,历史赋予了它的使命,通过它我看到了坚定、勇敢,一往无前。</p> <p class="ql-block">当年讲武堂的学员们写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不灭豺狼不返乡,热血男儿舍家报国。</p> <p class="ql-block">这徽章代表着荣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p> <p class="ql-block">碧色站。</p> <p class="ql-block">窃国大盗袁世凱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短命的旗子。</p> <p class="ql-block">新军使用的枪枝。</p> <p class="ql-block">在一间复原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一张泛黄的毕业证书。繁体字工整地写着“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二期速成班”,落款是“中华民国八年三月二日”,校长署名为“唐”。那枚红色印章仿佛还带着墨香,它不仅是一纸文凭,更是一代人用青春写下的承诺。他们在这里学习战术、操练枪炮,最终走向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叶剑英的生平介绍挂在红墙之上,左侧是他的黑白肖像,目光深邃;右侧是身着军装的彩色照片,英气逼人。文字详述了他从讲武堂走出后的光辉历程——北伐征战、建军立业、运筹帷幄。他是这里最耀眼的名字之一,但我知道,在这座讲武堂里,还有无数未被广泛传颂的学子,他们同样把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学员寝室。</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讲武堂走出展厅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多少热血男儿抛头颅撒热血,云南这片热土之上有我滇军将士前赴后继,我们该永远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