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的热河

尹老

<p class="ql-block">  文 字 尹老</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11881596</p> <p class="ql-block">  在美篇上我读到了一篇"南京热河街游记"。南京的热河街我以前从未知晓,这下子是长了见识了。而且这篇游记让我想起:1,我曾经去过的河北承德市的避暑山庄。.这是一个很出名的五A旅游景区,承德市是曾经的热河省省会,1955年热河省撤除,所辖县市分别划入内蒙、河北和辽宁,但不少承德市民还是自称为是“热河人”的。2,避暑山庄里还就有一条河道叫做“热河”,热门的打卡景点。3,既然南京有热河路,而在上海,全国各省各市都有着对应着同样名称的街道,我岂能不去上海的热河路逛上一逛。一查百度地图,居然就在我孩子他妈原来居住过的娘家老屋不远之处。应该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吧…。</p> <p class="ql-block">  热河之名,在今日是不如避暑山庄那般响亮,然而这二字却自有其深意。热河者,非温泉,非池塘,而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河流。从地理学上讲,热河发源于避暑山庄诸泉,主要是温泉,在严寒季节亦不结冰,雾气蒸腾,故以“热”名之。这条河虽然不长,却是武烈河的重要支流,最终汇入滦河。热河之所以称“河”,是因为它具备地理学上河流的特征——有源头、有流程、有河口,流动不息,不同于静止的温泉或池塘。清代在此建立行宫,便是看中了这里的水源和凉爽气候。</p><p class="ql-block"> 热河全长仅仅九十余米,是全国最短的一条河流,虽然还不是全球最短的河道,却因为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其知名度是不逊于大江大河的哦。</p><p class="ql-block"> 热河一带,清代康熙帝在此建起了避暑山庄,不单为避暑,亦为接待蒙古、西藏等地的王公贵族,实施怀柔政策。热河行宫成为了第二个政治中心,而热河本身,也成为了这一历史区域的代称。虽然热河省已撤除,作为省的名号渐渐被人淡忘,但当地人对"热河"这个词的感情却是依然如故,亲切且自然。</p> <p class="ql-block">  步入避暑山庄,首先引人注目的便是慈禧太后的居室——烟波致爽殿。这里陈设华丽,依稀可见当年垂帘听政者的威仪与生活痕迹。殿内布局精巧,窗外景致宜人,可想见当年慈禧在此消夏理政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烟雨楼是山庄内又一胜景,矗立于青莲岛上,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而建。飞檐翘角,苏式彩绘与假山相映,细雨朦胧时,楼隐雾中,恍若蓬莱,颇有江南韵味。乾隆帝南巡后,命人仿建此楼,并题一联:“雨态烟容处,平湖荷香递”,以慰北国对江南的思念。而那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也就在这里取景拍摄。 </p> <p class="ql-block">  登游船跨航河道去“金山亭”,此乃是仿镇江金山江天寺而建,矗立于山庄西北隅的山岗上。塔身挺拔,八角飞檐,登临可俯瞰山庄全景。此塔不仅是宗教建筑,更是园林的点睛之笔,将江南禅意与北国豪迈糅合,印证“移天缩地”的造园匠心,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融汇南北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出了避暑山庄,周边的寺庙群更令人驻足——它们是清代在山庄外围建的十二座寺庙,因其中八座归理藩院管辖,故统称为“外八寺”。最惹眼的是普陀宗乘之庙,它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红墙金顶在阳光下亮得晃眼,拾级而上时,能看见藏式佛塔上的经幡随风飘动,连石阶旁的玛尼堆都摆得整整齐齐,恍惚间竟忘了身处华北。</p><p class="ql-block"> 普宁寺离普陀宗乘之庙不远,仿西藏的桑耶寺而建,它是外八寺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前半部分是汉式殿宇,后半部分是藏式曼陀罗坛城。寺里22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屹立大乘阁,此乃整根白檀香木雕刻而成,是为世界之最。乾隆以寺铭碑文“普天安宁”,将佛光与帝国版图织入了同一经纬。漫步寺间,风铃叮咚,檐角盲窗雕纹诉说着边疆与中枢的千年对话。</p><p class="ql-block"> 这些<span style="font-size:18px;">寺庙大多是康熙、乾隆年间,为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团结蒙古、西藏等地的王公贵族而建,这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清代多民族国家统一社稷昌盛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  热河如一条隐形的丝线,串联起避暑山庄的皇家梦与外八庙的信仰长河。一河之暖,一庄之阔,八寺之肃,共同编织了承德这座“夏都”的灵魂。当夕阳染红普陀宗乘之庙的金顶,烟雨楼的倒影摇曳于澄湖,千手观音垂目众生——山河不语,而历史与人文已在此永恒定格。</p><p class="ql-block"> 我和众多避暑山庄的游人一样,都是先由慕名而去,即景生情又深为感动,铭记于心致毋能忘怀,以至于读到美友的美篇“南京热河街游记”立马脑海里就重现了当年游览避暑山庄的一幕幕…。</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一场我期待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要去看一看上海的“热河路”。我分别在百度地图和豆包上进行了查询,确定了热河路的位置,AI介绍了热河路的特色、看点,还为我规划了去寻访的公交线路。依仗这无所不能的现代高新科技的点拨,满怀激动的乘车来到公交天目中路晋元路站,打开导航,步行继续前行。当导航报道:已到达,眼前却是一片空旷待建的工地。有幸得遇一位老年妇女,她说她就住在附近,几个月之前这里还有热河路的,现如今已经拆除了,这条路撤销了…。我自己是原住于此处不远的拆迁户,当年拆迁时住过的那条马路"永定路"也一样是随着城市建设而消失的,一样的,旧的老房子被拆了,新的大楼将在这里崛起。</p><p class="ql-block"> (上面的图片均为我用手机拍摄,下面热河路的老照片则来之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常常感叹物是人非,就象去过的避暑山庄,或者同学同事聚会去到母校,山河永固,景色依然,故人却已零落。其实物与场景也都在变化,从更长一点的时间维度来看,沧海桑田是一种必然,甚至于有些变化也就在我们的眼前发生。但就我们个人而言,那种确切的记忆却未曾抹去,伴随一生的文化熏陶,“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的,那些个去过了的承德热河、避暑山庄,还有上海曾经的热河路…壮美的祖国山河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现在上海承德路仍然还是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