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秩荣光耀九州 桑榆未晚启新篇

幸福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0日,九月的风带着秋的凉意,却吹不散会议室里那一腔滚烫的赤诚。长桌旁,白发苍苍的老党员们正襟危坐,目光落在前方屏幕,那里正流淌着一段段烽火岁月的记忆。墙上那句“退休不褪色 离岗不离党”静静悬挂,像是一声低语,又像是一句誓言,在光影交错间悄然回响。这一天,我们齐聚一堂,为的是纪念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部《八秩荣光——江苏抗日根据地共产党人》,一部《永不褪色的勋章》,不只是影像,更是灵魂的叩问与精神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屏幕上的画面缓缓推进,枪声、呐喊、旗帜在硝烟中飘扬,那些熟悉又遥远的身影,是我们在课本里读过的英雄,也是我们党史上永不磨灭的星辰。可此刻,他们不再是纸上的名字,而是化作血脉里的温度,唤醒了我们心中沉睡的信仰。坐在身旁的老陈轻轻叹了口气:“这才是真正的教科书啊。”是啊,我们曾并肩作战,也曾默默耕耘;如今虽已退下岗位,但心从未离开。</p> <p class="ql-block">“看了这部片子,我整个人都热起来了。”陈秀峰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有力,“伟大抗战精神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我们走过的路、流过的血、扛过的担子。回家后,我要让孩子们也看看,让他们知道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更要担当。”他说这话时,眼里有光,像是看见了儿孙围坐共看影片的场景,也像是望见了未来那一片朗朗乾坤。</p> <p class="ql-block">唐奎元接过话头,语气沉稳:“每一个故事都像一场雨,洗去了浮尘,也洗亮了初心。我们是党员,就得讲红色故事,把那段历史讲给年轻人听。不是为了悲情,而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不在书本里,它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在每一次挺身而出的选择里。”他说话时,手不自觉地抚了抚胸前的党徽,那枚小小的金属,在灯光下泛着温润而坚定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何素红的声音柔和却坚定:“先烈们为的是人民,我们今天也要为人民。”她说,自己虽已年迈,但还能走、还能说、还能帮。她打算继续协助镇政府,走访邻里,倾听困难群众的心声。“入党誓词我没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是要用一辈子去做的事。”她说这话时,像极了当年那个在田间地头奔走的女干部,脚步轻却踏实,身影小却挺拔。</p> <p class="ql-block">吴宝新笑着摆摆手:“我们是退休了,可思想不能退休!身子慢了,心还得跑在前头。”他语气豪迈,“先烈们用命拼出的今天,我们怎能停下?哪怕只是扫扫地、劝劝架、写写材料,也是为梦添砖加瓦。要做个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一场观影,一次交流,却像点燃了一簇火苗。老党员们的言语朴素,却句句千钧。这不仅是回忆的重温,更是使命的再出发。八秩荣光,照耀九州大地;桑榆虽晚,犹可燃炬前行。我们或许不再年轻,但信仰从未老去。党支部像一座灯塔,凝聚着这群不倦的航者,继续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向前。红色的火种,不会因岁月而熄灭,反而在传承中愈发炽热。</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时,赵洪清书记站在门口一一送别。他没说太多,只是轻轻拍了拍每个人的肩。那一掌,是嘱托,也是信任。他知道,这群老同志的心,依旧火热,依旧向着党旗飘扬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这场活动,由他牵头组织,从选片到安排,事无巨细。他说:“只要还能动,就要做点事。”而那句“八秩荣光耀九州,桑榆未晚启新篇”,不只是标题,更是我们这群老党员共同写下的人生注脚——岁月可染双鬓,初心永不蒙尘。</p> <p class="ql-block">组织策划 : 赵洪清</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 郑文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