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即将参观的是博物院的第七展厅,“盛世华章”,隋唐时期。</p><p class="ql-block"> 隋唐分别指隋朝和唐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p><p class="ql-block">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公元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建立唐朝。</p><p class="ql-block">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开始日渐衰落。907年,唐朝灭亡,共延续了289年。</p><p class="ql-block"> 博物院的第七展厅呈现了河南在隋唐时期的历史、生活。</p><p class="ql-block"> 此外,丝路的繁盛使得西方的货币、纹样、服饰、乐器、乐舞理论、香料、宗教等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从展品可见隋唐民众的生活有着浓厚的异域文化色彩。</p> <p class="ql-block"> 洛阳是隋唐帝国的东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历史上达到鼎盛。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另一中心。</p> <p class="ql-block"> 浮雕凤纹方砖、浮雕莲花蔓草纹方砖、浮雕莲花方砖</p> <p class="ql-block"> 白釉黑彩侍吏俑,白釉武士俑</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坐姿伎乐女俑,隋, 1959年河南安阳地区的隋代张盛墓出土。这组女俑共8人,其中7人分别持排箫、五弦琵琶、曲颈琵琶、筚篥、钹、笛和竖箜篌等乐器,1人击掌和乐。姿态各异,形象的再现了隋代官府乐队的乐器组合配置,构成殿堂上的宴飨乐舞演出的场面。同时还出土有5件女舞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白陶男仪仗俑和彩陶女侍俑群</p><p class="ql-block"> 男俑身着长袍,腰间的腰带刚好可以托起大大的肚子。</p><p class="ql-block"> 女侍俑身着彩色长裙,手中分别持有碾、磨,杵臼以及各种食物。</p> <p class="ql-block"> 白陶佛念珠、白陶僧人和白陶胡俑</p> <p class="ql-block"> 人面兽身镇墓兽、镇墓兽</p> <p class="ql-block"> 白釉龙柄象首瓷壶,壶肩部有八个系,流为象首,执把为龙柄。造型别致,制作精巧。</p><p class="ql-block"> 一把白釉瓷剪刀,造型古朴,与今天的剪刀造型毫无二致。</p><p class="ql-block"> 一件白釉瓷熏炉,造型美观,制作精致。</p> <p class="ql-block"> 白釉瓷钱仓、白釉瓷盖罐,均出土于安阳张盛墓</p><p class="ql-block"> 钱仓出土时,仓内装有泥质圆钱,当为死者陪葬的冥币,故定名为钱仓。</p> <p class="ql-block"> 安阳张盛墓出土的文物品类丰富,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现了隋代贵族官僚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武则天将东都洛阳更名为神都,武周建立后,以洛阳为首都。这一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成为国际化大都市。</p> <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期,武则天对东都洛阳进行了较多经营,使洛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成为除长安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另一中心。在第七展厅,我们看到了武则天金简及其他与武则天相关的遗迹,证明了一代女皇与神都洛阳的密切关系。</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金简,又名武则天除罪金简,武曌金简,1982年出土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金简为长方形金片,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其上双钩錾刻铭文3行63字。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该物为道教祭祀用品,唐代女皇武则天为了除罪免灾,将其投在嵩山上。</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金简是现存唯一一件与武则天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金简,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政治思想、武则天书法、古代投简制度、古代封禅等都有重要价值。武则天金简是国家一级文物,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三彩骆驼及三彩牵驼胡俑</p><p class="ql-block"> 三彩色彩斑斓,骆驼个头儿高高大大,正仰天长啸,动感十足;牵驼胡俑高鼻大眼,体型健硕。双手之中虽然没有看到什么,却分明可以感觉到正用绳索牵着骆驼,动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 绘彩陶牵马俑</p> <p class="ql-block"> 一组铜镜</p> <p class="ql-block"> 一组银器</p> <p class="ql-block"> 青釉环形鸡首瓷壶</p> <p class="ql-block"> 三彩牛角形杯</p> <p class="ql-block"> 三彩双龙尊,白釉双龙瓷尊,双龙尊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首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造型特别,制作精巧。</p> <p class="ql-block"> 唐三彩凤首壶,陶器,唐代,高32厘米,腹围40厘米。1965年河南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凤首壶是唐代陶瓷器中新出现的造型,这件唐三彩凤首壶,壶身修长,椭圆形口,颈上部塑一凤首,高耸的凤冠为壶口。凤嘴张开,口衔珠,象征壶的流部。壶腹呈椭圆形,下有喇叭形高足。肩腹与凤首部分有一如意形粗柄。壶腹两面纹饰不同,除浮雕忍冬花和海石榴外,一面是凤鸟纹,一面是狩猎纹,新颖而华丽。遍身施赭、绿、蓝、白等釉色,每种色出都呈现出从浓到淡的层次,有着五彩缤纷,旋律多姿的光泽,可称得上“明灿华丽珠翠色”。此壶造型独特,色彩明丽,纹饰吉祥,是三彩中的精品,又是中西交流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三彩贴花炉</p> <p class="ql-block"> 一组三彩器物,包括三彩三足炉、三彩钱柜、盉三彩轿车</p> <p class="ql-block"> 三彩鸳鸯尊,外表纹饰精美,鸳鸯表情生动</p> <p class="ql-block"> 唐朝的众多艺术品都凝聚了当时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巩义黄冶窑烧制的三彩器是唐代的代表性器物,集中反映了唐代的物质文化。相州窑、登封窑、段店窑、鹤壁窑等窑口烧制的釉色斑斓的各色瓷器,为之后宋代的瓷业高峰奠定了基础。大量出土的唐代文官俑、武士俑、仕女俑等真实反映了唐人生活。不同材质的茶具是唐代茶文化盛行的证明。墓志、壁画与墓室线刻画等体现了唐代书画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气象。</p> <p class="ql-block"> 白釉多足瓷砚</p> <p class="ql-block"> 三彩文官俑</p> <p class="ql-block"> 三彩人面镇墓兽和三彩狮面镇墓兽</p> <p class="ql-block"> 三彩文官俑和三彩铠甲武士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彩色彩鲜明,人物表情、服饰、动作刻画逼真、形象。</p> <p class="ql-block"> 以上分别为三彩天王俑、三彩武士俑和三彩文官俑</p> <p class="ql-block"> 绘彩陶仕女俑,这是一群胖妞,一个个胖胖的身材,尽显大唐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一组绘彩陶女俑</p> <p class="ql-block"> 双凤双狮铜镜</p> <p class="ql-block"> 唐代是制镜技术发展的又一高峰,造型上出现了各种花式镜,工艺上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铁金银等,装饰上出现了海兽葡萄、云龙、宝相花、打马球等。</p> <p class="ql-block"> 三彩骑马男、女俑</p> <p class="ql-block"> 黄釉陶炉、陶勺,提梁带盖银锅</p> <p class="ql-block"> 提梁银罐、三彩执壶</p> <p class="ql-block"> 汉白玉弥勒佛坐像</p> <p class="ql-block"> 铜观世音像</p> <p class="ql-block"> 阿弥陀佛石坐像</p> <p class="ql-block"> 石菩萨头像</p> <p class="ql-block"> 隋唐采用了兼收并蓄的宗教政策,道佛两教空前繁荣。尊老子为圣祖,道教不断发展。同时,佛寺林立、高僧辈出。现存大量的道教、佛教遗物、遗迹,传递着大唐的盛世流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