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收到一本叫《纹藏万象》的书,封面是浓烈的中国红,一条金龙盘踞中央,云纹缭绕,仿佛随时要腾空而起。书名是烫金的白字,底下一行英文“THE MOTIFS OF THE IMPERIAL PALACE”,庄重又不失国际感。作者叫李荒歌,署名“著/绘”,看来不只是写,更是亲手一笔一画描出来的。出版社是故宫出版社,光是这几个字,就让人觉得手里捧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扇通往紫禁城深处的门。</p> <p class="ql-block">翻开内页,第一眼就被一幅龙纹图案镇住了。那龙盘成一团,鳞片层层叠叠,金红蓝三色交织,像是从火焰里升腾出来的。它的头微微昂起,眼神凌厉,嘴角微张,仿佛下一秒就要吐出一声震天动地的龙吟。祥云在它周身翻卷,火焰如裙裾般飘动,整个画面热烈得几乎要烧起来。我盯着看了许久,竟觉得那龙眼也在回望着我,带着千年的威严与沉默。</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龙纹图姿态更显威猛,龙身蜿蜒如江河奔流,爪牙锋利,气势逼人。同样是红蓝金的配色,但在不同的构图下,竟显出另一种庄严的节奏。它不像在飞,倒像是在巡视——巡视这片由纹样构筑的帝国疆域。我忽然明白,这些龙纹从来不只是装饰,它们是权力的符号,是信仰的化身,是古人用线条与色彩编织出的神谕。</p> <p class="ql-block">书中还收录了一件古代服饰的纹样,明黄底子上绣着两条对称的龙,相对而舞,中间隔着一团祥云。蓝红黑的配色沉稳而华贵,边缘的花纹细密如织,像是把整个宫廷的秩序都缝进了这一寸布料里。我想象着某位帝王穿上它的样子:步履沉稳,衣袂轻扬,每走一步,龙便随之游动,仿佛整座宫殿都在为他呼吸。</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这本书还有另一个版本的封面,深绿色打底,纹样更为繁复,蓝橙黄交织其间,像是一幅未完成的工笔画。同样是“纹藏万象”四个字,换了个颜色,气质就完全不同——如果说红色封面是帝王的朝服,那这绿色的,便像是深宫里一扇掩映的窗,静静等着有人来掀开它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继续翻看,又见一版封面写着“故宫纹样里的万象”,英文却印成了“THE IMPERIAL IMPERIAL”,显然是个排版失误。可我盯着看了会儿,竟觉得这重复的词有种奇异的庄严感,像是仪式中的叠声祷告,一遍不够,非要再念一遍,才能通达神明。</p> <p class="ql-block">书中有一幅蓝底花纹,卷曲的枝蔓与花卉对称排列,棕红绿三色交织,整齐得近乎肃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宅看到的窗棂,也是这般纹路,阳光透过时,影子落在地上,像一场静止的舞蹈。原来我们早已活在这些纹样之中,只是太久没抬头看。</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纹样以蓝红金为主,中心是个圆形花饰,四周云纹卷曲,像是风在画中流动。它不似龙纹那般张扬,却自有其沉静的力量。我忽然觉得,这些纹样就像古人的日记——不能直说的心事,就藏在一朵花、一片云、一道回纹里。</p> <p class="ql-block">有一页摊开的书影,印着对称的花卉图案,蓝金绿相间,线条繁复流畅,竟带几分巴洛克的华丽。可细看又全然是东方的韵致,没有一丝西来的影子。原来美到了极致,东西方竟会殊途同归。我忍不住伸手去摸那页纸,仿佛能触到千年前绣娘指尖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版封面是渐变蓝底,左上角趴着一只粉龙,娇俏而不失威仪。中文写着“故宫纹样”,英文是“Traditional Chinese Patterns”,底下还有一行小字:“一份穿越千年艺术之旅”。这话不夸张,每看一幅图,都像在时间的长廊里走了一程,脚步轻轻,生怕惊扰了沉睡的美。</p> <p class="ql-block">书的最后夹着一张卡片,淡紫色背景,金粉写就的祝福:“赠罗启源先生: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福寿同享!署名:李荒歌。落款是2025.9.15。这书,仿佛不只是记录过去,也在预示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