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忘形而无情

庄生迷蝶

图:网络<div>文:庄生迷蝶</div>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充符,即道德充实于内,万物应验于外,内外玄合无间,有如符契一般。在这一篇中,虚构了四个残疾人: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他们可以说奇丑无比,但共同的特点就是道德高尚。第五部分以闉跂支离无脤小结,第六部分以庄子与惠子之辩结束全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既然如此那么就算长得怪异也属正常。天地尚且包容万物,而我们一般人却很难包容那些残疾人。“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里是相对而言,如果以异样的眼光看世界,那么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样的。如果以同样的标准看待万物,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这便是要达到“忘形”的境界,忘却万物的外形,从更深的“道”的角度去认识事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平时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取决于内存的精神素养。“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我们往往会陷入以貌取人的误区,“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一个人的内在美,才是值得长久深交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忘形,不光是忘掉外形,也要忘掉所有影响自己判断的因素,包括生死。“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化之化而守其宗也。”“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庄子在《齐物论》中就曾提到“齐生死”。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头小猪爬到已经死去的母猪身上去吃奶,很久才发现母猪死了,于是弃之而走。“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它们所爱的,不是母猪本身,而是母猪所具有的母性特征。这一特征如果丧失,那么它们也会离它而去。“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换言之,我们尊敬父母,并不是因为他们是父母,而是他们给我们提供的养育之恩;我们尊敬上级,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上级,而是他能为下属谋取福利;我们爱国家,并不是因为生在这个国家,而是这个国家给我们提供的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庇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忘形,才能使人德行完备。“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真正德行完备之人,心灵安适顺畅,而不失去愉悦之情,使这种心情能够保持日夜不间断,而与万物同游于春和之中,这样与物接触时,才不带任何成见。“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忘形才能才全,才全才能无情。这个无情并不是“无情无义“,而是“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即不要让好恶之情损害自己的身心,应该经常顺任自然而不人为去增益形貌和德性。“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这便是“无情”的圣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也是道德充实的最高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