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寒与亲情暖

烛光点点

<p class="ql-block">文字:烛光点点</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故事是真实的,文中的人物姓名皆是化名。</p> <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如沉在河底的沙石,带着沉重与苦涩;而有些片段,却似闪烁的珍珠,散发着温暖与希望的光芒。1975年的那个端午节,对于他而言,便是这样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清晨,急促的“嘟嘟嘟”哨声,如一把尖锐的锥子,打破了乡村清晨的宁静。“大家来文化室分储备粮”,生产队长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像一道指令,唤醒了人们对食物的渴望。他兴奋地拽着爸爸,挑着箩筐,踏上了去文化室分谷的路。一路上,他哼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蹦蹦跳跳,满心期待着能为这个家带回一份希望。阳光洒在身上,仿佛也在为这即将到来的收获而欢呼。</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他们来到文化室禾坪,那里早已聚集了很多人,分谷已经开始了。还没等他们站稳脚跟,沉先那如雷般的吼声便打破了他心中的美好幻想:“极先,你也好意思来分谷?你个大缺粮户,这分谷没有你的份,死回去!”这声音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上。爸爸的声音带着一丝哀求:“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今天又是端午节,又是孩子母亲的生日,就借我一点粮,让我们一家吃一餐饱饭吧。”可沉先却操起扁担,怒目圆睁:“你个不要脸的,借你粮食,你还得起吗?你拿什么还!走不走,不走的话,老子一担管打死你!”那一刻,他看到爸爸眼中的无奈与痛苦,爸爸像一棵被暴风雨侵袭的树,无力地垂下了头。最终,爸爸只好挑着空箩筐,带着他默默回家。</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大妹饿得嚎啕大哭,那哭声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小妹跟生病的母亲在床上躺着,母亲那苍白的面容,让他的心揪成了一团。家里的寂静,仿佛是对生活苦难的无声控诉。</p><p class="ql-block"> 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姐姐带着他去摘南瓜。姐姐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温暖:“这一天我们就吃南瓜,用南瓜当寿桃,祝妈妈生日快乐!”那一刻,他看着姐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艰难的时刻,亲情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那个端午节,没有丰盛的美食,没有欢快的庆祝,但那一个个青绿的南瓜,却承载着他们对母亲深深的祝福,承载着他们一家人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的信念。然而,命运却并未因此而眷顾他们,母亲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离开了他们。多年以后,每当他回忆起那个端午节,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苦涩与温暖交织的情感。这让他明白,生活或许会充满苦难,但只要有亲情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p> <p class="ql-block">[注释]担管:篇担(常宁方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