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东北行之长春

幸福来敲门😊

<p class="ql-block">  8月26日,我们来到了长春。在长春主要参观游览了“伪满洲国皇宫”。</p> <p class="ql-block">  伪满州皇宫博物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始建于1962年,总占地25.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是一座在溥仪宫廷旧址建筑群基础上建立而成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伪满皇宫博物院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p><p class="ql-block"> 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以其多重内涵、独特价值,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皇帝的垂死挣扎,更见证了日本侵略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血腥与残暴,是中国近现代殖民文化的典型警示性纪念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一年三月九日(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三日(1932年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伪满推行帝制,“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一日(1934年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基大典,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此后,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先后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防空地下室、假山、嘉乐殿、建国神庙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是长春伪满皇宫中的同德殿,位于伪满皇宫旧址内廷东院,是伪满皇宫博物院的标志性建筑。该建筑始建于1937年初,1938年底竣工,由日本清水组承建,采用中日合璧式风格,琉璃瓦当刻有篆文“一德一心”字样,殿名取自“日满一心一德”政治寓意。</p><p class="ql-block"> 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黄色琉璃瓦庑殿顶,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3707平方米。一层设广间、叩拜室、便见室等政务空间及日本间、电影厅等休闲场所;二层为溥仪妃子李玉琴的起居区域。溥仪因怀疑殿内安装窃听设备且频现静电现象,仅有限使用部分空间,1943年后李玉琴成为实际主要使用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同德殿虽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是遗留的罪证,但是就建筑而言,同德殿代表了当时亚洲最为先进的建筑水平和工艺。如今的同德殿经过修葺后显得更加庄严和肃穆。</p> <p class="ql-block">  同德殿的部分室内装饰与布局。</p> <p class="ql-block">  在同德殿内看窗外的景色,远处的灰顶白楼是《东北沦陷陈列馆》。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没能参观浏览。</p> <p class="ql-block">  走过这个门就进到了西御花园。</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西御花园内的缉熙楼,它是伪满皇宫里的欧式风格建筑。这里是溥仪及其后妃婉容、谭玉龄居住的生活区。</p><p class="ql-block"> 缉熙楼‌是伪满皇宫博物院的核心建筑之一,始建于1928年,原为吉黑榷运局办公楼,1932年经改建成为溥仪及其后妃的寝宫,现为展示溥仪傀儡生涯的重要历史遗址。</p> <p class="ql-block">  勤民楼是伪满皇宫博物院的核心建筑之一,始建于1914年,原为吉黑榷运局办公楼,1932年改建后成为溥仪处理政务、举行典礼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民勤楼建筑面积1392.7平方米,一层设候见室、赐宴殿及日本顾问办公室;二层为勤民殿(正殿)、佛堂等。</p> <p class="ql-block">  民勤楼的建筑风格是欧式二层方形圈楼,融合中日元素,中央设天井庭院,含罗马柱穹顶门廊等特色构造。‌‌</p> <p class="ql-block">  民勤楼的室内装修与摆设。</p> <p class="ql-block">  伪满皇宫怀远楼‌是伪满洲国时期政务核心建筑,建于1932-1945年伪满洲国时期,作为伪满皇宫外廷政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怀远楼主要用于伪满洲国政府办公,包括行政会议、外交接待等事务,是溥仪参与傀儡政权活动的核心场所。‌‌</p> <p class="ql-block">  白色围墙是皇宫的跑马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