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对你说“咱俩加个微信”,千万别说“您扫我还是我扫您?”高情商的人这样做

高 巍1647447

道德经讲堂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张跟我分享了一件事。一次行业交流会上,他遇到一位非常敬佩的前辈。对方主动提出“咱俩加个微信吧”。小张一时紧张,脱口而出:“您扫我还是我扫您?”那位前辈愣了一下,随后笑了笑说:“我都行,看你方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最终加上了微信,但小张总觉得当时气氛有些微妙,也显得自己不够成熟。事后他一直在想,一句看似平常的话,怎么就把自己置于被动的境地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微信添加已成为人际交往的关键一步。而你的反应,则直接定义了你在他人心中的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礼记》有言:“夫礼者,自卑而尊人。”高情商的人,懂得用细节传递尊重,用分寸感赢得人心。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得体的话语,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情商与修养。加微信前主动扫码表尊重,古人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真正有修养的人,总是先考虑对方的便利,把自己放在次要位置。主动掏出手机打开二维码,就等于把选择权交给了对方,让对方处在舒适的位置。现在很多人嘴上说着“加个微信吧”,却站在原地等着对方动作。这无形中就把难题抛给了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情商的人懂得,真正的尊重不是嘴上的客气,而是用行动让对方感到轻松。前段时间公司新来了一位总监,姓周。有次开会结束,几个同事围过去说要加微信。周总监马上站起身,掏出手机调出二维码,笑着说“我来扫大家吧”。他举着手机一个个让同事扫,遇到有操作不熟练的,还耐心等着。后来才知道,他之前见过一个场景:两个老板互相要加微信,却都等着对方先掏手机,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从那时起他就养成习惯,只要是别人要加他,一定主动先亮出二维码。这件事在公司传开后,大家都觉得他特别有涵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所谓:“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社交的本质是价值的互换与情感的流动,你主动了,关系也就互动起来了。别人接收到了你的善意,自然更愿意回以善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没人有义务透过你拘谨的外壳去揣测你内心的热情。只有愿意主动的人,才更能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他们用一次弯腰,换来了长久的好感,人缘好了,路就宽了。申请与等待:清晰备注守分寸俗话说:“细节见人品,小事显情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人加微信时都不喜欢备注,或者随便写个“我”、“认识一下”之类的。这样的申请既显得敷衍,又让对方感到困惑。对方可能根本想不起你是谁,甚至可能因为担心是骚扰信息而直接拒绝。高情商的人懂得,每一个交往的细节都是建立信任的契机。他们不会让对方猜测自己的身份,而是主动表明来意。这样的人,往往能更快地获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邻居老杨有一天去参加了一个社区书法活动。活动结束后,一位相谈甚欢的同伴主动提出加微信。老杨欣然同意,但回到家后却发现收到的好友申请没有任何备注。老杨年纪大记性不好,根本想不起这个没有头像、没有备注的人是谁。他犹豫了半天,最终没有通过申请。后来在超市偶遇,对方还埋怨老杨为什么不通过他的好友申请。老杨只好尴尬地解释,不是不愿意,实在是不知道是谁。这件事让两人产生了隔阂,原本可能成为知交的缘分,就这样错过了。一个小小的备注动作,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体贴。清晰的备注让对方一目了然,节省了彼此的时间,也避免了尴尬的追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因斯坦说过:“品格可以从一个人对待小事情的方式中看出来。” 懂得为他人着想的人,人际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是在这些细节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添加后适度互动促沟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菜根谭》有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加上微信只是开始,懂得如何维系关系才是关键。高情商的人深知,过度热情会让人感到压力,完全沉默又会让人疏远。他们总能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让彼此都感到舒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社区志愿者王阿姨的故事正是如此。她负责组织老年文艺活动,微信里加了上百位社区居民。每次活动结束,她不会立即发消息打扰。而是隔天发条语音:“昨天您唱的京剧选段真精彩,好多邻居都夸呢!”遇到对方分享养生文章,她会认真回复:“这个方法真好,您实践过吗?”偶尔看到适合对方的资讯,她会简单转发并附言:“这个讲座可能适合您”。久而久之,大家都愿意和她保持联系。因为她从不让人感到负担,总是适时给予真诚的回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云:“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加上微信后,不必急于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对方发朋友圈,点个赞就是一份关注;看到共同兴趣的内容,简单评论就是一次交流。让别人感到轻松,而不是负担,关系才能细水长流。高手过招,点到为止;智者相交,淡而不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今天起,做一位安静的关注者,一位适时的回应者。你的分寸感,最终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更舒服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其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我们活在一个人情社会中,做事漂亮,不如做人到位。微信添加虽是小事,却能映照出一个人处世的分寸与温度。你怎样处理微信添加的细节,便怎样定义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成年人的世界,聪明是能力,而让人舒服才是真正的智慧。点亮“爱心”,愿大家都能用好微信这张社交名片,为自己铺路,更为他人点灯。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妍落 来源:道德经讲堂(ID:lzwy123)</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高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高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4167447</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