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对著名的“天下第一关”向往久矣,今日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山海关。<br> 山海关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洪武年间所建,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地扼东北与华北之间的咽喉,更是明清两代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来到山海关,登临长城,看燕山耸翠,长城如练,雄关似锁;徜徉古城,看城墙伟岸,城楼雄伟,天下第一关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渤海之滨。<br><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山海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关城由城墙、瓮城、罗城、翼城等组成,配备箭楼、敌台、烽火台等,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有四座城门,东门即“天下第一关”,又名“镇东门”。城楼高13.7米,楼分两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城楼上“天下第一关”巨匾据说为明代书法家萧显所书,字高1.45米,笔力遒劲,成为代表山海关的文化符号。<div> 靖边楼亦称东南角楼、东南台。位于山海关城的东南隅,是关城的防御性建筑。1933年,靖边楼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1958年国家拨专款重新修复。<br> <div><br></div></div> <i> <font color="#167efb">靖边楼</font></i> <div><br></div><div><br></div> 关城东、南、西、北建有四座城门,南门为“望洋门”,西门为“迎恩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的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四个城楼分别为镇东楼、望洋楼、迎恩楼、威远楼。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和牧营楼。<div><br></div><div><br></div> <i><font color="#167efb"> 望洋楼</font></i> <i><font color="#167efb"> 迎恩门</font></i> <i><font color="#167efb"> 牧营楼</font></i> <div><br></div><div><br></div> 从镇东门进入城内,还有一池碧水,垂柳依依,湖畔有红柱黛瓦的凉亭和连廊,让人想不到,军事要塞之下还有如此美景。<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在“天下第一关”城门外广场的一侧,有一处院落是兵部分司署。自明宣德年间开始在山海关设立兵部分司,作为明代兵部唯一的一个分设机构,体现出朝廷对于北方稳定的重视。<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山海关钟鼓楼,既是古城的中心,也是古城的制高点。钟鼓楼是二层建筑,一层是方台,二层是钟楼、鼓楼和文昌殿三体合一。在一层方台,有四孔穿心,十字相交,分通四门,自成四街。在明清古街上分布着茶楼酒肆,斗拱飞檐、青砖灰瓦的建筑透露出浓浓古意。<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当年徐达在此建关时,设置了“山海卫”,后因战事需要,“山海卫”升格为“山海镇”,始设蓟辽总督府,后改设“山海镇督师府”。从万历到崇祯年间,先后曾有十五任督师、经略和总督坐镇山海关,其中熊廷弼和孙承宗都曾两次坐镇山海,督师辽东。巍巍雄关,曾留下他们当年的足迹。<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在山海关城西北角有一座承恩驿,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该驿站因乾隆帝曾在此停留并与宰相刘墉题写“ 祥蔼博桑 ”匾额而得名。<br> 山海关西大街有一座镇远镖局,是山东镇远镖局的分支。镖局为一座四合院建筑,是清代镖局的典型代表。<br><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位于山海关西大街的田公馆,原为北洋政府山东督军兼省长田中玉的私人住宅。这座建筑始建于1920年,是中西结合式的代表性建筑之一。田公馆不仅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建筑,还见证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里曾是日本宪兵队的驻地,国民党党部、东北军军官俱乐部、东北军警备司令部,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以及中国共产党辽西省山海关市委的所在地。<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在山海关的老城区,坐落着一处典型的北方四合大院,因院主姓王,故被人们称为“王家大院”。在其鼎盛时期,王家大院几乎占据了山海关老城的一半,因此也被当地人戏称为“南半城”。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名妓之一陈圆圆,曾在这座大院中短暂居住,而今院内还保留着一间陈圆圆的“闺房”。如今这里有50多间房屋开辟为民俗博物馆,在里面展出了上万件明清时代的生活器物。<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我们在山海关下榻于“闲庭书法酒店”,这是一家园林式酒店,位置就在城墙下,站在庭院里,就能看到“天下第一关”的城楼。<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