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于授课者而言,最高的慰藉从不是讲台前转瞬即逝的掌声,而是课后那份带着温度与重量的“落地反馈”,它像一把标尺,丈量着分享内容是否真正走进实践、触碰到需求,也让每一次倾囊相授都脱离空泛,有了直抵问题核心的意义。2025年9月19日上午,在国防科大63研究所与党委机关科室领导的课堂交流之后,在张副处长临时增加到互动环节,因一个细节的发生,让这场交流远超“分享”本身,更成了一份值得珍藏的感动。</p><p class="ql-block">交流进入互动环节,管保处姚处长立足工作实际,抛出了管理保障领域普遍面临的核心难题:面对头绪繁杂、涉及面广且系统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如何跳出“疲于应付、忙而无功”的困境,理顺思路以避免无效忙碌,同时切实提升工作层次、实现精准服务。这一问题没有停留在理论探讨的浅层,而是直戳日常工作的痛点,既体现了对管理效能的较真,也暗含着对可落地解决方案的期待。</p><p class="ql-block">面对这一实践导向的提问,我围绕管理保障“管到位、理清楚、服好务”的核心定位,从四个维度提出了破局思路。其一在“真理”,强调学好习主席思想,以依法治管、科学管理为根基,所有工作举措均需对照政策法规校准方向,不搞“土政策”、不打“擦边球”,从源头规避因政策偏差导致的“忙而错”,为工作立好合规的“标尺”;其二在“情理”,主张管理需张弛有度,而非“硬卡硬压”,比如在外训、重大任务攻坚等特殊时期,可在严守原则底线的前提下,调整考勤管理、延长食堂供餐时间、增加物资补给频次,以“人情味”化解工作压力,反而能凝聚队伍合力;其三在“心理”,提出保障先“保心”,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问卷调查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与心理压力,再辅以定期心理辅导,疏解焦虑情绪,避免心理问题成为工作效能的“绊脚石”;其四在“生理”,聚焦“吃、住、行、练”等基础保障,从优化食堂菜品、维护文体设施到改善宿舍环境,做实每一件“小事”,让队伍能以充足的精力与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筑牢管理保障的“基本功”。而这一切的核心,终究是推动管理保障从“被动响应需求”转向“主动靠前服务”,唯有提前梳理工作清单、预判潜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脚下有路”,才能真正摆脱“忙而无序”的困境。</p><p class="ql-block">令我动容的是,这场授课和现场互动并未随着交流结束而落幕。课后,姚处长不仅认可了这份思路,更第一时间组织全处同志开展专题研讨,将“四理”思路转化为破解“忙而无功”难题的具体课题;他还特意整理了部分同志的交流感受发来,字里行间满是务实的共鸣。这份真诚反馈,早已超越了对“授课满意”的简单评价,它印证了交流的价值:当分享紧扣实践、问题源于实际,思路便不再是纸上谈兵,而能成为激发团队探索的“火种”。</p><p class="ql-block">这场交流之所以值得珍藏,正因为它打破了“单向输出”的桎梏,构建起“带着问题来、揣着办法走、对着实践干”的双向奔赴。从领导带着真问题较真,到思路在研讨中落地,再到反馈印证价值,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实践”二字。对授课者而言,这不仅是一份感动,更是一种启示:唯有以实践为桥,让管理智慧在与实际需求的碰撞中生长,才能让交流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力量,让每一次分享都能在落地中绽放出持久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收到姚处长的微信,我这样回复道:</p><p class="ql-block">姚处长您好!特别感谢您的认可,让我既温暖又有些汗颜。其实昨天的分享,不过是紧扣咱们管保工作“头绪多、落地要求高”的实际,把平时在类似岗位上琢磨的经验攒了攒。正因为您和同事们本身就扎根实践、对工作有深入思考,咱们的交流才容易“接地气”,这点远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您提到“管理之问”的解答“解渴”,更要归功于您提问提得准!您点出的“疲于应付、忙而无功”,本就是管保工作的核心痛点,我不过是顺着这个痛点,把过往梳理的“四理”思路捋了捋,算不上什么“打开天窗”。至于那些事例和理论,也都是平时处理工作时,怕自己想不透彻,多翻了几本书、多记了几个案例,慢慢攒下的“小储备”,实在当不起“信手拈来”的夸赞,更遑论“钦佩”二字。尤其想起之前您课后立刻组织全处研讨,还特意分享大家的感受,那份对工作的较真、对方法的重视,才是最让我佩服的,这说明咱们聊的内容真能落到实处,比任何赞美都让我觉得有意义。往后我还要多向您和管保处的同志们学习,毕竟一线实践里藏着最多的智慧。后续您和同事们要是在工作中想再聊聊思路,随时联系我就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