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695753</p> <p class="ql-block"> 秋风送爽。我们山东之旅在游览了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和烟台后,乘船渡海,来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日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刘公岛,探究13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又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海风轻拂,海浪翻涌,远处的刘公岛,宛如镶嵌在大海中的一颗绿宝石,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刘公岛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主战场。下船登岛,踏上这座3平方公里的小岛,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褶皱里。岛上有甲午战争博物馆,有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铁码头、丁汝昌寓所和东泓、旗顶山古炮台等28处甲午战争历史纪念遗址。</p> <p class="ql-block"> 步道前行,便见刘公岛的标志性建筑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外型象征北洋水师的战舰。馆顶屹立着15米高的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的青铜雕塑。</p> <p class="ql-block"> 抬头看,邓世昌身披清军斗篷,面向大海,昂首云天,手持单筒望远镜远眺,神情严峻,展现了他坚守祖国海疆,誓与倭寇决一死战的英雄形象。基座刻有“民族英雄邓世昌”及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两侧前是巨大的浮雕墙,展现甲午战争的激烈场景:炮火轰鸣,水柱冲天,战舰在惊涛骇浪中前进,将士们神情悲壮,目光坚定、奋勇搏击,仿佛将人们瞬间拉回到130年前那场悲壮的中日甲午战争。</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迎面是巨大的圆柱,上面写着“国殇 . 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分“序厅”、“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深渊与抗争”、“尾厅”等五个部分,共陈列了6180件/套文物,涵盖历史照片、打捞舰船文物、将士遗物、文献资料、人物蜡像等,将悲壮的甲午战争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 </p> <p class="ql-block"> 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有预谋的侵略战争。明治维新后,日本制订实施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扩张政策,扩军备战,大力发展海军。</p><p class="ql-block"> 1894年千支为甲午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附近海面突然袭击中国舰船,北洋水师损失两舰。甲午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 9月17日,黄海大东沟口。北洋水师与日本联联合舰队各出动12艘军舰展开对决。在日本航速快、火力猛的先进铁甲舰的攻击下,北洋水师遭受重创,退守刘公岛军港。日军获黄海制海权。9月25日,日军攻陷旅顺口并血洗全城。</p><p class="ql-block"> 挟黄海海战之胜,日本内阁1895年1月14日通过秘密决议,将中国的钓鱼岛改名尖阁列岛,窃为己有。</p><p class="ql-block"> 2月1日,甲午战争最后一战威海卫保卫战打响。日军水陆两路围攻北洋水师基地和泊于港内的军舰,炮台失守,北洋水师溃败。</p><p class="ql-block"> 2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驶入威海卫港,接收北洋水师残存的镇远、济远、平远等10舰,俘虏清军海陆军5137人。</p><p class="ql-block"> 甲午丰岛、黄海、威海卫三场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p> <p class="ql-block">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向日本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6.6万平方公里土地;赔偿2.3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商埠;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p> <p class="ql-block"> 甲午战争战败是清王朝政治腐败、军事落后、指挥混乱的集中体现。1888年挪用海军军费为慈禧修建颐和园。1894年11月,黄海战败时,却花费1000万两白银大办慈禧“六旬万寿庆典”。</p><p class="ql-block"> 战败的中国,灾难深重,山河破碎。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侵华扩张,跻身世界列强行列。</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展厅缓缓前行。我们看到了见证甲午历史的各种展品。有留有弹孔的定远舰部分舰艏、锚链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济远舰的主炮、鱼雷等北洋水师战舰文物;有刘公岛古炮台的克虏伯岸炮、锈迹斑斑的炮弹、枪支等武器;有北洋水师将士的望远镜、指南针、怀表等遗物;有战舰模型和残破的北洋水师青底黄龙的军旗;还有大量的历史照片、资料和字里行间满是"愿以热血卫家国"的将士家书。这些文物触动了人们心灵,真实地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历史图景。</span></p> <p class="ql-block"> 北洋水师军舰的部分残骸、炮弹、大炮、步枪和将士的个人遗物。</p> <p class="ql-block"> 目睹陈列的《马关条约》副本,墨迹依旧刺眼,条款字字戳心。</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展出的部分场景和人物蜡像。</p> <p class="ql-block"> 展出的历史照片:清政府投入1亿两白银,1887年建立的北洋水师,拥有定远、镇远、致远、经远、海天、海龙等军舰25艘,官兵4000余人,雄冠亚洲。</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铁甲旗舰定远舰,刘步蟾为右翼总兵兼管带。中图为邓世昌任管带的致远舰。下图为经远舰,管带林永升。</p> <p class="ql-block"> 多媒体展示处形象地再现了海战的场面。巨大的屏幕上,海水翻腾,硝烟弥漫,战舰的碰撞声、炮弹的爆炸声、将士们的呐喊声,从历史的深处传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震憾的是中日海军黄海对决的场景,眼前顿时出现了60年代看过的老电影《甲午风云》中的镜头一一</p> <p class="ql-block"> 辽阔的黄海海面上,炮声隆隆,水柱冲天。右翼总兵兼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奋勇战斗,重创日军旗舰松岛号。经远舰41岁的管带林永升不畏强敌,以一对四,奋勇战斗,最终舰体中弹沉没,林永升“中弹破脑而亡”。</p> <p class="ql-block"> 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但不少炮弹却因灌了沙,命中敌舰却不爆炸。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中弹,燃起熊熊大火。邓世昌铿锵有力地对全舰官兵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p> <p class="ql-block"> 枪林弹雨中,邓世昌毅然下令:“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致远舰挂起冲锋旗,冒着层层弹雨,裹挟着浓烟烈火,全速冲向吉野舰……不幸被密集的炮弹击中鱼雷管而爆炸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时年45岁。</p><p class="ql-block"> 邓世昌视死如归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这决绝的瞬间永远定格历史长河中,铭刻每位中国人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2月10日,惨烈的威海卫保卫战中,定远舰英勇战斗,在敌舰围攻下中弹起火。刘步蟾拒绝劝降,为防止军舰落入日军之手,亲手炸沉军舰后自杀殉国,践行了“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时年43岁。</p> <p class="ql-block"> 刘公岛港内也进行最后的激战。日军攻占了岛上炮台后,将炮口转过来猛轰港内的北洋水师军舰。提督丁汝昌指挥舰队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日舰的海上进攻。最终弹尽粮绝、援军无望,在严词拒降,下令炸毁全部军舰后服毒自尽。</p> <p class="ql-block"> 悲壮的一幕用鲜血和生命写就,显示了北洋水师将领们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惊天动地,可歌可泣。</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陈列的伟人毛泽东、邓小平对建设强大的海军题词,是历史教训和强军目标。出口处的大钟上刻着:“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强我海防,兴我海权”。</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来到不远处的北洋水师提督署旧址,昔日的北洋水师指挥部。这座青砖灰瓦的建筑群,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李鸿章题写的“海洋公所”门匾。</p><p class="ql-block"> 跨进署门,正厅内的沙盘还原了当年黄海海战的态势,红蓝旗帜标记的舰船轨迹,勾勒出那场海战的惨烈——北洋水师的舰船在日军的围攻下顽强抵抗,却因装备差距、弹尽兵绝与指挥掣肘,最终全军覆灭。后院的士兵营房里,整齐摆放着床铺和武器。</p> <p class="ql-block"> 迎着裹挟着咸湿气息的海风吹拂,游至水师广场。这里巍然矗立着二层楼高的铁锚雕塑一一刘公岛上的标志性景观,也是甲午战争的见证,名为“海魂”。</p><p class="ql-block"> 伫足细看,海魂由锈迹斑斑的巨型铁锚和舵盘组成,铁锚上方是甲板,顶端是环绕船舵的警钟,锚链上铸刻着1888(北洋水师成立)、1894(甲午战争爆发)、1895(北洋水师覆灭)、1898(刘公岛被英国强占)四个特殊年份,寓意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当年日军曾将这些北洋水师军舰的铁锚、甲板拆解运回日本炫耀,后经爱国华侨努力,方才运回中国,成为警示历史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 静静地坐在博物馆的石栏上小憇,阳光灿烂,海鸥飞翔,海浪拍岸,享受岁月静好的时光。但我们沉重的心情难以平复。</p><p class="ql-block"> 参观刘公岛上的甲午海战博物馆和每一处遗址,就像翻阅一本记录中国近代屈辱的史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日本侵华的铁证。它告诫我们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挺胸。</p><p class="ql-block"> 可以告慰先烈的是,如今中国拥有强大国防力量,陆海空、火箭军日夜守护着祖国辽阔的海疆、领空和国土,随时歼灭一切来犯之敌。</p> <p class="ql-block"> 申时,登船返航。回望渐渐远去的刘公岛,远眺远山白色的北洋水师忠魂碑如利剑直刺蓝天。此时感悟:刘公岛不是一座普通的海岛,而是一座铭记历史的学堂。在这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甲午战争的遗迹,而是中华民族从屈辱中觉醒、在抗争中崛起的历程。这份伤痕,这份记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痛苦,而是敢于直面伤痕,牢记警示去开创未来。甲午国殇,世代铭记;以史为鉴,强国强军!</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北洋水师军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洋水师军歌》歌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宝祚延庥万国欢,景星拱极五云端。</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海波澄碧春辉丽,旌节花间集凤鸾。</i></p><p class="ql-block"> 注:2009年发现于英国外交档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