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17日,今天比较辛苦,需要往返500多公里,游览奥马哈海滩并向为二战胜利付出生命代价的烈士致敬、象鼻山和莫奈花园,因此天刚亮就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随手拍</p> <p class="ql-block">岔路口的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来到奥马哈海滩,就不得不提到D日行动。D日,通常特指1944年6月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战役的开始之日。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代号“霸王行动”。这次行动盟军(以美国、英国、加拿大为主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开辟第二战场,打破纳粹德国对欧洲大陆的占领,从西线直接进攻德国,从而缓解东线苏联的压力,并加速希特勒第三帝国的灭亡。行动涉及近7000艘船只、超过13000架飞机和近16万名士兵在五处海滩登陆。这 五个登陆海滩:由西向东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 犹他海滩 - 美军</p><p class="ql-block"> · 奥马哈海滩 - 美军</p><p class="ql-block"> · 黄金海滩 - 英军</p><p class="ql-block"> · 朱诺海滩 - 加军</p><p class="ql-block"> · 剑海滩 - 英军</p><p class="ql-block">其中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马哈海滩美军的进攻</span>战斗最为激烈、伤亡最为惨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被称为“血腥奥马哈”。但是,D日的成功为盟军在欧洲大陆建立了稳固的立足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的决定性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纪念园停车场旁草地上的牛羊</p> <p class="ql-block">诺曼底美军公墓和纪念园(Normandy American Cemetery and Memorial)是一个庄严而重要的二战纪念地。在诺曼底地区,除了美军公墓,还有英联邦、加拿大等其他盟军的墓园,以及拉康布德军公墓(La Cambe German War Cemetery)。</p><p class="ql-block">诺曼底美军公墓不仅仅是对美国将士的缅怀,也是对所有在战争中牺牲生命的反思,公墓和纪念园以其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和平的代价与珍贵。</p> <p class="ql-block">诺曼底美军公墓和纪念园(Normandy American Cemetery and Memorial)是一个庄严而重要的二战纪念地,位于科勒维尔 sur-Mer 的悬崖上。9300多枚洁白的大理石十字架和 “大卫之盾”(Magen David)俯瞰着海滩,安静而庄严地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烈士们的牺牲与英勇。</p> <p class="ql-block">公墓的记事碑译文</p> <p class="ql-block">公墓祭坛,两侧镌刻有D日行动的战役示意图和参战的美、英、加、澳、法等国军队的番号、进攻方向</p> <p class="ql-block">一面东侧的“失踪者墙”,墙上镌刻着那些未能找到遗体的失踪官兵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当你站在祭坛前,面对这座雕塑和远处诺曼底的海滩时,会感受到一种极其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对牺牲者的哀悼、对他们英勇的敬佩以及对和平的深切渴望。</p> <p class="ql-block">栏栅旁和雕塑下都放置有花圈</p> <p class="ql-block">祭坛中的雕塑</p><p class="ql-block">雕塑的官方名称是 “黄金之灵”或“荣誉之灵”,由唐纳德·德·卢设计。他是一个象征性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象征着所有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牺牲的年轻、勇敢、充满活力的美国士兵,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却为了崇高的理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荣誉之灵”张开的双臂,他让人联想到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姿态,这是牺牲与救赎的终极象征;他仿佛在拥抱天空,接受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像是在拥抱他所拯救的土地和人民。这是一种英勇无畏、坦然接受牺牲的姿态;他背对大海(英吉利海峡),仿佛正从登陆的海滩上崛起,象征着士兵们从海洋(登陆点)冲向天空(永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荣誉之灵”</span>脚下有一个巨大的荣誉桂冠。桂冠是授予英雄、胜利者和伟人的最高荣誉,象征着对他们功绩的永恒铭记和嘉奖;桂冠周围雕刻着鸽子,传达的信息是,士兵们的终极牺牲是为了换取和平。</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水池前美国国旗🇺🇸迎风招展</p> <p class="ql-block">国旗下,静静地躺着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加D日行动两栖登陆作战牺牲的美军士兵🪖</p> <p class="ql-block">墓碑整齐排列,<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块墓碑上都刻有烈士的姓名、军衔、所属部队、家乡州以及阵亡日期,</span>也有墓碑上刻着“这里安葬着我们的战友,他的姓名只有上帝知道”字样的无名英雄墓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无名烈士墓前飘扬着美、法国旗</p> <p class="ql-block">犹太战士的墓碑</p> <p class="ql-block">参战部队的军(国)旗厅</p> <p class="ql-block">除了军(国)旗外,两侧墙上分别刻有“褒扬和继承烈士精神、愿烈士早日脱离痛苦升入天堂”字样的条幅</p> <p class="ql-block">军(国)旗厅穹顶画</p> <p class="ql-block">墓地最西端有两尊女性雕像,其手中的剑柄上分别站立着象征美法两国的白头海雕和高卢雄鸡,预示了美法两国捍卫和平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站在陵园眺望奥马哈海滩</p> <p class="ql-block">奥克角(Pointe du Hoc)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核心意义在于纪念1944年6月6日(D-Day)在此发生的那场极其英勇和惨烈的军事行动。简单的花岗岩尖碑,坐落在一个被炮火炸得千疮百孔的德军指挥所废墟上。同时它还象征着由鲜血凝结而成的美法友谊,以及为解放欧洲而共同奋斗的盟国之间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奥马哈海滩(Omaha Beach)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纪念碑首先是为了纪念那些在抢滩战斗中英勇奋战、献出生命的盟军士兵(主要是美军)。他们面对德军坚固的防御工事、猛烈的炮火和不利的地形,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它让抽象的历史和伤亡数字变得具体。</p> <p class="ql-block">当人们站在纪念碑前,眺望那片曾经被鲜血染红的海滩时,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残酷和士兵们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它提醒世人,今天的自由是建立在无数年轻生命的基础之上的;象征着人类在极端逆境中所能展现出的最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它歌颂的不是胜利的轻而易举,而是在近乎绝望的困境中绝不放弃、最终夺取胜利的非凡决心; 它代表了当年所谓“最伟大的一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的精神内核——责任感、勇气和为了更高理想而自我牺牲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奥马哈海滩上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当年美军攻克这里后将这里作为了向欧洲进军的堡垒和前进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翁夫勒(Honfleur)塞纳河上的那座标志性大桥,就是著名的诺曼底大桥(Pont de Normandie)。诺曼底大桥是一座斜拉桥,采用混合梁设计(混凝土梁与钢梁结合),建筑设计米歇尔·维洛热(M. Virlogeux),桥梁总长度 约 2,141 米,主跨长度 856 米 (在建成时曾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斜拉桥),桥塔高度 约 215 米,使用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184根</span>斜拉索来支撑桥面。为了应对塞纳河河口强劲的海风,大桥的设计包含了多项抗风稳定措施,如流线型的桥身、在斜拉索间设置的连接索和阻尼器等。其纤细而优雅的造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span style="font-size:18px;">诺曼底大桥为收费桥,过桥就收。</span></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及入海口</p> <p class="ql-block">勒哈沃尔运河大桥(Pont-canal du Havre)横跨塞纳河河口,连接了勒哈沃尔港和唐卡维尔运河,通往鲁昂和巴黎方向。这是一座运河桥(Aqueduct Bridge / Pont-canal),即一座承载运河航道的高架桥。主要目的是替代老旧且通航能力不足的诺曼底大桥(Pont de Normandie)下方的船闸系统,为来往于勒哈沃尔港和塞纳河上游(通往鲁昂、巴黎)的内河船舶提供一条更快捷、更可靠、不受潮汐和天气限制的通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沃尔运河大桥同样也是收费打桥,过桥即收。</span></p> <p class="ql-block">途经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向着象鼻山进发途中美丽的Vergetot 小镇</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Criquetot-l'Esneval小镇</p> <p class="ql-block">艾特勒塔(Étretat)是法国诺曼底地区一个迷人的海滨小镇,以其壮观的白色悬崖、独特的海蚀拱门和象鼻山景观而闻名。它被誉为“法国第一海岸”,虽然小巧(常住人口不到2000人),却充满了自然奇观和艺术气息,艾特勒塔是一个将自然奇观的壮丽与艺术历史的沉淀完美融合的海滨小镇。</p><p class="ql-block">艾特勒塔最负盛名的是其由海水侵蚀形成的白色白垩岩悬崖和三大象鼻山(岩拱)——阿瓦勒拱门(Falaise d'Aval,似大象鼻子伸入海中)、阿蒙特拱门(Falaise d'Amont)和针峰(Aiguille)。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是无数画家和作家灵感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小镇中心广场</p> <p class="ql-block">前往海滩的“书墙”(自定义)</p> <p class="ql-block">过“书墙”向东望</p> <p class="ql-block">阿瓦勒断崖 (Falaise d'Aval) 下象鼻山或母象,是最著名、最常被描绘的拱门,莫泊桑将其比作伸入海中的象鼻。</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海滩由光滑的鹅卵石铺成,海浪拍岸时会发出独特的“哗拉拉”声响,堪称一奇。</p> <p class="ql-block">景点处展示的莫奈以此所作的画《象鼻山,阿瓦勒悬崖:渔船驶离港口》 The Manneporte, Étretat (1883年)</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对法国诺曼底海岸的埃特尔塔(Étretat)象鼻山⛰️情有独钟,他曾多次描绘那里壮丽的白色断崖和海蚀拱门,是捕捉光线瞬息万变的大师。他从1868年首次到访直至1886年间多次故地重游,持续从不同角度描绘这些自然奇观,深入探索了他对光、色和自然氛围的执着追求,形成了埃特尔塔象鼻山系列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曼纳波特 (La Manneporte) 大岩门,最大的海蚀拱门,被认为是“小象”。 </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白色白垩岩悬崖和象鼻山(岩拱)</p> <p class="ql-block">登上阿蒙特断崖 (Falaise d'Amont) 上象鼻山,参观水手教堂(Chapelle Notre-Dame de la Garde);在纪念碑(纪念1927年尝试跨大西洋的飞行员)前停留;俯瞰小镇和海峡全景。</p> <p class="ql-block">登上山顶眺望阿瓦勒断崖 (Falaise d'Aval) 下象鼻山或母象、小镇及海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