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宛城 文明之光——南阳市博物馆游记

岁月如歌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25年9月16日下午秋阳明媚,驱车从社旗县沿G234国道南行,经赊店古镇老街的青石板路渐行渐远,转过卧龙岗畔的仲景大桥,最终驶入南阳城区。远远望去,南阳博物馆的灰色石材与玻璃幕墙在蓝天白云中显得更加醒目,宛如一尊横卧的汉代夔龙盘踞于白河之畔。作为豫西南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不仅是南阳历史的“立体史书”,更是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承载着“文明在宛”的千年回响。<div> 博物馆占地4.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以"楚风汉韵"为设计理念,青铜瓦当在阳光下流转着幽光。当我从正门广场拾级而上时,馆前广场上"鼎立中原"主题雕塑群正演绎着楚汉相争的磅礴气象。<br></div> 持身份证通过智能闸机后,首先踏入的是挑高十米的二层共享大厅。迎面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楚汉风云》主题浮雕,23米长的青铜壁雕以"和氏璧"为视觉中心,将楚汉相争的宏大叙事浓缩于方寸之间:左侧张衡地动仪的浑圆造型与右侧独山玉雕的温润光泽形成刚柔对比,顶部悬挂的二十八宿青铜灯阵,将北斗七星的方位投影在米色大理石地面,随着日光流转缓缓移动。 古生物时代:远古生命的低语<br><br> 步入三楼展厅,巨型恐龙化石与南召猿人遗址模型赫然入目。白垩纪的恐龙蛋化石、更新世的猛犸象牙,无声还原了南阳盆地作为古生物繁衍热土的传奇。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昂首而立,仿佛在诉说着亿万年前的霸主雄风;而南召猿人使用的简陋石器,则将观众的思绪拉回人类文明的黎明。 <div>新旧石器时代:文明的火种<br></div> 展厅深处,磨制石斧、穿孔骨针等工具静静陈列,见证了先民从茹毛饮血到定居农耕的跨越。一件出土于淅川下王岗遗址的彩陶罐,以红黑彩绘勾勒出鱼鸟纹样,展现了新石器时代南阳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艺术创造力。 两汉时期展厅位于展馆三层,是“文明在宛——南阳历史基本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厅以“南都帝乡·股肱望郡”为主题,分为“龙兴之地”“富冠海内”“文经智纬”三个单元,全面展示了南阳在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汉·红釉陶狗:造型生动,是南阳汉代陶塑艺术的代表,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气息和民俗信仰。 西汉·立姿灰陶马、灰陶牵马胡人俑:展现了南阳作为“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商业繁荣景象。 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这里见证了诸多政治人物的辉煌时刻,是皇亲国戚、功臣巨贾的集居地。 瓦房庄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农具:证明了南阳在汉代是重要的冶铁基地,农业和手工业发达。 两汉时期,南阳思想文化活跃,诸家云集,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和辞赋大家;科技文化发达,孕育出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艺术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艺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国至明清:文化的多元共生<br><br>三国时期<br> 展厅中陈列的三国·环绕式神兽铜镜、三国·“征北朱将军士王勇”铜弩机等文物,见证了南阳作为战略要地的风云变幻。铜镜上的神兽纹饰精美,铜弩机则展现了当时的军事技术,让人仿佛置身于三国纷争的战场。<br><br> 隋唐宋元:唐三彩三足炉釉色斑斓,莲花纹与兽形足交相辉映;宋代钧窑天蓝釉碗釉光莹润,再现“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传奇。<div><br></div> 隋唐时期<br> 隋·白釉瓷碗、唐·三彩三足炉等文物,彰显了南阳的繁荣景象。白釉瓷碗的简洁素雅,三彩炉的绚丽多彩,反映了隋唐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此外,隋大业三年造像碑等佛教文物,也体现了当时宗教文化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br> 南朝·彩绘“南山四皓”人物画像砖、东晋·青釉兽首四系瓷罐等文物,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画像砖上的彩绘人物栩栩如生,瓷罐的青釉色泽温润,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魅力。 宋元时期<br> 北 宋·汝窑青釉瓷梅瓶、元·白釉黑彩“花”字瓷碗等文物,展示了宋元时期瓷器的精湛技艺。汝窑瓷瓶的天青釉色如梦如幻,元瓷碗的黑彩装饰古朴典雅。同时,南宋·一佛二弟子铜造像等佛教文物,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宗教文化的延续。 南水北调考古成果展厅:水与文明的对话<br><br> 展厅内,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青铜器、唐河电厂汉墓的陶俑群等文物,见证了南水北调工程中考古工作者的艰辛与智慧。一件陶绿釉卧姿陶狗昂首蓄势,仿佛在守护这条贯通南北的“生命之河”。<div> 当看到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云纹铜禁,这件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级文物,其失蜡法铸造工艺竟比西方早了一千年。最动人的展品是移民纪实摄影展,黑白照片里搬迁村民回望故土的眼神,与窗外白河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渡槽形成时空叠印。<br></div> 展厅内,400余件精品文物与标本、图片、场景复原等相互映衬。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等器物琳琅满目,它们跨越时空,诉说着南阳地区从远古到明清的文明变迁。其中,小口太岁鼎等珍贵文物,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铭文,成为展览的亮点。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致敬青铜——南阳青铜文化展”便在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中,静静诉说着南阳青铜时代的辉煌。<br><br> 展览以南阳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为核心,展现了从夏代至春秋晚期的青铜文化发展历程。这些青铜器不仅工艺精湛,更融合了东方农耕文明的庄严典雅与楚文化的活泼灵动,是中原与楚地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展厅内,各式青铜器琳琅满目。礼器、兵器、乐器等器物种类丰富,饕餮纹、龙纹、凤纹等华丽纹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部分青铜器采用镶嵌、错金银等工艺,细节之处尽显古人高超的铸造技艺。更令人称奇的是,许多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了重大事件、赏赐等内容,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资料。<br><br> 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承载着古代社会的礼仪与信仰。它们见证了南阳在青铜时代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楚式青铜器对中原工艺的吸收与创新。 <div> 南阳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皆是先民智慧的结晶。从恐龙化石的原始印记到明清玉器的极致雕琢,从青铜鼎彝的礼乐威严到南水北调的当代守护,这里不仅是一部地方史,更是一部中华文明的缩影。正如《礼记》所言:“玉不琢,不成器”,南阳的玉器与文物,恰似文明之镜,映照出古今交融的永恒光芒。<br></div><div> 结束参观,回望暮色中的博物馆,飞檐上的青铜风铃正与白河上的货轮汽笛遥相唱和。然而这座承载着南阳3000年建城史的文化殿堂,恰似一枚温润的独山玉,将楚汉雄风、医圣遗韵、商埠繁华都镌刻成了永恒的时光印记。<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