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宋文斌</p><p class="ql-block">文字、制作/绿 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全长1500公里,横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是在太行山上开凿的“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景区由分水闸、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双脚真正踏上红旗渠的土地,当目光触及那在太行绝壁间蜿蜒的渠水,过往所有的听闻与想象,都在刹那间被眼前的震撼所取代。这不是简单的水利工程,而是一部用血汗与信念写就的史诗,在太行山脉的褶皱里,唱响着生命与精神的强音。</span></p> 一、太行深处的奇迹之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青年洞前,抬头望,“山碑”二字在赭红色的崖壁上遒劲矗立,与下方鲜艳的党旗交相辉映。崖壁如刀削斧劈,纹理间仿佛还残留着当年开山凿石的铿锵印记。渠水从青年洞幽暗的入口处缓缓流出,带着岁月的沉静,也带着开拓者的体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渠岸行走,一侧是壁立千仞的太行山体,岩石的褶皱层层叠叠,似大地的年轮,诉说着亿万年的沧桑;另一侧,渠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葱郁的草木,阳光洒落,碎成点点金箔,在水面跳跃。脚下的石径,是无数双草鞋、布鞋磨平的,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过往的足音,那是建设者们匆忙又坚定的步伐,从历史深处传来,叩击着今人的心房。</span></p> 二、历史长河中的不屈抗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的故事,要从林县(今林州)的干旱说起。这片土地,曾被缺水的阴霾笼罩千百年。“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是刻在林县人骨血里的痛楚记忆。但林县人没有向命运低头,上世纪六十年代,十万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场与天争、与地斗的水利战役轰然打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现代化的机械,铁锤、钢钎、小推车就是他们的武器;没有充足的物资,粗粮野菜、破衣烂衫就是他们的给养。三千余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向着最艰险的太行山腰进发。他们腰系绳索,像山鹰一样悬在半空,一锤一锤凿击着坚硬的岩石。崖壁陡峭,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但他们眼中只有前方的目标——凿通隧道,引来漳河水。钢钎断了,换一根继续;手掌磨出了血泡,缠上布条接着干。汗水浸湿了衣衫,滴落在岩石上,洇出深色的痕迹,那痕迹,是意志的结晶,是信念的图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历时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终于蜿蜒在太行山间。当漳河水第一次涌入林县干涸的土地时,干涸的田野泛起了生机,乡亲们奔走相告,热泪盈眶,那是苦尽甘来的喜悦,是对不屈抗争的最好回报。</span></p> 三、文化血脉里的精神传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引水的渠道,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载体。它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红旗渠纪念馆里,那些锈迹斑斑的工具、破旧的工服、泛黄的图纸,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艰辛,却也响亮地宣告着精神的力量。每一个参观的人,都能从这些展品中,触摸到那个年代的脉搏,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震撼。这种精神,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是集体奋斗中的团结一心,是为了理想甘愿奉献的无私无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红旗渠精神仍在激励着后人。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都能看到红旗渠精神的身影。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span></p> 四、现实图景中的精神启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的红旗渠,流水潺潺,滋养着两岸的沃土,也成为了一处充满诗意的所在。渠水旁,绿树成荫,鸟鸣清脆,偶尔有村民在渠边浣洗衣物,笑语声声,与渠水的叮咚声交织成一首祥和的田园牧歌。</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这诗意的背后,是沉甸甸的历史与精神。它启示我们,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需要用双手去创造。就像当年的林县人,用铁锤和钢钎,在绝壁上开凿出希望的源泉;今天的我们,也需要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勇于开拓,奋力拼搏。</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太行之巅,俯瞰着蜿蜒如带的红旗渠,它像一条银色的巨龙,盘踞在群山之间,又像一条璀璨的丝带,将历史与现实、精神与生活紧密相连。红旗渠,是太行山间的生命颂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它将永远在岁月的长河里,唱响着震撼人心的旋律,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