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亚美尼亚的年轻人</i></p> <p class="ql-block"> 亚美尼亚,一个听起来比较陌生的国度。我是看过两部电影,一部是《亚美尼亚大地震》,一部是《亚美尼亚大屠杀》,由此记住这个国家的名字。一个人口不足300万的小国,却分别以天灾和人祸的“两个大”而遭劫难。正是电影中表现了亚美尼亚不屈精神和面对苦难的顽强,成为我向往去了解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对华免签的高加索三国,是今年暑期旅游热点。这三个国家又以格鲁吉亚为停留时间最长。旅行团的通常做法就是从第比利斯出发,亚美尼亚一日游,首都埃里温和有着“高加索眼泪”之称的塞梵湖这两个点。旅行团这样安排是成本较低的线路。因为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消费水平是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一倍左右。我是自驾游,更何况我对亚美尼亚的向往超过了对格鲁吉亚。所以停留两个晚上。原本计划停留三个晚上,但因塞梵湖这样一个天然避暑胜地,缺少高档休息设施,临时改变了主意。</p> <p class="ql-block"><i>左边第五个人是本文作者 与亚美尼亚本地学生和师生一起合影于公元前800年的埃里温旧城遗址</i></p> <p class="ql-block"> 先说亚美尼亚几个亮点:一是他是早于罗马帝国第一个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二是首都埃里温也是早于罗马城建城时间、至今仍在延续的城市;三是传说中《圣经》里所载“诺亚方舟”停靠地。埃里温就是从“诺亚方舟”下船的人们开始建设的地方。至于既有被称之“高加索眼泪”也有称之为“高加索明珠”的世界最高淡水湖塞梵湖,面积大达1300平方公里,最深度有95米。这可能是除了加拿大,人均拥有淡水资源最多的国家。而人类未来最缺的资源就是淡水。</p><p class="ql-block"> 早上9点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开车出发,在格鲁吉亚与亚美尼亚边境过境,稍费周折。不仅要查人,还要在海关申报物品。随车行李,查与不查,或粗查与细查,取决执法人员的心情。进出都是如此。由于是接近中午过境,那些跟旅游团一日游的通常都是在上午10点钟过境,形成过境高峰。此时不用排队,来了就可以过关。一入亚美尼亚境内,边境口岸竖着一块牌子,上面用汉字写着“欢迎来自中国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i>在亚美尼亚边境处“欢迎来自中国的客人”牌子</i></p> <p class="ql-block"> 亚美尼亚是个高原国家,从第比利斯出发,一路爬坡往高处走,穿过山区,越上高原,迎来一片开阔的田野,夕阳照射下,成绿黄红多重色块。海拔2000米的高原上,凉风拂过,对比上午在第比利斯高温40度,犹如换了一个季节。 公路两旁路过的村社,都有摆小摊的,卖以当地种植的水果和其它农作物。尤以西瓜、哈密瓜和向日葵。特别是葵花饼之大、葵花籽之饱满,令人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 由于一路没有机会换成亚美尼亚本地货币,一路上想吃西瓜,几度停车于摊头,均未成交。既不收格鲁吉亚的拉里,也不收欧元,只认本国的德拉姆。想以物易物,车上除了行李箱里衣服和日用品,无物可以交换。只好一路踩足油门,向着埃里温奔去。</p> <p class="ql-block"><i>在亚美尼亚高原上一路美不胜收</i></p> <p class="ql-block"> 埃里温城有2800年历史了。中国苏州也号称有2500年历史,但可触摸的实物,难以自证。 开车一进城,古城那种“老贵族”的韵味,拍面而来。我预订了市中心一家假日酒店,此前在第比利斯订的也是同一个品牌酒店。房间格局与布置基本相同,习惯了同一种布置与格局,如果要起夜,就不需调整走向厕所的线路,可以处于半睡状态,回床立马入睡。这是我出游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虽然白天与第比利斯一样炎热,毕竟在海拔近900米高度,晚上有凉风相伴,办理完入住手续,我下楼散步顺便找吃的。大道两边各种风味食肆里人头攒动。我进了一家评分最高的饭店,一看菜单价格,不比东京或新加坡低。简单点了晚餐,味道确实不错。高有高的道理。晚上留在这里中国游客很少。</p><p class="ql-block"> 埃里温比起第比利斯,更像一座欧洲城市,受前苏联影响也更小。一个高原小国,先后被强大邻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先后或入侵或被附庸。但保持了一个基督教国家的文化基调。城市街道品质与当地人着装和行为举止,明显优于第比利斯。埃里温的共和国广场及周边建筑开阔大气,是第比利斯没法相比的。</p> <p class="ql-block"><i> 埃里温部分街景视频</i></p> <p class="ql-block"> 如果把周边卫星城镇算上去,埃里温的居民占全国人口一半。这里不仅是亚美尼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即使是苏联时期,也是在加盟国中属于富裕地区,有苏联的“硅谷”之称。在1922年到1936年的14年间,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一度是合并成一个苏维埃共和国。“高加索三国”有14年是一国。从宗教信仰到民族性格和文化,三国差异较大。如果从欧洲视角看,亚美尼亚是遗落到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包围中的基督教一角。与欧洲最容易共情的是亚美尼亚。但地缘的局限,亚美尼亚人,只能在周边强国中寻求平衡与多元以自保。但由于苏联时期遗留下来与阿塞拜疆领土问题,至今还在争议和潜在的再冲突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i> 塞梵湖,“高加索的眼泪”这一称呼,源于塞梵修道院一个凄楚动人的传说。</i></p> <p class="ql-block"> 盛夏的塞梵湖,本来是避暑胜地,气温在25-12度左右,夜晚尤其凉爽。原计划在塞梵湖住两晚,但所订民宿与在“爱彼迎”(预订民宿的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描述的相差太大,非常简陋甚至破败。与平台交涉退钱之后,只住了一晚。附近有人没有像样的度假酒店。与之前想象或期待相差甚远。屋内呆不住,一早我独自爬上半岛山顶,探寻一则凄美传说的发生实地。</p><p class="ql-block"> 塞梵修道院始建于公元874年,是由当时亚美尼亚巴格拉提德王朝的国王阿硕特一世的女儿,亚希舒公主所建。亚美尼亚王国当时被位于今天巴格达的信奉穆斯林的阿拔斯王朝入侵并统治。总督看上美丽聪慧的亚希舒公主,并放话要来提亲。亚希舒公主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岂能屈服伊斯兰的淫威?得到消息后,选择远离尘嚣的塞梵湖中间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修建一座修道院,供自己出家修行,由此香消玉损于此。塞梵湖也被称之为“高加索的眼泪”,纵然万顷湖水,难抵亚希舒公主一生的伤心之泪。亚希舒公主的凄美故事,激励亚美尼亚基督教徒反抗穆斯林统治,由此再次获得独立。 </p><p class="ql-block"> 人怕生错家庭,国家怕位于强邻。亚美尼亚最惨的一次是20世纪初被土耳其大屠杀,有记录损失了近四分之一人口。一方面看出土耳其穆斯林的残暴,另一方面是亚美尼亚人的不屈。多次被异族和异教徒统治或占领,并强迫改信穆斯林,但始终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 亚希舒公主的个人经历,也是亚美尼亚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一个缩影。面对强权和灾难,高原民族不屈不挠和勇敢自律的精神品质,是亚美尼亚能够绵延几千年生存与发展的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