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的美篇

杨进

<p class="ql-block"> 村 庄 </p><p class="ql-block"> 连队的东边有座山,隔着有三十里路,可看上去好似在眼前。 </p><p class="ql-block"> 那年冬天,我奉连长命令,到山里给放羊的老乡送酒。酒是用连队自个产的稻米酿成,装在一个铁皮打制的壶里。</p><p class="ql-block"> 老乡羊圈里的羊粪都归我们种地用呢。快过年了,给老乡送酒喝也是表示感谢。 </p><p class="ql-block"> 内蒙的冬天特别冷,气温常在零下二三十度。坐在马背上快要冻僵了,于是跳下马背,牵着马走一段路。放眼看去,干枯的河道铺满鹅卵石子,尚未消融的残雪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银色的光。戈壁滩上长满了麻黄植物,听说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呢。野黄羊时不时的从远处飞奔而去,倒有几只野生的骆驼不怕人,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悠闲的低头吃草。</p><p class="ql-block"> 记得每年开春,当残雪彻底消融,全连的人就拉着队伍开进山里,在老乡的羊圈里清理出积攒了一年的羊粪。女兵们抬筐挑扁担,男兵们则把棉裤外面的罩裤脱下来装羊粪。就这样唱着歌步行三十多里路把羊粪运到连队的地里。还记得当年唱的歌是《打靶归来》的歌呢;“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p><p class="ql-block"> 今年又是丰收年,割稻子时,连长站在地头上,手里舞着镰刀,另一只手里拎着两株向日葵。</p> <p class="ql-block">  “看谁先割完,就把向日葵给谁”。</p><p class="ql-block"> 劳累了一天,吃过晚饭独自来到黄河边,只看这河水的流淌 ,只听这河水呜咽的声响。 仿佛在听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见过黄河上的船夫吗?‘’这是"黄河大合唱”乐曲里的朗诵。</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收音机里经常播放的曲子里有一段对唱:“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在哪里呀!在哪里? 那时,兵团战士都喜欢听!思念亲人,也思念家乡。 </p><p class="ql-block"> 岸边,一条木船静静地躺在那里。 傍晚时分的晚霞如花似火,染红了天边,也染红了沙漠。落日把黄河也染得流光溢彩,宛若铺开一幅炫丽的锦缎。 </p><p class="ql-block"> 回去时碰上几个老乡打个招呼,渐渐地老乡不再冷淡。我也常到老乡家喝碗茶抽袋烟。逢上家里寄来食品我会分一些给老乡家的孩子。我的收音机也会借给他们听个样板戏什么的,直到电池耗干了也乐得做个人情。</p><p class="ql-block"> 前一阵为争土地的事军民关系紧张。老乡一纸御状告到北京。师里派下工作组到连队才平息了这场风波。从此两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过各的日子。 </p><p class="ql-block"> 连里有个战士知道我和老乡关系好。托我到村里要个鸡蛋,听他说,他要把蛋清滴在尿里,可以查出肾病。他打算办病退呢。 去了村里的赵旺财家,门上挂着一把锁,屋里却有动静。隔着窗棂朝里瞧去,土坑上用绳子拴着两个孩子,小的二三岁,大的五六岁。小一点的孩子怯怯的依偎在棉被上,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来打量我这陌生人。那眼神,竟让我至今忆得起来。</p> <p class="ql-block">  我挺喜欢孩子。有一次在村里见到一位妇人吃完了西瓜,拿着西瓜皮就朝抱在怀里的孩子脸上抹,抹来抹去把孩子抹得哇哇大哭。我责怪起那个妇人来,旁边的人却哈哈大笑。“ 她这是在给孩子洗脸呢。” </p><p class="ql-block"> 在黄河边干活口渴了,我会跑到河边喝几口水,再洗上一把脸。只是要把漂在水上的枯枝烂叶白沫子和羊粪蛋蛋用手拨拉开。 </p><p class="ql-block"> 卑微的我却总记着那个孩子,被母亲用西瓜皮来洗脸的孩子。 </p><p class="ql-block"> 回城后许多年,路过一家饭馆,见招牌上写着“水洗面”三字。似乎又勾起往事种种。于是,就用上了心思做了一条谜语:以“小河亲过我的脸”为“谜面”,来猜一食品。谜底就是“水洗面”。</p><p class="ql-block"> 呵!小河亲过我的脸。(其实是条大河) 我在河边开垦过土地,放牧过牛羊。不远处有位姑娘赶着一群羊,羊群象天上的白云飘落在草地,风吹来,送去我的歌声。</p><p class="ql-block"> 鸡蛋找到了。后来听人说那战士在尿里放的蛋清多了,结果露出了马脚,病退的事没办成。 </p><p class="ql-block"> 开春后乍暖还寒。村里发生了一件伤心的事:过门没几天的一个小媳妇回娘家,走在铁路上被身后开来的巡道车撞死了。就死在离我们连队二三里路的四孔桥上。身上穿的结婚时的嫁衣,脚上穿一双绣花的鞋。她仰面倒在路桥边,眼睛似乎还张开着,满脸结着愁怨的望着天空。她的名字里有一个“莲”字。她象一朵睡莲才睡去。 </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村里人说:这女女长得可好,命不拧(硬)。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村里人吹吹打打抬着棺材把她葬在离连队不远的一片沙丘地里。那里是村子的旧址。因地势低洼常有山洪来袭全村就迁到了铁路西面。原先那里就有几座旧坟,添了一座新坟,旧址上又多了一份冷清。“晚汇报”过后(那个年代的“早请示,晚汇报”)人们在一起议论白天发生的事。有个人说:“谁敢到小媳妇的坟上走一趟,就给香烟一盒”。 那时候连队小卖部有卖“战斗牌”、“太阳牌”、还有“丰收牌”香烟,最便宜的是8分一盒的“葵花牌”。</p><p class="ql-block"> “我去!” 我转身消失在茫茫夜色里。</p><p class="ql-block"> 那位战士去小卖部买回了一盒烟,看热闹的人一人分一根。 我回来时,分给了我两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