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绍兴

世纪放歌

<p class="ql-block"><b>距我上一次到绍兴已经过去30年了,这三十年的阅读和经历让我总想要再仔细的看看绍兴的沈园、周宅与兰亭,久别的又至是心愿的“了却”或者说是愿望的“达成”。</b></p> <p class="ql-block"><b>第一次来绍兴大约1993年的春末或是夏初,我记得周家宅子的确不小、三味书屋中悬挂的那幅画确实很旧、咸亨酒店的确是不大,必须记得加饭酒与茴香豆的味道。第一次在绍兴用大碗喝放了话梅的黄酒之后飘飘然,样子应该很丑!</b></p> <p class="ql-block">晚清苏州发生过一起著名科举舞弊案,试法的主角正是绍兴望族周福清,也就是鲁迅的爷爷。这件事并不光彩于是我们中学课本中只说鲁迅因家庭变故所以经常去典当、要买药等等。与唐伯虎因科场案遭到终生禁考相比,周老爷子被“斩监候”直接下狱,周家为了让周福清活着就必须四处奔走使钱,周家因此而彻底败落了。</p> <p class="ql-block">我有个朋友不无自豪的跟我说:我家高祖就是当年查办周福清的苏州知府——王仁堪,状元及第的王仁堪也是少年得志受宠于光绪皇帝,后因上书陈词惹恼慈禧被外放苏州,或许是“新官上任”的示威心理促使王知府执法格外的刚正,这货初到苏州即令周福清父子身败名裂,而他自己也没落好儿。据我这个朋友说他高祖查办完周福清舞弊案没多久,就因疝气发作客死苏州。44岁的男人驾鹤西去实属短命的,家人揣测王福州的死或与其得罪人有关,言外之意是被投毒致死的,现在说这货应该算是工伤。王仁堪有个进士出身的祖父曾担任过两广总督(林则徐也干过这差事儿),这官职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权倾朝野的实力派,我想王仁堪的状元及第难免有裙带之嫌,不可否认的是王仁堪书法成就确实是极高的。近代王家后人里有个叫王世襄的,是王仁堪的侄孙。王世襄因出生在绍兴自然也算是绍兴的名人,据说这个生而富贵的公子哥儿一生都在玩儿,而且是个有品位的玩儿家,因其对文物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偏好,居然混入故宫博物院成了一名文物研究员,当然这货总也是燕京大学的研究生。</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来正是周氏为绍兴人带来福荫,周树人的横空出世让绍兴在中国近代中独树一帜,即便是诺奖获得者莫言的老家,恐怕也达不到这个高度。民国时期随着鲁迅兄弟在文坛上的崛起,周家终于摆脱了因考场舞弊带给这个家族的羞耻,但鲁迅狷介的个性、刻薄的言语又为他招来不少的非议甚至是言语攻击,比如他用“走狗”骂当时的青年才俊梁实秋,年轻气盛的梁实秋也不甘示弱回讽鲁迅为“绍兴师爷”,隔空骂战成了民国文人赚钱养家的法宝,这有点像当今的网红和专家,笑骂由你流量归我。</p> <p class="ql-block">当历史的风云散去之后,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来阅读文人的作品,并从文字的缝隙中揣测曾经的是非曲直,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版属于自己演绎的历史故事。我总觉得鲁迅的个性是既深刻又孤傲、既磊落又阴暗。无法自治的刻薄与厌恶或许正好成就了其独特的文风与视角,讽刺、批判甚至是怒骂在那个年代恰巧契合民意。作家鲁迅的人品真的毫无瑕疵?从他对原配的态度到兄弟反目再到与胡适的龃龉、决裂,不得不说鲁迅性格大概率是有先天缺陷的,大师有短板才是真实的人,也只有真实的人才有魅力!就像走在当下的绍兴的街头,并非都是美好,但我们依旧喜欢走在乱糟糟的小巷里,有情调。</p> <p class="ql-block">绍兴这地方的确有骄傲的理由,先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令绍兴成了书法爱好者的圣殿,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家是地道的山东人,但这不影响崇拜王羲之的人对绍兴的膜拜,每当想到操山东口音、吃大葱大蒜的王右军饮酒放歌挥毫泼墨,总有点儿跳戏的感觉!几百年后的陆游和唐婉在诗词唱和中营造的真爱人设,让绍兴再一次成了真爱的道场,“错错错莫莫莫、难难难瞒瞒瞒”,成为人世间爱而不得者的慰安药剂,依我看陆游是个渣男,渣男之所以渣就是因为他能把假的说得比真的还真,沈园更像是爱情表演的戏园,演戏的人本无真情,自动入戏的观众确是真感动;绍兴还做过南宋的图书、档案存放地,想必当时的绍兴也是鸿儒往来的学者如林之所,读书之风由来已久了,八字桥枕河而居的破旧民宅中,绍兴人的公厕不是洗手间更不是WC,而是“共粪处”“小便处”,我猜他们的厕所因空间有限而不分男女。虽然绍兴老城的厕所文明有所欠缺,但自古至今,绍兴依旧可以称得上是“人杰地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