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原反应竟成了意外的向导,硬是将我们从甘南的绿野仙境中牵引而出,送入这座被黄河一分为二的兰州城。原不在计划之中的邂逅,反倒成了此行最深刻的印记。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而有些变化,或许比计划更接近天意。</p><p class="ql-block">九月十七日,天色微阴。金城的气温已不似高原那般炽烈,变得温和而宁静。我与老强临时起意,决定前往兰州战役纪念馆瞻仰——这念头不知从何萌生,却始终萦绕心头。也许是出行前偶然翻过的几页史书悄然作祟,又或是这座承载着历史的城市自有其无声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肃穆地矗立于安宁之地,不事张扬,却自有威严。门额上“兰州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笔力千钧,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门口两侧,静静陈列着退役的歼击机与坦克,一队解放军战士正整齐列队走过。两侧绿化带中立有烈士们的照片与生平简介,广场中央,一座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步入馆内,柔和的光线将脚步声与话语自然收敛,一切归于肃静。</p> <p class="ql-block">我驻足于那些黑白照片前,时光仿佛在此凝固。一张张年轻的面容,在挺进中有的笑得灿烂,仿佛死亡不过是一场远行;有的神情凝重,似乎早已预见自己的命运。玻璃展柜中,静静地陈列着当年的武器与物品——它们的主人已归于黄土,而这些物件却代替他们,执著地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九年八月,这座古老城池见证了怎样一场鏖战。枪炮声震天动地,鲜血染红了黄河。那些年轻的生命,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义无反顾地直面死亡。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不曾留下姓名。</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久久凝望的,是一张战士们赤身背负武器渡河的照片。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身影,穿越时光,依然撼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转入另一个展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战斗浮雕,刻画着战士们奋勇冲锋的场面,每一道线条都饱含着力量与决心。</p> <p class="ql-block">馆内参观者不多,我们缓步其间,眼角不禁湿润。我们放轻脚步,仿佛生怕惊扰了安息于此的英雄魂灵。</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回到车水马龙的街道等候出租车,竟有恍如隔世之感。门外喧嚣熙攘,人声鼎沸,正是那些年轻生命用鲜血换来的盛世图景。</p><p class="ql-block">高原反应引我至此,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在追寻自然之美的同时,不该忘记这片土地曾浸染鲜血。那些年轻的生命选择了牺牲,而我们选择了铭记——这便是生者与死者之间永恒的契约。</p><p class="ql-block">回望纪念馆渐行渐远的轮廓,我想,英雄并非不惧死亡,而是在面对死亡时,心中有高于生命的存在。这座城市因此而英雄,因此而不朽。</p> <p class="ql-block">我们拦下一辆出租车,请师傅将我们送往兰州中山铁桥。这座跨越黄河的铁桥,不仅是一座交通建筑,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它巍然屹立,默默见证了1949年兰州战役的烽火岁月,桥身的每一根铆钉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往事。如今,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铁桥依然横跨黄河两岸,连接着历史的回响与今天的车水马龙。</p> <p class="ql-block">先烈们未能亲眼见到新中国,但我们正替他们见证。黄河依旧奔流,两岸高楼耸立,铁桥横跨,白塔山上游人如织。这座城市早已愈合战争的创伤,焕发出新的生机——而这生机,正是对长眠者最好的告慰。</p>